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金色小學校 郭 允
所謂學困生就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缺少自信、興趣淺薄、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們的工作重點之一。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也應對此方面加以必要的關注,通過一些趣味、創(chuàng)新的方式方法深化學困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促使其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的提升等,保障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學困生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體,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比較頭疼的問題。對于這一群體,其所形成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動力所在,只有擁有了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積極、主動,使得學習效果達到最佳。但是對于學困生來說,其學習興趣是普遍偏低的,對于數學學習很難提起興趣、主動性,久而久之就會使其轉化成學困生,很難保障數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其次,課堂專注力非常差。學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其在學習中很容易被一些其他的新穎事物分散專注力,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缺少趣味性等,使得課堂的吸引力大大減弱,使得學困生的學習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發(fā)展成為學困生。
最后,畏難心理較重。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緊密性是非常強的,與小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特點并不相符,導致部分小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困難,對其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但學困生在此方面卻存在著較為強烈的畏難心理,經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馬上放棄,缺少迎難而上的品質和意志力,這對于學生本身的成長與發(fā)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發(fā)揮好課堂效用,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等,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開放、自由的空間,使得學困生在學習中可以擺脫束縛、積極思考、主動提問、自主探究等,使其得到逐步的轉化,使得轉化效果達到預期。
例如,在講解《觀察物體》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某一物體放置在桌子上,然后讓學生們自由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困生的目光,使其積極參與進來;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困生預留出發(fā)言機會,讓其嘗試著說一說自己的觀察結果,并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等,使得學生們逐漸掌握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使得學生掌握這一知識,大大增強學困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為其后續(xù)學習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互助的方式實現互相促進、互相彌補等,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為了更好地推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將該模式引入進來,構建起互助小組,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的表面積”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推導出表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學困生也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采用集思廣益的方式,運用想一想、折一折、畫一畫等,使得學生親身感知到知識理論的形成過程,而學困生在實際參與中也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促使其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等,使得最終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針對學困生開展相應的轉化工作,教師也應充分掌握好學困生現階段的心理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使得轉化效果大大提升。
例如,對于外向活潑但自制力較為缺乏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就應采用講事實、擺道理的方式,通過自己的耐心教導、循循善誘來使其得到逐步的轉化;而對于一些較為內向的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為其預留出較多的鍛煉機會,使其參與到課堂中,得到鍛煉,促使其有效轉化,保障其的數學學習活動得以持續(xù)、順利地開展下去。
學困生的形成除了與自身、學校有關之外,與家庭因素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為了促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教師也應落實好家校合作,為學困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保障其的數學學習開展得更加順利。
例如,學困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一些知識漏洞,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反復進行復習,在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家長幫助解決好這一問題,可以利用一些空閑時間幫助學生進行完善,使得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這樣其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就會變得輕松自如,促使其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綜上所述,新課標提出,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應集中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并開展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等,使得教學效果得到升華。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好自身的效用,落實相關工作,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順利開展,將學科價值全方位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