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萍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學,安徽 滁州 239000)
素質(zhì)教育觀的影響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采取多種閱讀教學手段,例如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等等。但是在進行的過程中也仍然也存在許多問題,學生齊讀時會有部分學生隨大流,或者在讀的過程中缺乏對文本的思考等。因此,教師要從深層次的閱讀教學出發(fā),幫助學生主動、深入地進行思維訓練,才能真正做到讀透文章。
教師在課堂中對問題的設置要經(jīng)過嚴謹?shù)乃伎己秃Y選,不能想到哪里就問什么,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差異,由淺入深,由簡到難;要有邏輯性,要讓學生聽得懂,才能進行思考;要具有情景意義,問題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具有日常生活的實際特征或者學生對問題有相關的經(jīng)驗,才能讓學生有代入感,進而對問題產(chǎn)生思考;同時問題的設置也要考慮到與文本內(nèi)容相結合,讓學生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互動;問題的新穎性也是能夠吸引學生進行思考的重要方面。其中,情景問題的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最有效的途徑,在情景中學生會對問題產(chǎn)生共鳴,能夠?qū)⒁延薪?jīng)驗滲透到對問題的思考中,這對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也具有積極的影響[1]。
例如,在對《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文本插圖和第二自然段并進行提問,讓學生想象文本具有酸甜苦辣哪一種味道,學生1可能會回答是辣的,因為他在讀的過程中,因為小偷偷走了書,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讓他感到憤怒,學生在回答時也表現(xiàn)出了憤怒的情緒;學生2回答是酸的,因為文中的老人年邁不堪又遭受了嚴重的打擊,讓他感到難過和同情;學生3的回答是一絲甜的味道,因為談遷最后戰(zhàn)勝了厄運的羈絆,他為談遷感到慶幸并充滿了敬意。學生不同的感受都是通過閱讀后對文本的不同角度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置身于文本的情景之中,對文本進行獨立的思考,能夠?qū)ξ淖之a(chǎn)生不同的情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正如薩特所說的,閱讀就是一種通過引導進行創(chuàng)造的方式,只有在閱讀中貫穿思考,才能夠?qū)﹂喿x產(chǎn)生不同的高度和深度。
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以知識的講授為主,學生思辨性的思考具有內(nèi)隱性,不容易被發(fā)掘,因此學生即使進行了思考活動,也常常會被教師所忽視。本質(zhì)上的閱讀就需要在閱讀中不僅完成對文本的解讀,也要對個體進行追問。
“叩問心靈式”的閱讀,就是教師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中,發(fā)出能夠直擊學生心靈的提問,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結合文本,產(chǎn)生共鳴[2]。例如,教師在講授《為了他的尊嚴》一文時,可以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提問:這篇文章僅僅是講述了一只胳膊的乞丐的故事嗎;你們還可以在生活中看到誰的影子;老婦人教育的只是那個乞丐嗎;老婦人的言語舉止中你能夠獲得什么樣的精神收獲。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回答:文中老婦人教育的這個乞丐,就是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寫照,我們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通過這樣的問答,學生對文本能夠進行自我審視,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與生活中的具體人和事相聯(lián)系,或者和自身的特點相比較,這種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直擊心靈,也會對自身進行批判式的思考,不僅鍛煉了思考能力,也能夠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認識。同時,教師在對《我的菜園》一文進行教學時,也可以在對文章講解后,向?qū)W生提出這種直擊心靈的問題,讓學生將文中的菜園想象成自己的菜園,在自己的園子里怎么樣耕作才能收獲,學生在通過再次閱讀文章來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就能夠自覺地將問題進行帶入,明白了只有自己努力奮斗才會有收獲。這種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同時也認清自身的精神需求。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對文章中某個人物、事件和節(jié)選的片段或文章等進行講授,也可以適當?shù)剡M行擴展閱讀教學,以教材課文為中心,對相關的作品也進行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從節(jié)選課文拓展到整篇文章或者整部作品中;可以從課文引言出發(fā)擴展到全篇;可以從課文本身拓展到相關的文章或文學作品;也可以從作者出發(fā),拓展到作者的事跡、傳記和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中等等。這種拓展式的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展提供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會自然而然地進行思考,對文本也會有更深、更廣的理解和體會[3]。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更深入的理解。正如干國祥所說的:經(jīng)由思,抵達詩。正是由于思考的存在,才能夠形成更具有詩意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夠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幫助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