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第三醫(yī)院心內科 張成香)
糖尿病(DM)屬于內分泌系統疾病,可怕并非DM本身而是它的并發(fā)癥,心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特探究多樣化護理應用在心內科DM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并將其結果作以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心內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DM患者,將其均分納入甲組和乙組各50例,并已將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和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在外。甲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平均年齡為(58.6±2.5)歲,平均病程(12.5±3.6)年;乙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平均年齡(58.8±2.7)歲,平均病程(12.2±3.3)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均同意,本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甲組患者均接受多樣化護理,具體如下:①入院宣教:耐心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預防措施、治療方案及效果等相關知識,及時灌輸“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中醫(yī)理念,教會患者檢測血糖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觀察患者狀態(tài)轉變結合患者主述對其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估并予以干預,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配合接受治療。②生活干預:鼓勵患者科學、合理規(guī)劃工作和休息時間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盡量穿吸汗、透氣的純棉襪子并選擇合適的鞋子。不宜赤腳在房間內外行走;泡腳5分鐘后用干凈干燥的毛巾將指縫水分擦干凈溫度不宜超過體表溫度;洗澡應用溫水,溫度不宜過高。排便時不可使用大力以防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此外指導患者每天適量運動餐后半小時后即可開始運動,稍微出汗即可[1]。③用藥護理:詳細告知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藥物,藥物作用、使用方法、用藥目的以及不良反應,并將所用劑量清晰進行標記設定時間提醒患者用藥,可溝通患者家屬進行監(jiān)督;確保用藥正確、準時、連續(xù)和規(guī)律。特調強調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按量堅持服藥,切不可擅自停用、多用、少用。④飲食指導:結合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制定食譜并告知飲食控制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提,同時應遵循“五不三宜”原則進食,即“不甜、不咸、不膩、不辣、不酒”和“宜五谷雜糧、宜豆類及豆制品、宜苦瓜南瓜柚子洋蔥香菇桑葉”;但需明確無論該食物多好多適合患者都不宜過量[2]。
乙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心內科護理,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詳述。
1.3 評價標準 測定兩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按優(yōu)、良、差評定控制效果;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情況和生活質量,甲組患者的FPG(6.3±1.2)、2hPG(12.9±2.3)、生理功能(93.1±2.4)、心理狀態(tài)(92.6±1.7)、精神狀況(85.2±4.0)、社會功能(88.3±3.5)均依次優(yōu)于乙組患者的(7.6 ±0.4)、(10.8 ±1.5)、(85.0 ±2.6)、(71.1 ±2.7)、(63.2 ±5.5)、(73.4±3.8)。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家族遺傳、壓力過大、缺乏運動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會誘發(fā)DM,控制血糖是治療的關鍵。在本院接收的患者中施予多樣化護理,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對糖尿病的了解提升治療依從性;疏導患者緩解心理焦慮以更好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指導患者服用降糖藥控制血糖,并叮囑患者不可私自加減藥量;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注射胰島素并告知患者不用擔心胰島素依賴,因為胰島素本身就存在于體內;同時在患者的生活及飲食方面予以干預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全面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多樣化護理應用在心內科DM患者中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穩(wěn)定病情,改善生活質量并提高自我管理血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