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鵬
(四川省蓬安縣諸家初級中學,四川 南充 637800)
新時代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應該注重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總是盡力在教學中不斷尋求優(yōu)質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階段,開設了道德和法治這門學科。顧名思義,“道德與法治”指的是關于道德和法治的相關內容。道德和法治是一門新興學科,其和社會生活有極大的接軌。道德、法治本是評價社會生活中行為的一種標準,它們源自生活,反映于生活。然而,在教授初中道德和法治學科時,許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針對該學科獨特的教學內容和特殊教學目的,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從本質上講,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就是在還原生活本態(tài),評價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只有將道德與法治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由于道德和法治這門學科特殊的教學內容,不建議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填鴨”式地以灌輸教科書中的知識和學生仔細聆聽的模式。我們都知道,初中道德和法治集中講解生活中道德和法治的相關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道德與法治并不是要求他們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而是要學會做一個有道德的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教授學生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忽視了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環(huán)境,才能形成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在生活化情境中教學的氣氛更加輕松、活躍。在初中階段,學生普遍具有活躍和好玩的特點,只有在生活化情境中,他們才能釋放自我地學習。這需要教師們專心研讀教材并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打造適合于學生學習的生活化情境。同時,道德和法治教師也需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生活情境。簡而言之,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項規(guī)則,改變教學的常態(tài)。
比如,在講《誠實守信》這一部分時,就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進行教學。《誠實守信》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做人必須遵守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很多學生在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已接受過誠實守信教育的熏陶,大多數(shù)學生也能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但現(xiàn)實生活誘惑何其多?很多學生在誘惑之下就無法保證還能忠守誠實守信的原則。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此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即在講《誠實守信》這部分時,教師可以組織班上的學生進行相關的小品表演。其小品要包括誠實守信的相關內容,也要圍繞這一主題進行表演。我相信每個中國學生從小就熟悉于誠實守信的教學。倘若教師在講這一部分時,依然口若懸河地一再強調誠實守信的重要性,一定不會引起學生們的重視。而改變教學模式,在上課伊始就呈現(xiàn)有關誠實守信內容的小品,便會獲得學生們的一度關注。
觀看小品的教學形式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眼球,他們會帶著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進入新課的學習。并且相比“言傳式”教學,以呈現(xiàn)小品的形式進行教學顯得更加直觀、更接地氣。相信學生們在觀看小品表演后都會對誠實守信有較深的理解和感悟。并且,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小品也能將生活的原型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們體會到誠實守信對生活的影響。進行小品表演也就是在班上建立一個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只有將學生們置于生活化情境中學習道德與法治,他們才會將其教學內容運用于生活中。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在班上以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
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的分析,我們可以在整本教科書中找到一定的生活案例。開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學校學習道德、法治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生們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后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其運用于生活之中,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公民。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側重于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它側重于對學生思想、行為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說,在學校學習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在社會上生活的最基礎的鋪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內容與生活有很大的聯(lián)系,即是從生活中提取的相關教學內容,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時往往忽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時缺乏和生活的聯(lián)系是沒有靈魂的教學?;诖耍恳晃坏赖屡c法治教師都要悉知生活化教學對此門課程的輔助作用。
為了采用基于生活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用基于生活的案例。生活的案例是生活中反映道德和法治內容的一個案例。相比教科書上死板的文化知識,生活化案例能給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案例進行學習。生活化案例大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其內容源自真實生活或接近于實際生活。據(jù)我經(jīng)驗而談,在教學中引用生活化案例能使課堂氣氛處于活泛的狀態(tài)。大多數(shù)學生都樂于傾聽教師在教學中所引用的生活化案例的故事,這樣的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勝一籌。在學校里,“教書育人”是每個學校辦學的宗旨?!敖逃徒逃恕辈粌H強調教學生學習知識,還強調教育學生成為一個人的基本原則。而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重在教育學生做人的基本原則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合法的公民。
在教學中引用生活化案例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生活中有關初中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每個生活化學習案例都包含道德規(guī)范和法治原則,使學生在聽課時能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引用適合他們學習的類似生活的案例。只有合理地引用生活化案例才能發(fā)揮教育的作用。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分析生活化案例。在學生分析生活化案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出案例所蘊含的道德或法治原則。在初中階段,教授道德與法治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還能教育學生做一個合法公民的基本原則。
在初中階段,教授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結合上文分析,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授此門學科是不可取的,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基于生活化模式進行教學,即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情境,并引用生活案例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