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平
(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學, 江西 瑞金 342500)
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在小組或團隊中積極思維、主動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分享互動、彼此協(xié)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成效。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生物教學注重知識灌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自主性、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探究欲望不強,教學成效不佳。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度重視合作學習,緊扣教學內(nèi)容,把握教學時機,巧妙滲透合作學習,構建學習共同體,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主動地學,快樂地學,讓學生自主感受、體驗和建構知識,從而打造高效靈動的生物課堂。
學習需求是學生合作學習的誘發(fā)劑,學習需求強烈,學習興趣濃厚,學生才會自覺、積極、主動地合作學習。綜觀當前教學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過多地注重知識講解和能力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內(nèi)在學習需求的激發(fā),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學生收效甚微。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以生為本,緊扣教學內(nèi)容,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從而極大地誘發(fā)學生潛在的合作需求和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合作學習有效性。
比如,教學《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一課,在講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內(nèi)容前,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唐山大地震》電影中地震前漫天低飛的蜻蜓這一視頻短片,撥動學生心弦。然后再出示蜘蛛結網(wǎng)、大雁南飛、鸚鵡學舌、蚯蚓走迷宮、獅子追捕羚羊、美國紅雀喂養(yǎng)金魚、黑猩猩摘取食物等幾組圖片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剖析圖片,描述動物行為,并說一說這些動物行為的不同之處,感受不同動物的行為之美。接著提出問題:如何區(qū)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只靠先天性行為能順利度過一生嗎?動物后天的學習行為有何意義?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合作學習,共同探討,走進新課學習。
再如,在執(zhí)教《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時,在開展新課前,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為一個植物家族,分別代表藻類、苔蘚類、蕨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要求各小組事先收集、整理和了解自己植物家族的形態(tài)特點、生長環(huán)境、用途價值、與人類的關系等知識信息,然后在課堂模擬植物招聘會,要求各植物家族派代表依次上臺自我介紹,描述各自植物家族的功能優(yōu)勢,進行應聘。學生熱情高漲,踴躍參與,有的小組這樣介紹道:我是藻類植物家族的一員,我們家族成員眾多,有水藻、衣藻、水綿、海帶、紫菜、鹿角菜、羊棲菜等。我們是水鄉(xiāng)的居民,大多生活在水中,只有少數(shù)生活在陸地的陰濕處。別看我們身材小巧,結構簡單,沒有專門的根、莖、葉等器官,但用途廣泛,不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且還可以食用、藥用、做魚類餌料……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既能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意向,又可以激活學生思維,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
合作學習并非隨意而為的,需要講究合作時機,在正確的時機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避免合作學習的低效率和形式化。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想確保合作學習順利有序進行,教師要適時恰當?shù)匾牒献鲗W習,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合作狀態(tài),共同探究學習,碰撞思維火花,讓學生體驗合作共贏和互補互助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具體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在學生思維受阻、困惑不解時開展合作學習。受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思維易于受阻,陷入困惑不解的狀態(tài)。此時,若讓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則會難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若能啟發(fā)學生合作學習,共同研討,交流討論,則可以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理順思路,突破障礙,深化知識理解。如,對于“細胞分化與分裂”這兩個生物概念,不少學生模棱兩可,混淆不清,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合作交流:細胞生長、細胞分裂、細胞分化各有怎樣的表現(xiàn)特點?它們之間有何區(qū)別和聯(lián)系?經(jīng)過學生的共同探討,最終得出如下結論:細胞生長屬于量變,側重細胞體積的變大;細胞分裂具有周期性和量變,側重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分裂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細胞變成兩個新細胞的過程;而細胞分化則是質(zhì)變,具有持久性、穩(wěn)定性、不可逆性以及普遍性,側重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改變,分化的過程是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形成組織。這樣,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明確了生物概念,掌握了生物基礎知識。
(二)在學生意見不一、出現(xiàn)分歧時開展合作學習。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作為學習的獨立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常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難免出現(xiàn)分歧,爭議不休。此時,教師若能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積極辯論,則能撥亂反正,讓學生明晰正誤,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如,在進行完“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實驗后,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新的觀點:既然鼠婦容易對人類生活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破壞,那么人類應該將此物種消滅殆盡,對于這一觀點,許多學生爭議不斷。對此,筆者讓學生合作探究,分組討論:所有對人類有害的物種必須徹底消滅嗎?它們的命運是否要由人類主宰?學生思維活躍、討論激烈,最終達成共識:世間萬物都在大自然的約束下,人類無法凌駕于任何生物之上,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應和睦相處、共同生存,不能干預其他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法則,否則會破壞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平衡。對于某種有害物種,應設法控制其數(shù)量,減少其危害,而不是使之滅絕。
