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偉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巨額的教育經(jīng)費首先要保證其使用的效率性,要建立健全教育標準和績效評價制度,制定科學評價政府、學校和教師的教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高等學校的績效同政府對學校的獎勵性、競爭性教育撥款掛鉤,完善高等學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由此可見,高校自身要發(fā)展壯大,構(gòu)建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勢在必行。財政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是高校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爭取更多的財政性教育撥款的依據(jù)。財政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既為財政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gòu)建提供一些理論性的參考,也是對財政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相關理論的一種完善。
(一)未形成有效的效益監(jiān)督機制
目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監(jiān)督制度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如一些地方開始在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內(nèi)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規(guī)性審核,未轉(zhuǎn)向經(jīng)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評價;其次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目標仍僅限于鑒證形式,只是審查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而未轉(zhuǎn)變?yōu)榘l(fā)現(xiàn)管理中存在問題并找出原因,提出政策建議,從而提高教育財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另外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方式仍是提供審計式的鑒證形式和財務報告的事后審查,未能形成事前確定目標、事中監(jiān)督和事后評價的方式。
(二)未將績效評價納入高校預算執(zhí)行和管理過程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預算的編制、執(zhí)行和績效評價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冃ьA算管理要求以成果為導向,將追求最大績效作為預算管理的根本目標,將實現(xiàn)既定績效目標作為預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將財政資源配置的最終成果作為衡量管理活動的根本標準,并貫穿于預算編制、執(zhí)行、監(jiān)督等各項管理活動中。但目前許多高校在預算資金的分配上只是著眼于把錢花出去而忽視了預算資金能夠取得的績效,更沒有從源頭上控制沒有績效和低績效的教育投入項目,在教育投資責任上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監(jiān)督和追究機制。
(三)未建立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我國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如何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分類。例如高等教育支出中既有研究生教育支出、大學本科教育支出、高職教育支出,也有校園建設和改造項目、教師工資、學生補助、科研支出,還有人員開支、公用支出等等,同一類支出中的不同項目也有很大差異,這給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一步細化帶來很多麻煩;其次是如何解決評價指標的通用性。由于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公共性與復雜性特征,使我們短期內(nèi)很難找到合適的指標來覆蓋所有的項目,也很難找到合理的方法來對社會效益和長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三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標準值。其突出表現(xiàn)在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核算軟件,使得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缺乏應有的基礎數(shù)據(jù),加上各類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其間的差異和個性特征導致制定評價標準難度進一步加大。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制度不僅僅是對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制度約束和控制手段。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法制建設近乎空白,還處于探索階段,這極大影響了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整體成效。為此,我國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步伐,在《預算法》、《審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要求,加強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管理的約束力,強化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手段,為開展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礎。其次,要統(tǒng)一制定有關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評價規(guī)章和制度,明確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規(guī)則、工作程序、組織方式及結(jié)果應用等,并對相關行為主體的權(quán)利和義務進行界定等。
(二)構(gòu)建基于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tǒng),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績效評價的預算管理體系,并貫穿于預算編制、執(zhí)行和績效評價的整個過程中。有效的會計信息是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基礎,會計系統(tǒng)及其預算機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信息資源平臺。但是,目前我國現(xiàn)行高校會計系統(tǒng)由于收付實現(xiàn)制的會計核算方式和過于簡單的財務報告制度等原因,無法滿足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需求。要有效實施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就必須構(gòu)建基于績效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tǒng),改革現(xiàn)有的高校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制度,并在預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增強預算編制的績效性,優(yōu)化預算資金分配,并以績效為目標嚴格控制預算執(zhí)行,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同時加強預算支出的績效考核,重視預算執(zhí)行考核結(jié)果的應用,切實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
(三)積極探索,分步實施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紤]到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復雜性,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本著分步實施、逐步試點的方針來進行。首先在評價目標選擇上,基于高等教育項目支出的特殊性,應先以高等教育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為切入點,再推廣到其他支出的績效評價。二是在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方面,應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重點高校作為試點單位,方案成熟后再過渡到其他高校。三是在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建立上,應先推行高校自評或考評為主,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選擇重點進行評價,并積極協(xié)調(diào)高校共同制定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標準體系和方法等相關評價制度,并逐步過渡到以財政、審計以及社會中介機構(gòu)為主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