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香
(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大河鎮(zhèn)裕民學校,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初三化學對學生們而言是一門新的學科,學生們對其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愛上這一門學科,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而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知識教學是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可以將枯燥乏味的化學課堂變得生動現象起來,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知識點,在初三化學中進行生活化知識教學的關鍵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內容。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背景下,教師主要通過“填鴨式”的單向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得化學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生活經驗和知識體系,系統(tǒng)化的為學生合理組織重點教學內容。比如,初三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重點知識或者難點知識,組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知識點,合理的串聯每個章節(jié)的化學重難知識點,在進行新知識的講授時潛移默化的穿插進去,從而起到深化學生對化學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組織形式上應該創(chuàng)新,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比如:應用小組探究式教學組織形式,把學生分為小組學習,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問題,組織各個小組進行積極談論,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式的交流下提高自己的化學學習效率。如“鹽類的水解”知識講解,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自主探討符合鹽類水解特征的生活現象,促進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知識。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運用到各種化學知識,將生活化知識導入化學課堂中能夠促進初三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同時,教師要靈活的運用各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等來提高初三化學生活化知識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講解“物質的組成、構成和分類”化學知識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情境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從學生熟悉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導入,提高學生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學生展示出一些典型的有機物,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又如:在講解《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來進行教學。我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下。看不見、摸不著,只要我們活著就會需要它,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通過這個謎語,教師不僅能有效的吸引學生興趣,還能將化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點。
化學教學是離不開實驗的,實驗教學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實驗教學,通過生活化的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接受度以及實驗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例如,在酸和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醋和石灰石進行酸雨腐蝕建筑物的實驗操作。教師可以將石灰石模擬為建筑物,醋模擬為酸雨,讓同學們觀察酸雨在淋了建筑物以后的反應,從而得出酸雨會腐蝕建筑物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目擊者,全程都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實驗結論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學生能夠牢牢的記住知識點。此外,教師在生活化知識教學中,也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在酸堿鹽的鑒別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設置相應的探究式問題,比如“同學們,從亞硝酸鈉和食鹽的化學性質中如何鑒別它們”?鼓勵學生先自主探究,而不是直接安排固定的實驗內容、“照本宣科”的組織實驗。然后教師在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指導和講評,這樣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對亞硝酸鈉和食鹽化學性質的認識。
在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傳統(tǒng)的初三化學中,教師通常都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好壞來對學生給與評價,此種評價方式不僅不公平,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可以采取生活化的評價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快樂學習,還能促進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第一,要將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加入到評價中:上課有沒有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有沒有認真聽講以及是否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第二,教師除了自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還要引入學生互評,通過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更能明白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也更容易接受并改進。這對于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和化學效率的提高都是非常關鍵的。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不論是哪一門科目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求教師教學內容要生活化,將教學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拉進學生和教學之間的距離,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到化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化學這一門學科,并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