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zhèn)雙甸小學 吳 兵
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曾提出他的教學主張:教育即融錯。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行為,在這樣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對待學生的錯誤,很多教師會幫助學生直接指出,然后進行講解,這樣的方式簡單、單一,由于學生缺少深入理解的過程,在后續(xù)學習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長此以往,必將挫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和自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包容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錯誤,將錯誤轉化為鮮活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剖析錯誤、修正錯誤,經歷自我否定的過程,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
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很多時候會被知識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無法掌握知識的本質,形成認知缺陷。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形成錯誤,出現(xiàn)錯誤后,教師要對學生出錯的地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錯誤的根源出發(fā),主動分析,糾正認知上的偏差,讓學生原本模糊的認知在改錯中走向清晰,避免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使學生透徹地掌握所學知識。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用兩個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所拼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面對這樣的題目,學生們認為很簡單,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是這樣算的:3×4=12(分米),12×2=24(分米)。顯然,學生們是先算出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再算它們共同的周長。他們之所以這樣算,形成錯誤,是因為沒有把握周長的本質內涵。于是教師點撥學生:“所拼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呢?”學生很快想到所拼長方形的長是6分米,寬是3分米,教師追問:按照所學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你能算出它的周長嗎?6+3=9(分米),9×2=18(分米),原先的算法是不正確的。
上述案例,在學生解答實際問題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追根溯源,讓學生回到思維的起點去主動地分析問題,找出錯誤的根源,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反思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在反思中提高數(shù)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運用學習中的錯誤就是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讓學生思考錯題到底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錯誤?如何修正錯誤?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思維的癥結,以防再錯,真正達到通過反思為課堂增值的目的。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后,教師出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一個等腰三角形,相鄰兩邊的長度分別是4分米、9分米,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題目出示后,學生們立即進入解答中,不一會兒,就解答了出來。在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一道題目有2個答案,有的學生認為這一道題目只有一個答案,到底哪種結論正確呢?教師故意“賣關子”說:“兩種答案的情況好像不存在喲?!边@怎么可能呢?大部分學生立即進入了反思中,問題到底出在哪呢?他們重新回顧了自己的思維過程,當?shù)妊切窝鼮?分米時,它的底是4分米,周長就是22分米;認為等腰三角形腰為4分米時,底為9分米,周長為17分米時。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4+4<9,根據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三角形不存在,因此本題只有一個答案。
上述案例,在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沒有“傾囊相授”,而是巧妙引導,讓學生進行反思,再一次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使面對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解題思路。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的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探究多樣化策略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認知上的偏頗,形成錯誤,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思考、推理和分析,將學生的思路引向正確的方向。
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出示問題:一盒巧克力和四盒餅干一共是73元,一盒巧克力和兩盒餅干是49元。一盒餅干是多少元?一盒巧克力呢?經過分析題意,學生們發(fā)現(xiàn)少買了兩盒餅干,就少用了73-49=24(元),那么一盒餅干的價格是24÷2=12(元),巧克力的價格是49-24=25(元)。正當學生準備下一題時,有一位學生說出了他的解法:49×2=98(元),98-73=25(元),49-25=24(元),24÷4=6(元)。顯然,餅干的價格算錯了,但他的算法中又帶有創(chuàng)新的成分。于是教師讓這個學生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在描述的過程中,那個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問題,49×2=98(元)算的是4盒巧克力和2盒餅干的價格,根據“1盒巧克力和4盒餅干一共是73元”可以算出巧克力的價格為25元,然后根據“1盒巧克力和2盒餅干是49元”,可以算出一盒餅干是12元。其他同學聽后恍然大悟,原來這樣算也是可以的。
上述案例,教師能睿智處理課堂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面對課堂中的生成,教師沒有冷處理,而是巧妙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步步走向深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沒有錯誤的課堂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夠完美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教師應做教學的有心人,變錯為寶,讓學生在錯誤中掌握知識的本質,提升思維的深刻性,為后續(xù)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