江從延 楊建燕
大理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地靈人杰,人才輩出。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理地區(qū)共有22788名熱血軍人走上抗日戰(zhàn)場,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向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他們不怕犧牲、奮勇殺敵、以身殉國,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其中有3181名將士血灑疆場。也走出了周保中、楊杰、馬崇六、趙镕、馬锳、王炳章、田鐘毅、李忍濤、李從善、陳應明、魯元、蕭本元、舒榮、楊炳麟等一批著名的大理籍抗戰(zhàn)將軍,他們?yōu)榈挚谷毡厩致哉咦鞒隽司薮筘暙I和犧牲。這其中有一位素有“儒將”之稱的學者型將領、國民革命軍防化部隊創(chuàng)始人李忍濤中將,就是大理地區(qū)在抗戰(zhàn)中犧牲官兵中的軍銜最高者。其以身殉國的真相在近半個世紀后,直到1984年才算弄清。李忍濤將軍當年并非是因飛機觸山墜毀而遇難,而是座機被日本鬼子擊落而以身殉國。
李忍濤(1904-1943年),云南省鶴慶縣人,1904年生于云南鶴慶縣云鶴鎮(zhèn)官宦家庭,先后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與德國參謀大學,中國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中國化學兵種創(chuàng)始人、中國軍政部學兵總隊中將總隊長。父親李實為開明紳士,前清舉人,家境較富裕,父親有愛國之心,曾留學日本,在東京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后,任廣東督軍府中將參謀長、外交督辦、代理省長等要職。對兒時的李忍濤產生了影響。1943年李忍濤赴印度視察中國駐印軍防化學兵部回國時遭日軍暗殺,所乘飛機被日軍擊落而犧牲。1946年2月2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贈李忍濤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一、留學美歐,深造提高
李忍濤幼時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1918年在昆明師范學校畢業(yè)時,國內有軍閥混戰(zhàn),外受列強侵凌,國勢危若累卵。李忍濤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常在同學中宣傳愛國思想,號召奮起救國,受同學擁戴,當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他不但學習認真,成績突出,而且善于組織和團結同學,提倡尊師重道,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早在昆明讀中學時,他就參加過偉大的“五四運動”,上街游行,宣傳反帝抵制日貨,擔任過愛國學聯(lián)的委員。他聰明好學,口才出眾,尤為難得的是他雖出生富家卻全無半點紈绔子弟習氣,抱負遠大,有強烈的愛國心。因憤于大小軍閥紛爭混戰(zhàn),國勢積弱不振,立志改學軍事。昆明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考入北平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1926年李忍濤在清華學堂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獲得北洋政府官費被選送到美國留學,赴美國考入與西點軍校齊名的弗吉尼亞軍校,美國許多將帥都出身于此,馬歇爾、史迪威都是這個學校的高材生。1929年畢業(yè)時又因成績名列前茅被美國政府公費保送到德國陸軍參謀大學深造。在美國,能夠享受此種優(yōu)遇的華人學生真是寥寥無幾。在德國,李忍濤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專攻理化科學和軍事化學。他是自愿選擇這一冷門專業(yè)的,蓋因他痛感中國的國防軍事太落后,無力抵御強敵的入侵。他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使用化學武器,以瓦斯氣、芥子氣殺傷對方軍隊,使美英俄一方協(xié)約國軍隊蒙受重大災難,造成極可怕的傷亡。特別是當他得知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日本秘密地研究制造毒氣彈、化學炮等化學武器時,自是憂心忡忡,而中國當時還沒組建過有實戰(zhàn)能力的化學兵部隊及防化兵部隊,我國如不在這方面迎頭趕上,一旦遭受外來侵略,就將束手無策。盡管日內瓦公約已規(guī)定交戰(zhàn)雙方不準使用化學武器,李忍濤也一向反對在戰(zhàn)爭中使用毒氣,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他下定決心,學好軍事化學,有志于改變中國在防衛(wèi)化學武器方面極端落后的局面,真可謂用心良苦。他的見解受到當時以公使頭銜來德國聯(lián)系購買軍火的俞大維將軍和在德國考察軍事的桂永清將軍的賞識,對李忍濤為國學習的愛國赤忱表示熱情贊賞并寄予厚望。李忍濤經過四年學習學成歸國。
二、再三爭取,推動成立防化部隊
1931年,李忍濤自德國學成回國后,通過兵工署長俞大維引薦,見到軍政部長何應欽。何應欽見李忍濤見識超群,甚為器重,隨即轉薦蔣介石,蔣介石在漢口召見了李忍濤,對他在德鉆研軍事化學的情況垂詢甚詳,對其甚為器重,表示將予擢拔。蔣說:“我國防化部隊這個空白,將由你來填補。你暫時先到軍校去工作,聽候我的調遣?!辈⑵聘袷谟枥钊虧傩\娿暎傻侥暇┲醒胲娦9ぷ?。臨別時,蔣介石侍衛(wèi)官送李忍濤安家費五百銀元,表示照顧與優(yōu)遇。當時桂永清在軍校軍官訓練班及高等教育班任主任,兩人相見,交談甚歡。桂便延攬李忍濤為兩個班的副主任。一天,桂永清高興地對李忍濤說:“學校成立留德軍官預備班,張治中教育長要我物色一位班主任,我考慮以你最為理想?!崩钪t遜地答道:“學校有那么多精通德語的老前輩,哪能由我擔任!”桂說:“精通德語的未必懂軍事,懂軍事的又未必懂德語,你是兩者都內行,我看這主任非你莫屬?!彪S后李忍濤先后任軍官訓練班少校區(qū)隊長、中校班副、上校副主任,并兼任高等教育班副主任及留德預備班副主任等職。不久,李忍濤便接到蔣介石委他留德預備班上校主任的命令。
