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秀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第二小學,江西 宜春 336200)
英語的教學應該重視英語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在掌握英語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知識的整合與理解,實現(xiàn)技能學習的自動化。表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就是能夠讓學生學習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英語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思維,讓學生掌握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學生只有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與對話,才能用英語去思維,更深層次地體會英語文化,并最終實現(xiàn)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遷移包括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態(tài)度的遷移和方式方法的遷移。作為表達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偏重基本知識的學習,而忽視知識的應用和英語口語的鍛煉?;镜脑~匯和句型知識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但學生開口講英語才是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而繁難偏舊的舊式課堂,學生缺少口語鍛煉的機會,缺乏開口講英語的能力和自信,難開口、開口難;對于聽力和口語缺乏適時的鍛煉和考核,導致學生連讀和吞音等語言現(xiàn)象不夠重視;由于缺乏必要的社會文化、科普知識背景,知識面過窄,學生對詞匯和語義的掌握不到位,口語表達能力也就無法得到鍛煉和提升。
由于漢語與英語在文化背景和思維表達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句子的基本構造也明顯不同。而對中國的學生來說,用英語去思維是用英語表達的前提。盡管學生能夠記憶大量的基本詞匯和語法,但英語的口語能力需要的是將詞匯和語法建構成為符合英語習慣的句子。這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很少創(chuàng)設英語的文化情景,針對英漢思維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導致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無法理解英語背后的思維,造成學生缺少交流和表達的機會。
在英語口語學習中,如果過于依賴口語的范文和搭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套用模板,學生講出來的口語也是機械僵化的。另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習慣于用中文直譯為英文,但是這樣翻譯出來的口語也是刻板的。而只有在英語學習中,重視口語的練習,才能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方式和習慣。
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一定的口語表達情景,這樣有利于學生身歷其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英語文化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歷史文化融入到課堂中,讓教學內容充實生動具體。例如:在教學《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一課時,教師可以從與食物有關的歌謠開始,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食物名詞:pork,教師可以(拿出卡片)What's this?然后學生回答:PORK,教師再帶讀pork,(伴有愛吃pork的動作表情),I'd like to eat pork.以此方式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展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提高口語能力。
養(yǎng)成聽的習慣,增加聽的時間,指的是要增加聽磁帶、聽英語的時間。作為語言學科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聽的習慣。不但要在固定的時間聽,也要在相對的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聽。比如,課堂用語,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全英語言進行課堂操練及教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適應使用英語發(fā)出的指令,根據(jù)指令進行動作;正確對英語習慣、口頭語言進行英語式的回答或應對。比如,當教師要求學生看書時,教師的指令是Open your book,and turn to page ten.回答問題時,教師的指令是Next或Neighbour等。這些課堂指令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知識、適應語言環(huán)境、糾正語音語貌、養(yǎng)成既定的英語思維習慣。如:教師發(fā)放課堂獎勵時,會說Here you are.接收獎勵的學生則回答Thank you.等。
課堂上的問題,你來問我來答,問與答都要使用英語,并且要用完整的語句來回答。要求學生說完整話,用合理語調,用正常語速,盡量準確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切忌急、燥。首先學生要克服自己的語言障礙,還要組織語言,還要克服自己的心里緊張。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緩而不慢。同時,要保證語言的流利性。不打斷、不催促、不糾正。這個要求即出于禮貌也出于保護,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沒有打斷別人的“好習慣”,保護學生的思維過程,保護學生的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勇于表達,用積極的眼神及肢體語言激勵學生。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不同的年齡段對自己的形象與能力均有不同的認定。因此,團體表演兒歌、童謠,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愿望,中、高年級則希望在能力增加的情況下有更大能力的展示,如演講、角色扮演等。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英語的愿望越濃厚,其口語交際的愿望越突出。在英語活動中,總能一展身手的學生們總是口語交際的活躍者。比如,英語小廣播中的播音員,其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總是比其他學生發(fā)展的更快更好。因此,演的愿望不單單是表演,而是英語活動的多種形式,通過更多、更大的英語口語表達平臺來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單單語言的培養(yǎng),更是學習興趣、思想意識、文化內涵、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從點滴生活小事做起,從一言一行中培養(yǎng),以達到更好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