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濱海港經(jīng)濟區(qū)中信小學 季本明
“立足課堂,追求有效”在許久之前就是學校以及教師需要注重的問題,新課改將其列為較為重要的目標,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其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文這一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性對于該科目的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如果掌握教學的這一特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的利用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對于下一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立足課堂,追求有效尤為重要。
1.立足課堂的原因。雖然說實踐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并且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對于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體會到知識對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該科目的學習興趣,但是,實踐教學畢竟是少數(shù)情況,學生的主要學習地點和學習中心還是課堂。立足于課堂,將學生的課堂時間利用起來,充分調(diào)動課堂內(nèi)的教學工具以及教學環(huán)境,對于知識進行講述和教學,從而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立足課堂,是切實把教學任務在課堂中來完成以及拓展,也就是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從而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產(chǎn)生興趣。
2.追求有效的原因。有效性無論是對于學習還是工作而言,都是尤為重要的方面。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時間的利用程度以及作業(yè)的完成程度上,課堂時間的利用程度,也就是課堂的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完成作業(yè)時對其的運用程度。就是說,學習的有效性主要在于對課堂時間的利用。對于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從而增加學生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于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對其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1.學校沒有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那么,學校對于制度變革的敏感程度以及對于改革后制度的落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學校教學質(zhì)量。雖然說有效性是最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有些學校可能會忽略有效性對于學生教學的重要作用。如果因為學校的原因而沒有將有效性貫徹到教學任務中,那么在學生的教學中,有效性得不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教育部對于有效性的格外重視則毫無意義。因此,學校應當對于教育部下發(fā)的各種課程制度進行密切關(guān)注,在教學要求上快速落實,從而使得課程改革真正發(fā)揮出預想的作用。
2.教師沒有對于教學的有效程度進行檢測。教師可以說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過渡人物。一方面,學校對教學任務進行改良之后,下發(fā)給教師,由其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另一方面,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教學安排對知識進行學習。但是,教師對于學校下發(fā)的教學任務,是否真的落實于教學過程中有待考量。即使真正落實,但是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檢測,因此,對于課堂的利用率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了解,也就無法對于接下來的教學任務進行相應的安排,從而造成問題長久積累,導致學生學習成果不理想的局面。
3.學生對于有效性不了解以及落實不徹底。學生,尤其是作為研究對象的處于五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有效性還沒有很深的理解,并且對于如何做到課堂有效性沒有明確的認知。即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有效性,那么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上課分心走神,或者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不感興趣的現(xiàn)象,從而造成課堂有效利用率大打折扣的情況。
1.學校注重改革措施的落實。首先,教育部頒布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指出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頒發(fā)改革條文的形式,達到使當前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的目標。因此,學校應當對于教育部的任何改革均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第一時間了解應當改革的內(nèi)容和方面,并且結(jié)合本校自身情況,對改革政策進行落實。學校對其重視,可以解決學校的問題,并且更新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從而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和最新的制度加持下,提高本校的綜合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zhì)量,對于學校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重大意義。
2.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應當立足課堂,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按照教學安排,對知識進行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均完成了自己作為學校老師的工作任務,但是教學成果是否有效則有待考查。作為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作為自己未來教學安排的前提條件,以便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安排,使學生較為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利用一系列有趣的教學方法,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檢測,從而得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課堂有效利用的情況。
以《己亥雜詩》講解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等新興教學方式,從作者、寫作背景、所用手法、表達感情等方面全方位地對該詩進行解讀,并且可以采用游戲或者小組競賽的方式,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通過多種較為有趣的方式,在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記憶知識的同時,也使得老師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有效利用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幫助老師確定對于未來的教學安排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
3.學生自身也應當重視學習的有效性。學生是學校和老師教學安排和教學任務的實施對象。但是學生不應當只是借助學校發(fā)布的教學任務和老師落實的教學安排來進行學習,更應當主動學習。通過對于時間的充分利用和對于作業(yè)完成的合理安排,對于自己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率和課下作業(yè)完成的有效性進行提升和改善,切實從自身提高對于學習有效性的重視,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成績。
以《示兒》為例,在老師課堂講解這首詩時,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對于老師講述的作者信息、詩作的寫作背景、詩作的寫作手法、作者所表達的感情進行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記憶,在老師的檢測或者日后的考查過程中,對于該詩進行更深刻的記憶。在課下完成對于該詩的背誦任務,牢記作者的個人信息以及代表作品,理解作者由于人生經(jīng)歷而產(chǎn)生的不同時期的不同感情基調(diào),對于以后的詩作賞析具有重大益處。學生通過對于自己時間的合理安排,使得學習任務在一定時間內(nèi)得以有效完成,見識了學校以及老師對于教學有效性的要求和安排,達到了教學目標,也實現(xiàn)了個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成績的提升。
“立足課堂,追求有效”實際上是學校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的問題。立足課堂可以充分利用學習時間,追求有效,提高教學任務的完成率,對于教學有著重大意義。課堂的有效教學對于學校而言,可以提高教學素質(zhì)和教學質(zhì)量,完成對人才的培養(yǎng)任務;對于教師而言,可以更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更為良好的素質(zhì);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可以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