早在歐美留學時,李忍濤就以專攻軍事化學而在同僚中小有名氣。此時的中國軍隊中,不僅沒有專業(yè)的化學兵部隊,甚至大多數(shù)軍官與士兵“皆不知化學戰(zhàn)為何物”。經過李忍濤的多次爭取,1932年,醞釀已久的成立防化部隊的事提上議事日程。在軍政部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李忍濤提議建立一個化學兵新兵種,李忍濤就成立防化部隊問題發(fā)表意見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美列強都在積極研制化學武器,日本也不例外,我國如不急起直追,迎頭趕上,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我們必將陷于被動吃虧的局面,‘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我們不能再徘徊猶豫了!”李忍濤的發(fā)言引起了絕大多數(shù)與會者的重視,但也有少數(shù)人持否定態(tài)度。他們說,我國是日內瓦會議關于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協(xié)定的簽字國,如果成立防化部隊,是否意味著違反協(xié)定。對此,李忍濤理直氣壯地反駁說:“我們不能太天真了!請看現(xiàn)在積極研制化學武器的國家哪一個不是協(xié)定的簽字國?何況我國建設防化部隊是為了防御,除非別國先使用這種武器,我們絕不會先使用?!苯浝钊虧偃隣幦?,加上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教導總隊長桂永清、炮校校長邵百昌等留德歸國高級將領的同聲支持,就這樣,會議通過了成立防化部隊的議案。在李忍濤的推動下,軍政部長何應欽終于同意組建中華民國陸軍化學兵部隊,在呈報蔣介石批準后,批下款項,在南京東郊孝陵衛(wèi)羅漢崗設立基地,它的名稱叫“軍政部防化學兵隊”,為對外保密起見,經軍政部研究,把“防化”二字去掉,簡稱“軍政部學兵隊”,初建一個團,由李忍濤一人負責,為了不引起日本軍方的注意,該部隊對外稱作陸大學兵大隊,經蔣介石批準,任命李忍濤任上校大隊長兼總教官。1932年2月8日,軍政部學兵隊在南京成立,隊址設在花露崗妙悟律院。從此,中國有了防化兵部隊。上任伊始,他首先抓了三項措施:一、培訓干部;二、建立化學部隊;三、建立防毒隊。一部分是干部訓練班,一部分是部隊,李忍濤任總隊長兼班主任。李忍濤雷厲風行,嚴抓訓練,要求嚴格。學兵隊的教育訓練計劃由李忍濤親自擬定,訓練時間定為兩年半。前半年為新兵入伍教育,完成各個教練,學習各種輕武器的使用和射擊。入伍期滿,再用一年時間,學習步炮排連戰(zhàn)術及步兵重武器,同時學習數(shù)理化、史地、外語等普通學科。最后一年為??平逃?,學習化學制劑、化學兵器、化學戰(zhàn)術、偵毒、消毒、防毒、毒傷治療、氣象學等。重要的化學戰(zhàn)術,由李忍濤主講,其他科目則由專業(yè)教官講授。李忍濤認為我國防化兵教育、訓練方式,不能照搬外國。他根據(jù)中國國情按編制裝備制定出中國式的“典”“范”“令”。他還有的放矢地主持了好幾期化學兵干部訓練班。各期學員的訓練都是在先完成步兵軍官的學成教育后,再開設化學戰(zhàn)劑、化學兵器、化學戰(zhàn)術、氣象學等化學戰(zhàn)專門課程。學兵隊的訓練,集德、日、美之長,結合我國實際,不論制式、戰(zhàn)斗、戰(zhàn)術等科目,與中央軍校和其他部隊均有所創(chuàng)新和改進。
制定嚴格的學兵隊隊訓:在學兵隊士兵的回憶中,李忍濤是個“四方臉,濃眉大眼,身材魁梧,軍容嚴整,英氣逼人”的將軍。針對當時軍人普遍存在的各種病態(tài),他親手制定了學兵隊的隊訓:“陽剛、誠實、樂觀;我見我到我克服?!睂W兵隊的士兵與其他部隊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走路時握拳直肘,轉彎時不能走斜線,必須走出一個漂亮的直角。他們的訓練時間長達兩年半,除了普通士兵必須掌握的各種技能外,還專門有一年時間學習各種先進的化學戰(zhàn)術。因學兵隊訓練有方,成績顯著,經何應欽、白崇禧、俞大維、楊杰等多次檢閱,均獲得高度贊揚。
1935年,第一期學兵將屆畢業(yè),何應欽指派李忍濤率學兵百余人攜帶各種輕重武器,前往南昌接受蔣介石檢閱。檢閱開始,由李講述各種武器性能及其優(yōu)劣,然后由學兵實地操作武器的分解結合,并進行實彈表演。蔣介石一連看了三個多小時,認為學兵們操作嫻熟,射擊準確,贊不絕口。當即批示:“軍政部學兵隊畢業(yè)學員,取得中央軍校畢業(yè)生學籍。”李忍濤以身作則,對學員嚴格要求,訓練得法,考核認真,受到蔣介石的嘉獎,認為何應欽有眼力,看中的李忍濤確實是個百里挑一的將才。至此,化學兵已分成三個單位:學兵總隊、中央軍校特科干部教育班、主管全國全軍防毒部門的防毒處,李忍濤兼三個不同性質單位的領導人,被提升為最高國防委員會專門委員。軍政部成立防毒處后,統(tǒng)籌主管全國軍隊和城市的防毒組織、裝備與訓練工作。防毒處設在重慶,李忍濤兼任處長。各個戰(zhàn)區(qū)成立防毒分處,集團軍和軍部設立防毒科,各師成立防毒連,人事、經費均由防毒處掌管,構成一個龐大的防毒體系,做了大量防毒工作。學兵總隊也因戰(zhàn)事西移,奉命內遷,初駐湘西,后入川南。學兵總隊的干部訓練班到川不久即歸并中央軍校,稱為“中央軍校特科(化學兵科)干部教育班”直轄中央軍校,李忍濤兼任班主任。
三、牛刀小試,嶄露頭角,軍演顯威力
