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云 梁 平
(曲靖市陸良縣人民醫(yī)院 曲靖 655600)
缺血型腦卒中又分為前循環(huán)與后循環(huán)梗死,其中100例缺血型卒中后循環(huán)腦梗死約為15~20例,以癥狀重、進展快、早期意識障礙發(fā)生、治療困難、預后差、病死率及致殘率高為主要特點[1]。目前廣泛使用溶栓治療,但溶栓后是否立即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尚未得到統(tǒng)一[2]。將在我院近期(2016年5月~2017年5月時期)收治后循環(huán)腦梗死為診斷行常規(guī)靜脈溶栓后患者96例均分3組,分別采用即刻抗凝、即刻抗血小板聚集、24h后抗血小板聚集,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3]:符合后循環(huán)腦梗死診斷;年齡介于30~80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4]:惡性腫瘤;出血傾向;不可耐受本次研究用藥;曾有腦卒中病史伴隨后遺癥;近期接受過類似治療;心、肝、腎等重要臟器衰竭等。A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41~76歲,平均(59.3±3.1)歲;B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0~78歲,平均(58.6±3.2)歲;C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41~78歲,平均(58.9±2.9)歲。3組患者一般資料相對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關檢查,根據(jù)需要予臥床休息、吸氧等基礎治療,予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溶栓,結束后即刻復查頭部CT,無腦出血后:(1)A組:治療前測凝血功能,即刻予800~1000 U/h微電腦輸液泵持續(xù)泵入,以后每6h測APTT調(diào)整滴速,使APTT1.5~2.5倍于基礎值(肝素化)后維持48 h,后續(xù)予低分子肝素5000 IU 臍周皮下注射,2次/d,7d后予常規(guī)治療;(2)B組:即刻給予阿司匹林片(丹東醫(yī)創(chuàng)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1022137,規(guī)格:100mg)100mg 1次/d,口服,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20035,規(guī)格:75mg)75mg 1次/d,口服。(3)C組:24 h后給予B組藥物。
本組研究采取世界腦卒中評定量表ESS,BI評定量表,綜合的分析本組研究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情況。臨床療效的分級由ESS增分率判定(治療前-治療后ESS評分)/(100-治療前ESS評分)%,共計由4組組成:(1)增分率為86%以上為基本痊愈;(2)增分率介于46%~85%之間為顯著進步;(3)增分率介于16%~45%之間為進步;(4)增分率為15%以下為無效。治療的總有效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
治療前3組ESS、BI評分相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周、1個月3組評分相比較,評分由高至低依次為A組、B組、C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組別ESS評分BI評分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1個月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1個月A組(32)60.32±8.9271.25±9.2780.57±7.8137.29±16.6156.63±14.2270.32±10.33B組(32)60.25±9.0367.82±9.3470.22±9.7138.41±15.3945.22±15.8161.03±13.16C組(32)60.61±8.7660.38±8.6963.60±6.5338.13±15.4640.66±10.2156.10±10.68
1周療程結束后,A組有效率為84.38%,B組為59.38%,C組為34.38%,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臨床療效對照[n(%)]
組別例數(shù)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總有效A組327(21.88)13(40.62)7(21.88)5(15.62)27(84.38)B組323(9.38)4(12.50)6(18.75)13(40.62)19(59.38)C組321(3.12)2(6.25)8(25.00)21(65.62)11(34.38)
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狹窄或閉塞,為后循環(huán)腦梗死主要病因,早期溶栓治療可迅速開通閉塞血管,重建腦血液循環(huán),縮小腦梗死面積,最終改善預后。鑒于后循環(huán)腦梗死發(fā)展迅速且病情危重,雖使用靜脈高度選擇性溶栓rt-PA可重新開通血管,但其半衰期僅5~8min,為臨床用藥較短半衰期藥物,因此停藥后因凝血機制的恢復再通血管易再閉塞,溶栓后期治療為目前臨床尚未統(tǒng)一標準。肝素為抗凝藥物廣泛應用于臨床,靜脈推注10min內(nèi),可延長血液凝固時間、凝血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但在使用藥物時應對凝血機制進行檢測,調(diào)整藥物用量,防止腦出血的再次發(fā)生。人體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體能夠與氯吡格雷片為ADP受體阻滯劑完美結合,抑制糖蛋自受體和纖維蛋自原的結合,聯(lián)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可控制血小板聚集,可以抑制血栓的發(fā)生發(fā)展。從本研究中可明顯看出,治療前3組ESS、BI評分相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周、1個月3組評分相較,評分由高至低依次為A組、B組、C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周療程結束后,A組有效率為84.38%,B組為59.38%,C組為34.38%,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研究結果與吳楊等[5]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對于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應在靜脈溶栓后,依據(jù)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即刻采取抗凝、抗血小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