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盲聾啞學校 劉智平 陳 秀
數學是聾校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聾生因聽力喪失,語言發(fā)展緩慢,嚴重影響了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形成,給數學學習帶來了困難?!睹@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 年版)》指出,“數學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薄耙l(fā)揮聾生的視覺認知優(yōu)勢,因勢利導地培養(yǎng)聾生的數學素養(yǎng)?!?/p>
課堂是聾生學習數學新知的主要方式,如何落實課標精神,讓聾中學生有質量地學好數學,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考慮與解決的重要實踐問題。近年來,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就聾生有質量學習數學的教學策略開展了一些實踐,現與同行商榷如下。
聾生最基本的特殊教育需要是克服聽覺障礙,發(fā)展語言,影響聾生學好數學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語言。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積極發(fā)展聾生語言。
在正常人聽來,聾生發(fā)音模糊不清,分辨不出什么字詞,但發(fā)展聾生口語,對鍛煉聾生的思維卻是很有益的。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講,甚至不講,上課安安靜靜,聽不到學生的瑯瑯書聲。實際上,聾生在努力做出不同的口形、力爭準確地發(fā)音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回憶及思考。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讀數、讀句、讀題,強化學生的口語朗讀能力,這對發(fā)展聾生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數學文字題的教學,課堂教學時要將文字題目完整呈現在學生眼前,或板書、或投影,教學時不僅要求學生用手語讀題, 更強調口讀,一定要求學生發(fā)出聲來讀題,邊比邊讀。讀題可以是全班齊讀,也可以是小組讀或指名學生讀,但一定要強調發(fā)出聲來讀,讓無聲世界的課堂時時充滿著有聲語言,以強化聾生口語能力,讓聾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正確表達方式,養(yǎng)成發(fā)音的習慣,逐漸讓聾生每次在比手語時,都會有意識地發(fā)出聲來。
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口語,每一次發(fā)言說話,要讓自己的口形正對著全體學生,說話時口型略帶夸張,發(fā)音清晰,語速均勻,口部動作、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自然結合,完整地表達每一句話。
課堂上聾生與正常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聾生的學習有且只有視覺一種信息渠道。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聾童視覺功能,讓他們正確感受語言。課堂上教師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板書是否完整,對發(fā)展聾生語言都有直接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板書合理設計,更要注重課堂板書的完整性。教師在黑板專門預留一塊‘問題欄’,把要提的每個問題清清楚楚地、一字不漏地寫在問題欄內。如教師提問:“為什么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不僅正確口讀、手比,而且把這句話完整地板寫在問題欄中(雖然這樣會多花些時間,但對發(fā)展聾生語言有利,值得)。這樣提問,全體學生不僅能看到教師的口型、手語,同時也看到與此一致的文字,力求做到口述、演示、板書緊密結合,使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都有充分的感性認識。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本質特征的反映,每一個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內涵與外延。掌握好數學概念對發(fā)展聾生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耳聾學生因喪失聽力,缺乏語言,接受外界信息渠道狹窄,普遍存在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相脫節(jié)的問題,在學齡前,他們不可能形成科學的概念。
如何讓聾生正確掌握概念?善用變式材料,是幫助聾生正確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概念的有效途徑。所謂變式是指概念中所包括的本質特征的不同角度、不同情況。聾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概念的確切含義不能通過語言進行傳授,更多地依賴對直觀材料的視知覺去領會。因此,教師可提供充分而正確的變式幫助聾生掌握概念。
如講“垂線”時,課本是指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書中常常出現的符號是“+”,老師上課也習慣于在黑板上畫“+”的圖形。隨著“+”這種符號出現次數增多,無形當中就讓學生形成一個假象:垂線=“+”。而當學生遇到“∟”“┬ ”“ ╳ ”等垂線圖形時,就不認為它們是垂線,這是因為學生被教師所提供的單一材料所迷惑,造成了不應有的錯誤。因此,我們教師在講垂線時,不僅要向學生展示“+”這樣的符號,同時還要向學生展示“∟”“┬ ”“╳”等變式圖形,突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這一垂線的本質特征,讓學生正確地掌握垂線概念。