在軍政部學兵隊成立兩年后的1935年秋,日軍在熱河、冀東連連挑釁,威脅平津。國民政府為準備對日作戰(zhàn),在江蘇京杭國道溧陽至句容段為決戰(zhàn)地區(qū)舉行規(guī)模空前的大演習,出動軍隊25萬人,共計有18個師、6個獨立旅、2個空軍大隊、2個炮兵旅。演習由白崇禧、張治中分任正副總指揮,分為東、西兩軍,以東軍為假想敵(日軍),以西軍為守軍,舉行了一場大規(guī)模軍演。李忍濤指揮的陸大學兵大隊在演習中被編入東軍。學兵數(shù)百人全副武裝,配戴防毒面具、鋼盔和槍支,進入預定陣地后,當假想敵日軍進入該區(qū)域時,沿臨時掘出的縱深壕溝突入西軍位于句容磨盤山下的陣地,即施放煙霧彈和瓦斯彈(當然是假的),而西軍幾乎還沒作好防備,陣腳已亂……學兵隊在定下的時間內發(fā)動戰(zhàn)化學攻擊,施放煙幕彈以代替催淚性毒氣。雖是模擬演習,卻緊張有序,逼真而有成效。演習的結果,該區(qū)域的西軍被全殲。當時參加演習的部隊,毫無化學戰(zhàn)知識。據(jù)史載,看到滿天煙霧,有人驚惶不安,有人高聲謾罵,甚至有軍官高喊,“打仗就打仗,這搞的是什么名堂。”在高處觀戰(zhàn)的蔣介石,看到化學戰(zhàn)的真正威力,也驚出一身冷汗。李忍濤一手訓練的化學兵部隊可謂鋒芒初露,受到觀摩演習的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等要人的一致好評。應邀到現(xiàn)場為這次大演習作評判的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上將也對陸大學兵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贊不絕口,認為該部隊指揮官已掌握了德國軍事藝術的一些精粹,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將軍。自此后,這支初具雛形的化學兵部隊引起各方矚目,更在軍界受重視,化學兵部隊也擴編至兩個團,至此,學兵隊改稱為軍政部學兵總隊。日軍刺探到這次演習的情況,非常懼怕學兵隊,日軍為此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以李忍濤的部隊為假想敵,在本土舉行了多次化學戰(zhàn)演習,還為準備用于侵華戰(zhàn)爭的30個師團近200萬名士兵配備了防毒面具與解毒劑,就連近9萬匹戰(zhàn)馬,也配備了防毒衣罩。李忍濤的名氣也大起來。但是盡管如此,采購自德國的化學戰(zhàn)裝備太少,化學炮僅20余門,瓦斯彈也很少,只有防毒面具可裝備兩個團。李忍濤幾次向何應欽建議:我國步兵人數(shù)龐大,裝備落后,機動力又太差,必須提防日軍在今后不可避免發(fā)生的侵華戰(zhàn)爭中大范圍使用化學武器。因此,必須投入大量財力,用于建立專門工廠,生產防化器材和化學兵器等。防毒面具至少要能裝備20個步兵師……可是,何應欽只是一味敷衍,推說要研究,“事關重大,不可刺激了正欲尋找開戰(zhàn)借口的日本人”云云……一直拖了下去,令李忍濤很感無奈。李忍濤管理學兵隊期間做過一件鮮為人知的事。一天,他得知軍統(tǒng)特務要逮捕在該隊任教的陳冠榮和胡光適(均清華大學畢業(yè),中共地下工作人員),便立即通知陳、胡趕快離開,使他們得免于難。這是李忍濤愛才重義、同情革命的表現(xiàn)。解放后,陳任北京市化工局局長,胡任北京化工學院院長。
李忍濤的勤奮好學與遠見卓識引起軍政部長何應欽的注意,遂兩次召見,另眼相看。何還不止一次約請李忍濤上自己位于鼓樓坡下斗雞閘2號的公館吃飯,這可謂是一種殊榮。盡管受到實權不小的何應欽的器重,但為人正派的李忍濤很不贊成何的對日妥協(xié)態(tài)度。當時,中日關系十分緊張,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學兵隊擔任南京各機關團體的防毒訓練任務。1938年學兵總隊和中央軍校特科干部教育班在昆明設立辦事處,辦理招生和征兵事宜,先后招考防訓班第三期和干訓班第五、六期學生共500余人,征有新兵2000余人,陸續(xù)開赴四川歸隊訓練。在昆明期間還為軍委會昆明行營、省政府各機關公務員和軍、警、憲進行防毒訓練、防毒表演,講授防毒課。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日軍侵占東北,這是蔣介石執(zhí)意推行的“不抵抗政策”造成的災難性惡果。李忍濤熱血沸騰,憤恨不已,上書何應欽,懇切陳詞,力主整軍備戰(zhàn),加緊購進飛機和美英軍艦,加強海空軍戰(zhàn)斗力,組建裝甲兵、化學兵、炮兵諸兵種,以對付日本軍國主義者咄咄逼人的威脅。何應欽非但不予理會,反而加以訓斥,認為李忍濤太單純,不能以全局看待中日關系。這令李忍濤很失望,一度意氣消沉。何應欽和蔣介石一樣,打骨子里媚日恐日,主張全力反共,對日妥協(xié),他與日本駐華公使須磨、武官松野少將等人一直保持私下往來,可以說是個親日分子。他看中李忍濤出眾的才干,故而仍設法籠絡他,恩威并重,欲收為親信干將。
四、參加淞滬抗戰(zhàn)痛懲日寇
1932年的上?!耙欢耸伦儭笔侨毡镜蹏髁x為了轉移國際視線,順利實現(xiàn)“滿洲國”的陰謀計劃,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蓄意在上海制造的事端。“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企圖侵占上海,把上海作為進攻中國內陸的基地。 1932年1月28日(距今87年)夜,日軍從所占的上海日本租界突然向閘北、江灣、吳淞等區(qū)域發(fā)起進攻。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中共地下組織積極組織上海各界民眾支援十九路軍。在這背景下,為防盡失民心,2月14日,蔣介石才被迫派出由前首都警衛(wèi)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增援十九路軍赴滬參戰(zhàn),打得日軍傷亡慘重,三易主帥,狼狽不堪,全國上下又掀起反日愛國浪潮。淞滬戰(zhàn)事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3月初,由于日軍偷襲瀏河登陸,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3月3日,日軍司令官根據(jù)其參謀總長的電示,發(fā)表停戰(zhàn)聲明。同日,國聯(lián)決議中日雙方下令停戰(zhàn)。24日,在英領署舉行正式停戰(zhàn)會議。淞滬抗戰(zhàn)歷時1個多月,日軍死傷萬余人。由于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19路軍腹背受敵,被迫撤離上海。5月5日,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規(guī)定上海為非武裝區(qū),中國不得在上海至蘇州、昆山一帶地區(qū)駐軍等。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南京時遭日軍空襲,學兵隊當即成立一個高射區(qū)隊(相當連),布防在市區(qū)三牌樓妙兒山一帶擔負對空射擊任務,擔任阻止日機低空投彈的防空任務,使敵機不敢低飛投彈及掃射。不久,軍政部長何應欽鑒于學兵隊在防空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又命令李忍濤另外組建四個高射區(qū)隊開赴河南鞏縣,擔任鞏縣以及各兵工廠的防空任務,確保各兵工廠不受敵機威脅而照常生產。
