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婧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知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三年級是作文的起始階段,學生剛剛接觸作文,識字量和閱讀量都比較少,寫作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要處理好學生習作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習作教學方法與學生個體興趣、學生生命成長與寫作信心之間的關系。
三年級正值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轉型期,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認知結構正在發(fā)生改變和重組,處于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思維認知比較注重感性經驗。因此,三年級寫作內容和寫作主題的選擇要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建立聯(lián)系,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
例如:三年級作文要求學生記一次有趣的游戲,有學生選擇記《老鷹捉小雞》,寫道:游戲開始了,我自告奮勇當了威風的老鷹,老師一聲令下,我深吸一口氣向小雞猛地撲過去,但是一無所獲,我感到一些沮喪。短短幾句話,將“老鷹”的動作、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學生對老鷹捉小雞這個游戲比較熟悉,習作內容便真實、生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生活中,寫出更多關于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事件的作文。
三年級學生好奇心比較重、求知欲望強烈、認知興趣濃厚,獲得新知的滿足感,交流發(fā)現(xiàn)的愉悅感都將成為他們寫作的內在動因。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來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在習作動機。
例如:在執(zhí)教《我的自畫像》這篇作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自畫肖像,課堂上以“猜猜我是誰”的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順勢提問“你怎么猜出是這位小朋友的?”以問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學習抓住特點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人們總是想認識、接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會從中獲得極為愉快的情感體驗,但是學習興趣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環(huán)境及教育的影響下產生并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對于剛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培養(yǎng)寫作興趣尤為重要。教師要善于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逐步提升兒童的寫作水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將第二學段的“寫作”稱之為“習作”,并明確了學習目標:樂于習作,不斷增強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樂趣;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清楚。這為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三年級寫作的性質是“習作”,即“練習寫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握好教學的難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
“四季變換皆是風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應以欣賞、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習作,充分了解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作文教學寫話到習作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