其他諸如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教學,都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變式圖形,保證學生正確理解概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提供的變式必須是正確的、充分的。我們向學生提供正確而充分的變式材料,學生便會一目了然、清楚地區(qū)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從而正確地了解概念所包含的內涵與外延。同時,所提供的材料不僅要有肯定例證變式,也要有否定例證變式,從正反兩方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肯定例證可以幫助學生從正面形成表象,掌握概念;否定例證可以從反面幫助學生區(qū)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征與非本質特征,從而正確地掌握概念。
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應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變式進行教學,幫助聾生掌握概念,促進聾生思維的發(fā)展。
不良情緒是學習的大敵。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人,其性格偏內向,情緒易不穩(wěn)定。在數學學科學習上,由于學科知識順序性強,新舊知識關聯度大,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后學習難度加大,聾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極大地影響學習質量。歸納起來,聾生學習數學的不良情緒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數學學習內容枯燥無味,缺乏興趣,產生厭學情緒;二是多次嘗試解決數學問題受挫,產生恐懼心理,怕學,排斥數學學習;三是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總認為數學問題自己不可能解決,放任數學學習。
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聾生學習數學的質量。由于不良情緒隱藏于聾生個體內心,不易發(fā)現,往往被教師所忽略。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聾生不良情緒的產生,認真予以疏導、調節(jié),努力給每一位聾生創(chuàng)造有利于數學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提升學習質量。
課堂教學要密切聯系聾生的生活實際,讓聾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實踐中感受數學的樂趣,讓數學學習快樂起來。
如,學習幾何初步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聾生體驗生活中的圖形。(1)畫圖形:每人拿紙和筆,假如把筆尖看作一個點,當筆尖在紙上移動時,就能畫出線,體會點動成線;把一根線一端固定,另一端旋轉一個圓面,體會線動成面;用長方形紙繞它的一邊旋轉,形成一個圓柱,體會面動成體。(2)實地測量。丈量教室外墻面積、一小塊面磚的面積,應用所學知識計算出所用的面磚數量,先預估并實際數一數,親自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的應用,感受數學學習樂趣。
數學新課標理念告訴我們,“適應聾生個性的發(fā)展,促使每個聾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使聾生人人獲得適合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聾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泵@生作為學習主體,個體差異性較大,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既違背數學教育公平性,又不能滿足不同個體學習數學的需要。教學中,教師要在認真分析聾生個體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積極推動個別化教學,一人一案,為聾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最大限度地滿足聾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獲得感。
如《相交線》的教學,對“理解鄰補角和對頂角的概念,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目標解析為三個層次:(1)學生能從圖中辨認鄰補角與對頂角,能畫圖表示鄰補角、對頂角;(2)學生掌握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時所形成的鄰補角、對頂角的數量關系;(3)學生能通過簡單推理得到“對頂角相等”,并會運用它進行簡單的說理。
通過教學,班級里不同層次的聾生都學有所得,在課堂上都有新的進步表現,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聾生怕數學,更多的是怕考試。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知識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考試題目綜合性較高,許多聾生在考試解題過程中體會到很強的挫折感,進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學中,教師要全面了解聾生數學的過程,改變單一的考試評價方式,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實施“差異性評價”,幫助聾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如《平方根》的教學,針對不同層次聾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肯定甲同學認真學習,新知識掌握比較好;可以表揚乙同學在探究問題“能否用兩個面積為1 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動手操作認真;還可以點贊丙同學用計算器有新進步等。這樣,結束一節(jié)新授課,全班同學都在自己的優(yōu)勢方面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獲得了滿滿的學習自信心。
總之,聾校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聾生特殊的身心特點出發(fā),積極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聾生有質量地學好數學,為他們走上社會和今后更好地生活、工作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