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zhàn)役”,是從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zhàn)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這場戰(zhàn)役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zhàn),也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第一場規(guī)模最大、戰(zhàn)斗最慘烈的戰(zhàn)役?!捌咂呤伦儭北l(fā)后,日本采取了“速戰(zhàn)速決”的侵華方針,聲稱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為此,日本準備直接打擊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京滬地區(qū)。由此引發(fā)了抗戰(zhàn)初期規(guī)模浩大的淞滬會戰(zhàn)。 淞滬地區(qū)是中國首都南京的門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它位于長江下游黃浦、吳淞兩江匯合處,扼守長江門戶,其中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日本統(tǒng)帥部認為,占領上?!笆蛊鋯适Ы洕行牡臋C能”,“切斷其對外聯(lián)系”,能使中國“軍隊和國民喪失戰(zhàn)斗意志”,同時直接威脅中國首都南京,以迫使中國政府盡快屈膝投降。由于1932年受《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qū)及周圍駐防,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防區(qū),市內僅有警察和保安團的微弱兵力。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區(qū)屬于日軍防區(qū),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zhàn)基地。而日本則設有駐滬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部直屬兵力3000余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8月13日,日軍向中國軍隊陣地進攻,淞滬會戰(zhàn)由此開始。中國政府發(fā)出《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被迫抗戰(zhàn)的正義性和抗戰(zhàn)決心。 由于中國軍隊的英勇作戰(zhàn),使日軍遲遲不能取得進展,因而會戰(zhàn)規(guī)模不斷升級,日軍不斷從國內及華北、臺灣抽調大量部隊增援,進行登陸作戰(zhàn),同時不斷擴大日軍級別,由上海派遣軍發(fā)展為華中派遣軍。日本??哲姶罅繀?zhàn)。參戰(zhàn)日軍總計達到30余萬人。日本侵華的戰(zhàn)略重心從華北發(fā)展到華中,形成華北、華中兩個戰(zhàn)場。日本國內的戰(zhàn)時體制也迅速加強,成立了由天皇直屬的大本營,戰(zhàn)略上也將“盧溝橋事變”以來的侵華戰(zhàn)爭由“華北事變”改稱“中國事變”,最后揭去虛偽的“不擴大”面紗,正式承認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颁翜麜?zhàn)” 前后共歷時3個月,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zhàn)斗。這場戰(zhàn)役對于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zhàn),但又是全面戰(zhàn)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后的地區(qū)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zhàn)爭,日軍投入9個師團和2個旅團共3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與此相應,中國在日益增強的敵人面前,也不斷投入增援力量,從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抽調部隊參戰(zhàn),并不斷調整軍事部署。中國海空軍力量也參加戰(zhàn)斗。中國軍隊先后共投入了75個師和9個旅共75余萬人,自己統(tǒng)計死傷30萬人;中國軍隊經與日軍反復較量、殊死搏斗,歷經3個月。整個會戰(zhàn)中中國軍隊表現(xiàn)了英勇的犧牲精神,給日軍造成重大打擊。表現(xiàn)了廣大愛國官兵高昂的誓死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如團副謝晉元僅率所屬一營死守四行倉庫,面對優(yōu)勢敵人瘋狂不斷的進攻,堅守4晝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敵數(shù)百人,令敵膽寒,所部被中國人民譽為“八百壯士”,永遠被中國人民銘記。