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北碚區(qū)兩江云頂小學,重慶 北碚 400700)
《白鯨》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筆調(diào),飽蘸著對白鯨的愛,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白鯨的洄游。充分地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的好奇心也特別的強烈,這就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本課的教學,細細咀嚼學生的過程,現(xiàn)就本課,反思如下:
(一)學生自學,學生點撥
在教授新課之前,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讀通順課文。讓學生在自學中享受自由,無包袱,無心理負擔,自由自在地翻閱資料等。在學生初步自學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同學間的合作學習的快樂,相互取長補短。(這一步都源于我們之前研究的課題農(nóng)村小學中段語文課前預習有效策略研究。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我預習的能力,放在了課前)最后是學生間的點撥,讓學習委員總結并提示全班自學的情況,并對易錯的地方加以點撥,加以鞏固。
(二)自讀權利,自讀快樂
學生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于課本,課堂教學中應該把課本的閱讀學習作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自學、質(zhì)疑和知識回顧等環(huán)節(jié)中反復讓學生走進課文。力求做到每次閱讀有要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如:第一次自學,讓學生帶著2個要求進行自學,一是讀得更流利,二是想一想,主要講了白鯨的哪些方面和運用了什么方法。第二次閱讀對學生閱讀的結果進行檢查、印證;教師做到對學生的認知起點了然于心,再在學生的認知起點上架構教學。如在歸納主要內(nèi)容上,這課就是用的學生常用的找出中心句,把每段的意思連起來的方法,學生都能掌握,于是只略略地提醒了一下學生,完全相信學生有這個能力完成。
(三)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表達
在教學課文的“白鯨是‘口技專家’”這一自然段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發(fā)現(xiàn)寫聲音的方法,通過聲音的分類和描寫聲音的方法兩個方面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感受到白鯨的可受;二是對寫法進行學習,感受寫聲音的方法,再遷移運用到寫生活中的一處聲音,表現(xiàn)其特點:用菜市場的聲音來表現(xiàn)菜市場的熱鬧和雜亂。
(一)“一課一訓練”是現(xiàn)在的教學中提得比較響的口號,在本課中,我歸納了一下訓練的點有五個,一是字詞、二是批讀文、三是歸納主要內(nèi)容、四是學習聲音的表達、五是運用方法寫生活中的一處聲音。如何對這些點進行取舍,在這樣的課中的第一課時究竟該抓些什么,這樣第一課時是否合理。(今天上的就是我常態(tài)的第一課時教學)
(二)再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發(fā)覺語言文字確實很簡單,但我用了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解,是否有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之嫌。
無論什么課堂,總是在反思中得以內(nèi)化,反思中教師的教學得以成長,學生的質(zhì)量得以提高。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反思成為我們的一種教學習慣,成為我們教學能力提升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