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復耕
在效率至上的時代,課堂教學當然要講效率,要研究如何用較少的教學時間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教師角度來看,對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和密度安排,對學生思維的開發(fā)程度和情感的影響力度,都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從學生角度來看,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度和熟練度,對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度,都反映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那么,究竟如何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教學既能生成即時效果,又能產生長期效果呢?
首先,課堂教學必須“有的”。
酸葡萄理論,大家都熟悉。狐貍為什么會說“葡萄是酸的”?因為它吃不到,并且又要面子,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狐貍為什么吃不到葡萄?那是因為夠不著,它只能望葡萄而興嘆了。長此以往,狐貍們就在葡萄架下躺倒不干了,并且酸溜溜地說“葡萄是酸的”。事實上,狐貍是很想嘗一嘗葡萄的滋味的。我們不妨追問一下,假如教學目標過高、學習任務過重,學生努力了都夠不著,盡力了都完不成,他們會怎么做呢?是不是像狐貍一樣找個借口不去作為呢?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切合學生實際了嗎?教學任務能讓學生接受并完成嗎?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這是學科教學的總目標,需要依靠一堂一堂課來實現(xiàn)。如果每堂課都要把三維目標落實,這是不現(xiàn)實的。關于課時目標任務的確定,必須綜合考慮課程標準、進度要求、班級學情、文本特點等因素。設定的目標任務首先要明確,讓學生看得到,有方向。目標要求還要適當,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關于既定目標任務的落實,一定要貫穿課堂始終,起始呈現(xiàn)課時目標,過程分解完成任務,結果反饋達標情況。
其次,課堂教學需要“有情”。
課堂教學是由一個個具體的教學情景、活動場景組成的,自然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語文教學來說,教材文本的閱讀,學生只有經(jīng)過情感體驗才能獲得感受,有效地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語文課堂教學的最佳途徑就是還原生活情境,情知的互動是學生發(fā)展語文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語文教師要用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用生動的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主動交流。語文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投入情感,對每一位學生都要用情關懷,確保全體學生課堂學習的全程在場,真實發(fā)生。
再次,課堂教學還要“有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主體,引導他們共同學習與提升,一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生。當然,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使用要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貴在走心,重在激發(fā)。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動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有效作用?!辈徽撌褂媚姆N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評與改”,關注學生“個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讓每個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學習,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