中國軍隊經長期激戰(zhàn),消耗很大。同時在軍事裝備上又不占優(yōu)勢,日本又有海空軍的協(xié)同作戰(zhàn),中國軍隊雖經英勇奮戰(zhàn),但處境漸漸不利。11月5日,新增日軍杭州灣登陸后,嚴重威脅中國軍隊側翼,戰(zhàn)局于中國極為不利,中國軍隊遂進行撤退,11月12日,上海淪入敵手。 這次會戰(zhàn),中國廣大官兵同仇敵愾,斗志昂揚,以劣勢裝備同優(yōu)勢裝備的日軍頑強拼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3月之久,粉碎了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zhàn)結束,中國軍民浴血苦戰(zhàn),徹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戰(zhàn)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并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zhàn)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zhàn)起了重大作用。同時,這次會戰(zhàn)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為上海工廠內遷保存經濟實力,以致掩護國家轉入戰(zhàn)時體制贏得了時間。淞滬會戰(zhàn)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亦有重要地位和影響。但另一方面,中國國民政府在戰(zhàn)略上也犯了嚴重錯誤,在濱海的不利地形下與優(yōu)勢敵人單靠拼消耗、拖時間,違背了持久戰(zhàn)戰(zhàn)略方針,也給隨后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淞滬會戰(zhàn)后,日軍向中國軍隊進行追擊,直奔首都南京。而此時,雖然在南京外圍聚集了大量部隊,但國民政府已不能組織有效抵抗,果然不出李忍濤所料,后來,侵華日軍在進攻南京、南昌、武漢等戰(zhàn)役中多次悍然使用化學武器,對中國軍隊施放毒氣,還曾在常德、衢州等戰(zhàn)場使用細菌彈,殺傷我國成千上萬軍民。李忍濤自是萬分悲憤。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破南京,隨即對南京市民和已放下武器的俘虜展開了血腥屠殺,并伴隨著強奸、搶劫等各種殘酷暴行,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在“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中,我軍嚴重缺乏重炮,始終受到日寇海陸炮火的壓制。尤其是日軍艦載大炮口徑大、火力猛,且隨艦移動,殺傷力極強。已占據(jù)上海北郊江灣鎮(zhèn)的日軍海軍陸戰(zhàn)隊指揮游弋于吳淞口至黃浦江口一帶的航空母艦和戰(zhàn)列艦、驅逐艦,以重炮轟擊我布置于天通庵、羅定、蘊藻濱一線的守軍,火力相當猛烈,造成守軍傷亡慘重,多處碉堡、壕溝等工事被摧毀。8月17日,西線的中國軍隊61師、98師、46師等部隊被迫后撤,日軍則發(fā)動攻勢,幸被新開赴淞滬的幾個師生力軍擋住,血戰(zhàn)終日。兵工署長俞大維奉總司令馮玉祥之令,急派李忍濤率臨時改行的二中隊化學兵乘坐炮車,攜帶射程為4000米、口徑為20厘米的德制“李文斯”拋射炮16門,急赴上海前線參戰(zhàn),編入總部直屬機動部隊。
在淞滬戰(zhàn)爭中使用的“李文斯”拋射炮并不像炮,倒是像燒飯用的瓦斯筒,炮管長約2米,可以在射擊后從發(fā)射架上拆卸下來,扛起來能跑,運載也方便,隨便往汽車上一丟就可以運走了,極有奇襲效果,這批大炮是一年前俞大維將軍偕同炮兵專家邵百昌訪問德國時,承親華的法肯豪森上將相助,采購到的德軍新研制的移動式大口徑炮。李忍濤密切注視著上海戰(zhàn)局的變化。他認為日寇對我軍的最大威脅,是江灣日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部直接指揮航空母艦上的重炮轟擊我第一線部隊。該司令部駐在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七層高樓內,日酋知道我軍炮兵難于摧毀它,更加有恃無恐。李忍濤對學兵隊現(xiàn)有的德制“李文斯”毒彈發(fā)射炮的性能及發(fā)射諸元加以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炮不僅能發(fā)射化學彈,而且還能發(fā)射爆炸彈,具有破壞鋼筋水泥建筑的強大威力。為此,李忍濤自告奮勇,帶領學兵隊第一期畢業(yè)生和所有的16門“李文斯”火炮,去摧毀那座堅固建筑。李忍濤到上海前線后,偵察發(fā)現(xiàn)江灣地區(qū)是一片平原,毫無遮掩,要想在這一地區(qū)占領陣地是不可能的。如果后退占領陣地,射程又達不到目標(“李文斯”的有效射程是4000米)。因此,他果斷決定,采取大膽冒險行動,2000米的地區(qū)占領陣地,借夜色掩護,將火炮悄悄從南翔鎮(zhèn)推進至距敵軍目標只有2000米的大場一帶占領陣地。因為這是在敵炮射程的死角之內,對我不構成威脅。晚上零時,戰(zhàn)場一片沉寂。李忍濤命令學兵隊現(xiàn)有的16門德式“李斯文”拋射化學炮同時向目標發(fā)射,火炮轟隆之聲震耳欲聾,經過一陣猛轟之后,立即給予江上日軍艦只以重創(chuàng),擊傷一艘驅逐艦,航空母艦甲板上也中兩彈,炸毀兩架艦載戰(zhàn)斗機;虹口東洋碼頭的日軍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部這個堅固建筑被轟塌了三層,使日軍人員及武器遭受很大損失,弄得驕狂的日軍丈二金剛摸不到頭腦。日軍艦隊遭此突襲,很驚恐,急忙駛往吳淞口外海面,以躲到我軍炮火射程之外。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中國軍隊各部隊一片歡呼!大場陣地的指揮官,98師師長夏楚中找到頭戴鋼盔、手持望遠鏡和測距儀的李忍濤,連說:“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極了!”日寇惱羞成怒,立即對我進行報復,但他們判斷錯誤,認為這種重型火炮的陣地至少在6000米以外。于是命令航空母艦上的大炮以搜尋摧毀射擊方式,從6000米到10000米,又從10000米到6000米,反復瘋狂轟炸,發(fā)射炮彈一萬多發(fā),李忍濤鎮(zhèn)靜地對大家說:“我們這兒是安全地帶,好好休息一會兒吧!等敵人的炮不響了,我們就安全轉移?!崩钊虧芍^初戰(zhàn)便取得輝煌戰(zhàn)果,次日全滬報紙紛紛以頭條新聞報道:“昨夜我炮兵揚威,巨炮30余響全市為之沉寂”云云。戰(zhàn)斗結束,李忍濤因功擢升少將。
