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凱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qū)東風小學校,吉林 通化 134000)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懂得服從學校的安排,遵守紀律。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和作用,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將德育教學的內容滲透到其中,以此更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體育教學是一項比較特殊的教學活動,它可以通過一些合作式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減輕心中的學習壓力,發(fā)泄負面情緒,以此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成長。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日常的體育項目訓練以外,應當注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成長。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教育滲透,引導學生思想上的釋放。為此,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其中,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比如,在體育項目的耐力跑訓練或者跨欄訓練中,經常有學生因無法堅持,或者跨越欄桿時摔倒受傷的情況發(fā)生,這時,學生會因為身體和心靈的疼痛,而感覺氣餒。而教師應當在此刻鼓勵學生站起來,及時表揚學生的行為,以此培養(yǎng)學生堅強勇敢的品質。又或者,踢足球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默契,以此讓學生認識到團隊的力量。
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體育教師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區(qū)別。在體育方面教育學生,除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任務以外,更應當注重“育人”。讓學生在體育課堂的生活中,了解更多的德育品質,比如,堅強不屈、勇敢無畏、團隊精神等等,都是非常珍貴的個人品質,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滲透德育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實質性內容的填充,而不是一些“假大空”的言語,必須要認清德育教育的根本,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尤其是教師本身的道德觀念和品質,應當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對于學生而言,體育教師比其他科目的教師更具有親密性,體育是一門比較自由的學科,沒有過多的框架束縛學生,所以,學生心中對體育教師更加的尊敬和熱愛。因此,體育教師的個人言行,舉止等方面,必須要保持良好的習慣,給學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影響,以此感染學生。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比如,在支撐跳躍的訓練項目中,很多學生之所以害怕摔倒,不是因為學生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學生內心害怕,心理防線過強,導致學生不敢進行訓練。所以,教師應當從最低的標準開始,逐步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戰(zhàn)勝心中的恐懼感。又或者一些球類方面的訓練項目,教師可以結合這些項目中集體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發(fā)揮團隊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球類之間比賽的勝負關鍵在于團隊的力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高尚品德,具有師風師德。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育中,應當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尤其是一些能力一般,體質較差的學生,或者紀律性較差,性格不好的學生等等,都是因為學生本身缺乏良好的引導和關心,所以,學生出現(xiàn)叛逆的行為和心理。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當多多關心這些學生,并給予一些鍛煉和發(fā)揮的機會,讓學生真正的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從而改變自我。并且,在學生訓練中,教師需要懂得觀察學生的長處,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贊揚,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完成基本體育項目知識的技巧的教學以外,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精神,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方面的教學,以此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