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卉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職業(yè)中專,湖南 長沙 4102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中國京劇藝術瑰麗多彩、源遠流長,有著200多年的歷史,沉淀著中國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有著無限的藝術魅力?,F(xiàn)在京劇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已納入國家課程體系,這也說明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但由于數(shù)字化時代的沖擊,這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對時下的中小學生來說,似乎太過遙遠?,F(xiàn)在的中小學生不了解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沒有基本的京劇知識,京劇那冗長的唱腔和難懂的唱詞很難適應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孩子們,很難使學生能靜下心來欣賞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所以他們看不懂也聽不懂京劇,無形中也就遠離了京劇,無法形成共鳴。針對這種情況,如何讓孩子們走近京劇,了解京劇,讓學生對我國的“國粹”藝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呢?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從學生興趣、基礎出發(fā),帶領他們了解、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提高京劇鑒賞能力,從而加深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這也是我們音樂教師所要探究的一個課題。認識到這點,我把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大幅度調(diào)整,不求面廣,只講實效,力爭做到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京劇,體驗京劇,進入京劇。本節(jié)課我以京劇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作為主線,融基礎知識、比較欣賞、模仿體驗、探索創(chuàng)造等教學方法于一體,課堂給學生提供舞臺,讓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課前我認真研讀了教學目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做了詳細的教學設計,并且制作了精美的教學課件。通過“學習通”在網(wǎng)上把學生分成四大組,布置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去搜集京劇藝術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在課前就對老師要講的知識充滿好奇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平臺搜集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進入一個充滿京劇味的環(huán)境,我在課前播放了李玉剛那首紅遍大江南北,老幼皆知的《新貴妃醉酒》京劇選段。讓學生在跟唱的過程中對京劇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這對于本堂課的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以下是我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
以“歌曲會唱嗎?”、“喜歡嗎?、”“一起唱上幾句?”、“歌曲融入了什么元素?”、“你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是京劇元素的?”等提問的方式導入主體《瑰麗多彩的京劇藝術----唱、念、做、打》。
課前我在“學習通”上已經(jīng)把學生分為四大組,要求學生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以及其它平臺搜集有關京劇藝術的知識和素材。課堂上每組代表暢所欲言,向大家闡述了搜集的平臺和內(nèi)容。第一組:是通過京劇的裝扮去認識京劇藝術的;第二組:是通過京劇的服飾來了解京劇藝術的;第三組:是通過京劇的樂器來了解京劇藝術;第四組:通過音樂平臺,酷狗學唱帶有京劇元素的歌曲去了解京劇藝術的。有學生大方的唱起《說唱臉譜》,并獲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學生對京劇藝術的探討更加感興趣了,紛紛探討每組素材的特點和作用。老師通過提問要求同學們在觀看、聆聽這些素材時總結歸納什么是京劇?并通過觀看微課讓學生了解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
本課圍繞著京劇的表演形式有詳有略展開,“唱”、“念”、“做”、“打”每個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師生互動,老師精心搭建平臺,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實踐、體驗、合作、探究京劇表演的每一種功夫,更進一步讓學生走近京劇、感受京劇。比如在“唱”這個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為先讓學生欣賞一段傳統(tǒng)的京劇名段《海島冰輪初轉騰》,從中體會了解京劇西皮、二黃兩大唱腔的特點,再激發(fā)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學唱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京歌《梨花頌》。在學唱歌曲時,教師示范演唱強烈的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演唱欲望。教唱歌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作品分析:簡介故事梗概及唱腔分析。
2、對演唱的要求:包括聲音、咬字、韻味、情感等方面的示范。
3、學唱歌曲:教唱旋律歌詞和動作要領的表演。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旋律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充滿好奇和興趣感,都紛紛上臺展示,并暢談自己的感受。在學習“做”這一基本功時,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照鏡子”、“端酒杯”動作表演,到欣賞模仿舞臺表演中動作的細膩生動和夸張,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京劇表演的虛擬性和夸張性特征。在拓展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在唱一唱、念一念、做一做中去模仿京劇小片段《賣水》梅英的唱、念、做。該片段旋律唱詞一問一答,動作俏皮可愛,很快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模仿欲望。分組練習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井然有序;分組表演氣氛熱烈,情緒滿滿。從學生臉上洋溢的笑容就知道大家已經(jīng)對京劇有了興趣。通過這些互動環(huán)節(jié)拉近了學生和京劇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京劇鑒賞能力。最后通過討論京劇的發(fā)展趨勢,使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認識得到升華,增強了學生參與意識和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責任感。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師生角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是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基礎。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提問,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體驗到京劇藝術是如此的瑰麗多彩。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平等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唱、一起模仿“照鏡子”,“端酒杯”、一起與學生互動親自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實踐中關注每個學生的變化,把體驗成功的機會給學生,始終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力求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量進行德育滲透。課堂最后設置對學習京劇的感想和對未來京劇發(fā)展的探討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討論時非常熱烈,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提出了很有意義又很有個性化的見解。在討論中,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京劇這一藝術的認識和理解,意識到京劇作為“國粹”的重要性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為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紛紛表示要把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作為新一代中國人的責任。德育教育在學習京劇藝術的過程中慢慢滲透并體現(xiàn)出來,做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現(xiàn)代化信息科技與音樂學科相融合的方法,從視覺上,感官上促進并提高了學生學習京劇藝術的興趣和熱情,大大豐富的課堂內(nèi)容。
整堂課通過對京劇片段的欣賞,讓學生深深沉靜在“聽京劇”、“學京劇”、“唱京劇”的氛圍中,課堂氣氛從熱到靜,又由靜到悟,而此時的悟恰是教學的高潮。因為學生已經(jīng)走進了京劇,得到了一場靈魂的洗禮,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
欣賞與模仿相結合,讓思維撞擊出火花;
表演與創(chuàng)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悟與唱,感受京劇,喜愛京劇。不足之處在于:在“打”的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時間關系,課堂體現(xiàn)有些不足,如能有較多的時間讓學生仔細體會武打情境,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獲得的效果會更好些。當然,要讓學生走近京劇,了解國粹,短短一節(jié)課時間根本無法展示出他的全部魅力。我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或更多這樣類似的課,通過我們音樂教師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改變當下作為“國粹”的京劇與青少年“漸行漸遠”這一現(xiàn)象。通過這樣的課,讓京劇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接觸經(jīng)典作品、了解京劇常識、引導學生有欣賞戲曲的興趣,能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繼承和發(fā)展民族的藝術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使孩子們知道周杰倫,也知道梅蘭芳,知道京劇四大名旦,知道其他戲曲名家和表演形式。
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孩子們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對民族文化價值的認識,一種對健康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我們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京劇課外活動,甚至名家進校園的課題講座,把單一的美育轉變?yōu)槿轿凰刭|(zhì)教育的一種嘗試。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京劇藝術的唱、念、做、打天下秀,明朝國粹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