隨后,軍政部由意大利購進快艇12艘,由李忍濤精選軍士班級骨干40余人組成電艇隊,置放鎮(zhèn)江、南京一帶,防止日軍艦向南京方向襲擊。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李忍濤和部下又幾次使用這種大炮轟擊日軍,協(xié)助我軍作戰(zhàn)。月余后,日軍間諜偵知該炮隊駐地,出動飛機轟炸,16門炮幾乎都被炸毀,官兵死傷過半,李忍濤亦負傷。
直到1942年初,對外改稱作特科學兵總隊的中國化學兵部隊才擴建到4個團,但也很少投入戰(zhàn)斗。僅在宜昌保衛(wèi)戰(zhàn)中,李忍濤奉令親率兩個營參戰(zhàn),但也僅是出于防衛(wèi)和救護已遭到日軍河邊旅團用毒氣攻擊而死傷慘重的18軍之一團。盡管在抗戰(zhàn)中中國化學兵部隊有名無實,沒有發(fā)揮戰(zhàn)斗力,但曾因李忍濤略施計謀而令日本侵略軍驚恐過,日軍對智勇兼?zhèn)涞睦钊虧拗牍恰?/p>
李忍濤的努力和成績,引起在全國各地猖狂活動的日本間諜的注意。日本軍國主義者早就有滅亡中國稱霸東亞的野心,當然不甘心中國迅速出現(xiàn)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化學兵部隊在未來的戰(zhàn)爭中與日軍對抗。當時,日本海軍系統(tǒng)著名的女間諜南造云子已奉命從上海潛入首都南京,先后化名廖雅權和孫舞陽,設法打入南京東郊20多公里外湯山鎮(zhèn)上的陸軍部溫泉招待所充當招待員。她年輕美貌而性感,明眸皓齒細腰豐臀,利用色相勾引國民黨一些軍政官員,獵取重要情報。
1936年春,南造云子奉令重點接近并“俘獲”李忍濤將軍。她特為此在招待所告假兩個月,回城內虎踞關一舊宅(宅主為已加入日諜組織一漢奸)居住,展開活動。她刺探到李忍濤平時就居住在孝陵衛(wèi)學兵總隊軍營內,生活儉樸,深居簡出,從不沾花惹草,也不打麻將賭博,星期六下午則乘車回城內中山東路上鐵湯池軍政部家屬大院,與妻兒團聚。星期天偶爾帶妻兒外出逛逛街,下館子,散散心。他酷愛讀書,最常去之處便是成賢街上的中央圖書館,借閱歐美軍事書刊并做筆記。每次去圖書館,為不引人注意,他總是換上軍便服,騎一輛英國產蘭寧牌自行車前往。為了人身安全,李忍濤總攜上手槍并帶上一名貼身衛(wèi)兵。 南造云子摸清了李忍濤的生活規(guī)律后,便通過其在政府外交部任科長的同伴黃紀良及另一個擔任軍事參議院上校秘書的同伴萬耀祺設法認識了李忍濤,又裝作也去圖書館借閱書刊而接近他,邀他出游或跳舞、上咖啡廳,但均被有所警惕的李忍濤謝絕了。南造云子不死心,也不信這位氣宇軒昂的將軍一直能保持潔身自好,繼續(xù)對自己認定的目標下功夫,與李忍濤周旋,甚至到他住所拜訪過,又與李的妻子套近乎、拉關系、送化妝品等小禮物,力圖在李忍濤那兒套取重要情報,并伺機下毒手。但李忍濤處處提防,裝著沒有洞察她的陰謀,與其周旋,還向憲兵總司令谷正倫和軍統(tǒng)局長戴笠作了通報,表示自己認為這個廖小姐十分可疑,有關當局應有所注意,布置監(jiān)控。谷正倫深以為然,派得力部下監(jiān)視南造云子,又派出幾名便衣憲兵對李忍濤及其家人實行保護。而戴笠卻表示廖雅權不可能是日特,因為進入湯山陸軍部溫泉招待所工作的人都經過再三嚴格審查,何況廖還有黨國元老戴季陶出面打過招呼,稱他與廖雅權父親是世交。話雖這么說,戴笠已吃驚不小。其實,他又何嘗不懷疑廖雅權的真實身份?但他怕處置不當?shù)米锪舜骷咎?。戴時任中央考試院長、國民黨中央常委,他與蔣介石關系相當深,世人皆知。而且,戴笠好色貪淫,曾慕名去湯山招待所與這美人兒鬼混過,有一夜之歡,把柄已被對方抓住,眼下也只有睜一眼閉一眼了,只打算找到合適時機再作處置。
李忍濤當然不知道何以戴笠不重視此事。他考慮再三,索性自作主張,來個將計就計,將自己編制好的幾份假的有關化學兵編練計劃及裝備供給的文件泄露給一直盯住他的南造云子(廖雅權)。這個美貌迷人的日本女間諜果然上了當,把假情報送回上海的日本海軍情報機關,很快又被轉送至日本軍部。這些假情報有意夸大了中國化學兵的實力,稱近期已在開封、成都、太原等地秘密組建四個團的化學兵部隊,裝備均來自德國,且有德國陸軍化學戰(zhàn)專家組秘密來華指導訓練云云。這引起日本軍方的重視,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在日本本州舉行數(shù)次化學戰(zhàn)演習,以中國為假想敵。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一直到1942年,李忍濤指揮的化學兵部隊也只有4個團,且因軍政部負責采購化學戰(zhàn)裝備的官員中飽私囊、吃回扣,購回的化學炮等兵器大多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老產品,銹蝕嚴重,煙霧彈、瓦斯彈大多已失效,合格裝備嚴重不足,化學兵部隊平均150名官兵才能分到一副防毒面具,根本不能形成實戰(zhàn)力量;只有8000副防毒面具可分發(fā)到前線部隊,由于蔣介石過于心愛這支部隊,他們也很少投入戰(zhàn)斗。不僅如此,這支特殊部隊,還幾乎遇到被裁撤的命運。這令李忍濤痛心疾首,在一次最高軍事會議上,有將領對學兵隊的作用提出質疑,要求其改為普通步兵師開赴前線。于是,李忍濤據(jù)理直言,留下了一段足以載入軍事史冊的話語。李忍濤將軍說:“在華的200多萬日軍,人人都背著防毒面具,這是怕誰呢?不是怕在座的各位將軍,而是怕學兵隊。化學兵雖然耗用國家糧餉,但比起日軍花的錢,那就微不足道,若是將學兵隊裁撤或改編,日軍從此便可無所顧忌,請各位想想,學兵隊是有好?還是沒有好呢?”
