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艷格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滿城鎮(zhèn)北陵山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是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這需要教師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把先進理念轉化為課程改革實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的主人,成為熱愛學習的終身閱讀者,學習者。
閱讀活動的開設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能學習其中的好詞、好句,進而在今后的作文寫作中多加運用。同時,小學生通過閱讀能體會到文學之美,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能在初期閱讀到有趣的故事,但在閱讀完成后也能體會到故事背后的內涵。所以,學生通過閱讀能增進自己的文本量,提高個人素養(yǎng),透過文章學習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另外高效課堂的開設,能讓學生在高效閱讀中,深化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快速地提升自身的文學功底,了解文章的布局和細節(jié)描寫,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在知識運用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
興趣是一種調味品,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興趣是一把鑰匙,可以幫助學生打開閱讀的大門。可以說,學生對閱讀有無興趣直接關系到閱讀的成敗。因此,要構建高效的閱讀教學就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而要激起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就不能一板一眼、開門見山地直接讓學生進行機械的閱讀,而是要講究教學技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1.講究教學語言藝術。
課堂是師生信息交流的場所,有知識的互動,更有情感的交流,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語言藝術。因此,教師不能以不變的語氣與語調展開教學,而是要運用語言藝術,發(fā)揮文本本身所蘊含的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富有情感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而讓學生“喜于聽,樂于學,欣于行”。
2.引入圖片、影像等。
高年段的學生思維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依舊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借助課本插圖以及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所收集的圖片、視頻等資料,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引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激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坐井觀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根據(jù)圖片來猜想青蛙會說些什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梢哉f,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開始。為此,我們可以運用問題本身的挑戰(zhàn)性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以使學生帶著心中的困惑展開主動閱讀。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時,我們就可以針對題目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要去山中拜訪好友,那么山中都有哪些好友呢?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學生自然會在閱讀中展開積極的思考,這樣的閱讀不再是被動而消極的,而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學生并沒有隔離于文本之外,而是與作者融為一體,與作者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自然。這樣,學生的思維不再是禁錮在文字上、教材上、教室內,而是暢游于有著無限風光的大自然中,與古橋、樹林、小鳥、山泉等進行親密接觸,感受風的和煦、雨的滋潤,學生的思維是開放而活躍的,可以透過文字通過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來感受充滿詩意的畫面,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文章、老師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就要給學生搭建閱讀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跟大家分享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或者讀完一篇文章的一些看法和感悟。一方面,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和相互啟發(fā)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方便老師對學生拓展閱讀情況的了解,及時作出指導和給予閱讀意見,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真正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教師要更新觀念,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評價理念,改變以往教學評價過于注重甄別診斷功能,充分尊重個體差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作用,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法;使教師教有主導,教有成效。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對學情要有充分的了解與預設?;趯W情的評價、引導,才能充分激發(fā)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學有收獲。因材施教,不以一把尺子衡量學生,開展綜合評價,多元評價,既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關注學習方法的習得,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激活學生內在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的起點上獲得發(fā)展,體會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編作品的結尾,并就學生的結尾與原作的結尾進行比較,引發(fā)爭論。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見解給予學生不同的評價,評價中既可肯定喜劇結尾的學生善良美好的心愿,又可充分表揚悲劇性結尾的學生具有童話大師的潛質,以悲劇來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公,進而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悲劇性結尾的魅力所在。評價中充分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發(fā)展思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催化劑,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線教師要改變教學思想,在不斷探索中,積累更多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構建教與學的高效閱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