(三)在學生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展合作學習。開放性問題方法、策略、結論并不唯一,具有多樣性。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有限,有時難以全面周到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若能群策群力,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交流互動,相互補充,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則可以取長補缺,使學生對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刻,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時,筆者出示了如下一則材料:據(jù)相關研究表明,“蘇丹紅”具有致癌性,會導致鼠類致癌,它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也顯現(xiàn)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這種被當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劑只會緩慢影響食用者的健康,并不會快速致癌,因此隱蔽性很強。目前,蘇丹紅主要應用于辣椒醬、辣椒油、醬菜、腐乳中。然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相互討論:看過這則材料后,你對食品安全有何認識?你認為應該如何去控制該類物質(zhì)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有的學生說:要注意個人飲食衛(wèi)生,不喝含有防腐劑、染色劑的飲料,不吃街頭販賣、無衛(wèi)生許可證的食品;有的說:政府部門要規(guī)范食品市場,嚴格控制有關物質(zhì)的流通;有的說: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和培訓,增強人們食品安全意識,提高食品安全保障隊伍素質(zhì);還有的則說: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加大食品安全監(jiān)督檢查和處罰力度,實施對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護,維護廣大消費合法權益等等。
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評價,往往可以使課堂錦上添花。長期以來,課堂評價形式單一,對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開展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多元評價,切實提高合作學習成效。主要包括:
(一)評價內(nèi)容多元。即評價內(nèi)容不能只局限于學生合作學習成果,而應著眼于合作學習整個過程,從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參與意識、合作積極性、合作學習能力、行為表現(xiàn)、完成情況、個體的情感態(tài)度、個人對小組的貢獻度、小組成員合作的默契度、協(xié)調(diào)度等多個方面展開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譬如,在《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合作學習活動中,筆者不僅評價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對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愛護生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合作協(xié)商、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等進行了相應的評價。
(二)評價主體多元。即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習主動權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評價。具體形式體現(xiàn)在:
團隊同伴、團隊與團隊之間的相互評價,有助于相互取長補短,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性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合作學習小組的凝聚力、團隊榮譽感以及責任感。如:“你們小組分工明確,各盡其職,動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學生自我評價。即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重新審視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和認識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查漏補缺,促進學習的深化。如:譬如,在教學《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時,在進行合作學習評價時,筆者這樣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和反思總結:是否掌握了知識?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查找資料任務?是否在調(diào)查報告中提出保護植被的不同建議?合作探究時是否傾聽小組成員的意見?遇到了哪些難題?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進一步修正?等。
教師總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而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角色作用,注意對學生整個合作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要善于發(fā)現(xiàn)的閃光點,以激勵評價為原則,多肯定學生的多方努力,多贊揚學生的進步表現(xiàn),讓學生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自信心,保持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要注意在尊重的基礎上,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點評,指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完善。如:“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說出來跟同學們一起討論、研究,那有多好呀!
此外,由于學生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在生物學習中,學生的認識也千差萬別。有些看似簡單的實驗,有的學生能夠出色完成,有的學生差強人意,有的學生一籌莫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時,莫要“一刀切”,以同一標準是衡量所有學生,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評價。
總之,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更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意識,要想使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的努力和配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位,結合學生實情,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境,科學引入合作學習,誘導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討論的氛圍中激活思維,解決疑難困惑,在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