五、遠征印緬為國捐軀
70多年前,在滇西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以保衛(wèi)滇緬公路為核心的抗日戰(zhàn)爭,史稱滇西抗戰(zhàn)。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前線原來在東部,西部是大后方。1940年,為維護滇緬公路橫跨怒江的功果和惠通兩座大橋及滇越鐵路人字橋等的交通安全,學兵總隊派出煙幕隊擔任掩護防空任務,致使日機多次空襲轟炸破壞均未得逞,從而保證了我國國際援華軍運物資咽喉要道的暢通。1942年,學兵隊已擴展為三大部分:軍政部學兵總隊;軍政部防毒處;軍政部干部訓練班。學兵總隊擁有炮兵步兵各兩個團,總隊直屬部隊有高射炮營、工兵營、通信營、汽車營、重炮營、軍士大隊、煙幕隊、氣象隊、特務連、樂隊、醫(yī)院等十一個單位,總隊部設有八大處。李忍濤既是這三大部分的領導人,同時還兼任軍委會外事局高參,經常參加中美雙方高級會議,并擔任史迪威、魏德邁與蔣介石會見時的翻譯,因而成為國民黨將領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的1942年初,日軍以4個師團從泰國向緬甸進攻,企圖徹底切斷滇緬公路,同時進攻印度,準備和納粹德國會師中東。在日寇的進攻面前,英軍節(jié)節(jié)敗退。2月16日仰光危急時,英方才迭次請求中國軍隊迅速入緬作戰(zhàn)。在此形勢下,1942年2月25日,為確保滇緬公路的暢通,保衛(wèi)中國西南大后方。中國政府根據(jù)《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xié)定》,組建了3個軍共10.4萬人的中國遠征軍,應英方之請赴緬援英作戰(zhàn)。但由于中英美三方指揮混亂,英軍背棄盟約,臨陣逃脫,造成了悲壯的失利。加之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的決策失誤,中國遠征軍在1942年雨季進入野人山,造成了“十萬大軍下緬甸,四萬殘兵僥幸還。一萬忠烈死疆場,五萬冤魂葬深山”的嚴重損失。1942年5月5日,為阻止日軍繼續(xù)東進,中國及時炸毀了咽喉要道——怒江上的惠通橋,遏制了日寇“十天占領昆明、一個月打到重慶”的圖謀,日軍被擋在水流湍急的怒江天塹以西。至此,怒江以西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敵手。中國軍隊憑借這一天險堵截日軍,敵我雙方在長達250公里的怒江兩岸對峙了兩年多時間,直至中國遠征軍大反攻殲滅日軍,恢復國土。
1943年初,國民政府為與美軍合作打通中印公路并準備滇緬戰(zhàn)場大反攻,李忍濤奉命率領被重慶統(tǒng)帥部當作特種炮兵使用的學兵總隊炮兵第一、二兩個團由昆明空運到印度蘭姆伽,接受美式裝備訓練后,正式編入中國駐印軍序列。作為這支新式軍隊的一手締造者,李忍濤將軍的一生,便是中國化學兵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象征與縮影,在隨后的滇緬戰(zhàn)場上,學兵隊終于開始大顯身手。由其指揮的笫一、笫二防化團為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原本就是化學兵部隊,官兵受到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與盟軍的配合極其默契,故能夠有效地阻遏住日軍化學兵部隊發(fā)起的襲擊,重創(chuàng)了敵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與此同時,學兵總隊的炮三團、炮四團一直在四川瀘州加強訓練,等待空運和美式裝備,美軍還派顧問50余人協(xié)助總隊訓練,積極準備對日反攻。
在滇緬戰(zhàn)場首次大規(guī)模反攻中,中國共投入21個美械師的兵力(其中駐印軍5個師,遠征軍16個師),連續(xù)進攻15個月,轉戰(zhàn)2400公里。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率先由印度進入緬北,一邊修筑中印公路,一邊對日作戰(zhàn),經過胡康河谷戰(zhàn)役、孟拱河谷戰(zhàn)役,消滅了緬北大量的日軍,并逼近密支那。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以保山為基地,橫渡怒江。進行了著名的滇西反攻戰(zhàn)役,經過強渡怒江,攻克高黎貢山日軍的各據(jù)點,松山戰(zhàn)役、騰沖戰(zhàn)役、龍陵戰(zhàn)役、芒市、畹町等一系列戰(zhàn)斗,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兩路大軍東西對進,互相配合,遙相呼應,以摧枯拉朽之勢,對盤踞在緬北、滇西的日軍展開猛烈攻擊。將盤踞在滇西、緬北兩年多日軍全部殲滅,并于1945年1月27日在中緬邊境芒友會師,取得了滇緬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
滇西、緬北反攻戰(zhàn)的勝利,不僅以最早收復失地、徹底消滅日軍而載入抗戰(zhàn)史冊,揭開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相持轉入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并對全國抗戰(zhàn)全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滇西、緬北的反攻作戰(zhàn),共擊斃日寇5萬余人,其中中國駐印軍斃敵33000多人,中國遠征軍斃敵21057人,實際數(shù)字可能還更大,因為埋葬地下或遺尸山野的日軍難以統(tǒng)計。加上受傷不治而亡及饑病而死,日軍損失總共超過9萬人,戰(zhàn)后日本人自己也公開承認,這還不算受傷的。中國軍隊也傷亡不小,其中中國駐印軍傷亡18000余人,中國遠征軍損失更大,有的軍死傷過半,有的師基本打光,死傷及失蹤的達67400人。
