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汝
(齊齊哈爾市職工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從初唐張若虛清麗描寫“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到晚唐杜甫感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同樣兩首詩都于春季所作,但由于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與朝代的興盛衰亡,唐詩所呈現(xiàn)的情感流露和美學思想都是不同的。晚唐期間,李商隱的《無題》組詩是不可多得優(yōu)秀作品,而李商隱,更是是為歷代文學大家所稱贊,具有重要成就和價值的杰出詩人。
《無題》組詩,李商隱詩作中最撲朔迷離,又深深吸引后世讀者的作品。關于這類詩,李商隱曾解釋為“楚雨含情俱有托”,但從其無題詩《相見》中看,他的詩歌所寄托的也許是愛情,或自傷身世,或無寄托可言,但李商隱的詩歌風格會給人沉博絕麗,意境幽深之感。在其詩歌當中,不僅僅言語之間,更在意向之中,深藏著唐詩的美學思想和特征。
了解中國的詩歌美學要從其性質,特點,內容,形態(tài),更要對其文化背景的探究和考察。而美學思想中最為顯著的便是采用一些喻體與本體差別較大的比喻(可暫且稱之為“深層隱喻”或“象征”),“正是這種“隱喻”能夠帶來特別的效果。相反,如果采用“明喻”,那么就不會產生這種審美效果。①《相見》原文為: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在這首詩當中我們看到的詩歌當中寫到相見已經是如此的心酸,何況更要離別。與江淹的《別賦》中“黯然銷魂心,唯別而已矣。”相似,同樣是第一句便交代了離別的背景。暮春時節(jié),一切生機盎然逝去,白花紛紛凋謝,美好的生活似乎也隨之逝去,而人亦如此。春蠶吐絲直至死去,蠟燭一腔熱淚,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直到蠟淚流盡,自身也終成為灰燼??此坪翢o關聯(lián)的兩個事物,但具有著相似的意象特征。何謂意象?“意象”,從字面上是“意”與“象”的結合體?!案唧w一點也是人的主觀情感與所描寫的客觀事物之間的融合。如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文中,講到”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阿?。在李商隱的這首《相見》中,“意”和“象”也有漸層的結合在一起,并以它的整體性彰顯其魅力所在。作者并不僅僅在描寫自然景象,更是對自己遭遇情感的抒發(fā)?!皶早R”則是處于對方的角度,突出相思之苦與相遇之難。最后一句作者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助感,“青鳥”所隱喻愛情的神仙,也將愛情的希望都寄托在“青鳥傳書”的希冀上。由此看來李商隱表達出一種對愛情的傷感之情。所有在美學思維里,“意象”便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不能否認“意象“對于唐詩的意義,意象本是實象,用真實的物件或者景色來暗示隱喻情感。但”意境“的出現(xiàn)和解讀便更能詮釋一首詩歌的華美之處?!薄耙饩场迸c“意象”相比,更虛幻,更純粹,更能窺得一首詩歌的美感。
自古以來,很多詩人都對詩中的意境做出自己的評述,如王昌齡便在《詩格》中寫道“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意境…”③,一首詩最常見的便是“物境”,用景物或者外在形似取勝,之后便是用“情感”的宣泄和抒發(fā)補充,在王昌齡看來,最不容易達到的便是“物境”與“情感”的相結合和統(tǒng)一,也就是“意境”的產生。在《相見》詩中,李商隱用春蠶的犧牲的精神與自己相思之苦結合在一起,將自己的思想和希冀寄托在了“青鳥“的翅膀上。前兩者統(tǒng)一而又結合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作者的苦念。在前人眼中,“意境”依然成為詩詞中的美學特質,眾人眼中的“意境”也很泛泛,沒有系統(tǒng)的改觀。
隨著王國維的美學“意境說”的出現(xiàn),對于文學作品,包括詩歌的美學思維明顯上升了一個新高度。他強調“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人間詞話》)④,王國維認為,意境是詩詞之本,是作品之“佳者”,是指情景交融,物我渾化,主客統(tǒng)一的整體意向所顯示的基本美學風格,也是詩歌美學的基本定性。這么看來,王國維的詩歌美學論和傳統(tǒng)的論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當然它也可以運用到我們所講的唐代詩歌的李商隱的《無題》組詩,之前提到的《相見》是歷史上有名的愛情詩,而另一首同樣著名的《錦瑟》在王國維的美學意境論中,顯得熠熠生輝。對于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詩詞撲朔迷離,但細細品讀一番其中奧妙更是別具一格。詩文原文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首先,王國維認為詩詞的意境要“真”,他認為情感和景物是詩中構成意境的兩個重要因素。這種感情必須是“真感情”,這種景物必須是“真景物”。⑤而李商隱便是具有真性情,注重生命本性的詩人,李商隱運用“錦瑟”“蝴蝶”“杜鵑”“滄?!钡纫幌盗械恼鎸嵰庀笙蛄_列在一起,但這些意象各自蘊含著隱喻的真實情感。幾組無序的組合來指引讀者的內心情感?!安桓簟币彩峭鯂S“意境說”里重要的特點之一,也可以講“意與境渾”。將詩歌中客觀描述的事物與主觀的情感融通,混成一片,淡淡地流出作者或悲或喜的情感,這種情感單純又濃郁,鮮明又混沌。⑥《錦瑟》中用混沌的物象塑造了鮮明的憂傷的情感軌跡。李商隱善用打造一個虛幻的情境和場景來襯托自己的所感,很突出的便是比興的兩句“莊生曉夢”“望帝春心”,一個古人的夢境和一個古人的夢想,都是實物所引出的幻想。“夢這個意象常常出現(xiàn)李商隱的詩歌當中;《無題二首》(重幃深下莫愁堂)中的“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這些詩作不但提到夢,而且作品本身也意旨隱晦,意境朦朧,細節(jié)描寫細膩,朦朧與細膩水乳交融。
“意境說”中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便是“深厚”這個特性了。李商隱閱世甚深,又受到牛李黨爭的排擠和打壓,以及愛情的不順,事業(yè)愛情雙雙零落的他積郁苦楚。很多人對“感概愛情”還是“自傷身世”爭論不定,但我認為這都不是重點,無論是在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感,傷感的基調從一而終,滾滾而來。詩人的偉大正在于,在這有限的審美時空中去把握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靠淚影朦朧、輕煙飄渺的人生意象中運載著的情感,去喚起一種深切的觸發(fā)和感應,在詩人和千千萬萬欣賞者之間產生一種深深的交感的作用,一同大悲大喜、大徹大悟,藝術的境界和生命力就在這種交感和觸發(fā)中不斷更新,從而獲得永生。⑦
這同樣也是“意境說”中“深刻”的詮釋,內心的融合和交接讓或悲或喜的情感也更具有傳導性。
[ 注 釋 ]
①趙豫云.李商隱“無題詩”的審美價值——基于超現(xiàn)實主義的視角.陜西漢中:陜西西安理工學院文學院,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1(7).
②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53.
③覃召文.中國詩歌美學概論.廣東:花城出版社,1990,2:106.
④李礫.《人間詞話》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⑤覃召文.中國詩歌美學概論.廣東:花城出版社,1990,2:112.
⑥同上,第115頁.
⑦詹七一.李商隱《錦瑟》釋——一種審美經驗的心理描述.昆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