反攻緬北戰(zhàn)役開始后,特炮一團改為中國駐印重炮一團,分別配屬給新一軍和新六軍,特一團由徐茂禧少將指揮,使用美制裝備,每團改裝有膛線10.5厘米化學追擊炮,每連8門,每營24門。全團72門。這種炮能發(fā)射各種化學炮彈和爆炸彈,射速快,威力大,易于拆卸轉移,機動性強,是一種最適合印緬山地作戰(zhàn)的理想武器,在挺進胡康、孟拱河谷,圍攻密支那,收復八莫等戰(zhàn)斗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特炮二團由林潤雄少將指揮,與美軍、英軍各一個團合編為東南亞盟軍總司令部直屬旅,在進攻曼德勒,牽制日軍支援密支那的激戰(zhàn)中打得也很出色,特二團曾創(chuàng)一個排俘虜敵一個連的光榮記錄。
1943年10月24日,李忍濤為了協(xié)調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的關系,視察慰問炮一、二團前線官兵及洽辦炮兵裝備問題,銜何應欽之命,再度飛往印度,參加由盟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主持的兩次軍事會議。他幾次面見中緬印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史迪威,運用他和史迪威在弗吉尼亞軍校先后同學的關系,從中斡旋疏通,使蔣介石與史迪威的關系有所改善,解決了部分裝備問題,然后他又赴前線慰問參戰(zhàn)兩團官兵,鼓舞士氣。李忍濤為了總結自己部隊的作戰(zhàn)經驗,聽取了兩位團長的匯報,并指示作戰(zhàn)方略,而后,他即返回昆明繼續(xù)編練部隊。這兩個特炮團投入印緬戰(zhàn)場配合遠征軍和盟軍作戰(zhàn),給已成強弩之末的日寇以強有力的打擊。
1943年的10月28日上午,一架國民黨空軍的美制運輸機從印度北方邦的盟軍蘭姆伽基地起飛,穿云破霧,向喜馬拉雅山方向飛去,李忍濤在結束了中國駐印軍緬甸蘭姆加爾基地的視察工作后,乘飛機回國復命,機上除了正副駕駛員、衛(wèi)兵,還有三位陸軍將校,其中軍銜最高的是中國軍政部學兵總隊少將總隊長李忍濤將軍。不料,日軍陰謀布置了暗殺,李忍濤沒料到死神已向他逼近!飛機起飛后40分鐘,昆明機場與之失去通訊聯(lián)系。此前,日軍間諜已在印度大吉嶺秘密設有電臺,專用于監(jiān)測盟軍總部首腦和印緬戰(zhàn)場指揮官的通訊電波。仰光的日本印支派遣軍情報部已接奉上級密令,派出六名男女間諜,分別化裝成游方僧人、難民等,潛往印度北方邦緊鄰蘭姆伽基地的魯浦鎮(zhèn),偵察李忍濤的行蹤。歸國時行期竟被日軍間諜偵知,及時電告日本印支派遣軍司令部,日諜刺探到李忍濤返國內的行期后即報告日軍情報部,這一重要情報又得到日軍潛伏于重慶國民黨上層的間諜所提供的情報的印證。日軍即派出四架零式戰(zhàn)斗機自仰光機場起飛,向喜馬拉雅山方向飛來,實行空中伏擊。于是,發(fā)生了本文開頭寫到的李忍濤座機空中遭襲事件。而李忍濤與機上人員卻全然不知,談笑自若。由于日軍間諜事先探得情報,當李忍濤將軍的座機沿盟軍空軍開辟的駝峰航線飛越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東南第三峰上空時,突遭從云層中鉆出等候多時的四架日機襲擊,李忍濤將軍的座機被擊中,不幸遇難,時年39歲。機上9人無一生還。當時國民黨當局以為是飛機觸山墜毀,曾電令云南省政府轉飭邊境各縣分頭尋找飛機殘骸,同時盟軍也派出飛機搜尋,均無所獲。
壯志未酬身先死。李忍濤深知日軍對自己的仇視,早已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卻未曾想過是這樣一種結局。噩耗傳來,中國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何應欽悲痛至極,望天長哭道:“日寇毀我臂矣,此仇不報,死不瞑目?!焙螒獨J之痛,同時也是年輕的中國化學兵部隊之痛。在李忍濤將軍陣亡之后,部下翻閱其遺物,看到李忍濤生前手書“將軍百戰(zhàn)陣前死,壯士十年裹尸還”,不由得嘆道:將軍壯志未酬矣!1946年2月2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授李忍濤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直到1984年,臺灣當局在一份日軍檔案中查出有“1943年10月28日,派出殲擊機群在緬北上空擊落中國飛機一架,上有中國化學兵司令官”的記載,李忍濤為國殉難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李忍濤將軍為國捐軀,名垂青史。李忍濤將軍的夫人李佩珍女士,是德國人,解放后在云南師大任外語副教授。1953年回東德,任高爾基紀念館副館長。李將軍的長子定一、次子定國,均畢業(yè)于柏林大學。定一獲博士學位,一直保持華僑身份,曾回國訪問三次,對促進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定國獲碩士學位,已入德籍,任德國煤炭氣化研究所所長。
編輯手記: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睈蹏髁x精神是中華民族從亂局到穩(wěn)定、危亡到復興的精神支撐。本文的李忍濤,因為目睹列強霸凌、軍閥混戰(zhàn),深憂民族前途,決心從軍,先后到美國、德國的著名軍事院校學習,推動成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支現(xiàn)代防化部隊,多次參加阻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斗,最后戰(zhàn)死沙場、為國捐軀。李忍濤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后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