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尹格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一、總結(jié)學法,揭示課題(第一首《宿建德江》)
過渡:同學們,我們來做個飛花令游戲。你做好準備了嗎?
1.出示圖片:含“月”的古詩。
從這個游戲中,老師了解到你們積累了不少古詩。那么學習古詩肯定有不少經(jīng)驗,誰來分享分享,你是怎么學古詩的?學生交流,師總結(jié)。
(1)誦讀古詩,了解作者;(2)理解詩意,想象畫面;(2)感悟詩情,體會品質(zhì)。
2.同學們,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1)板書課題,并解說“德”的書寫。(“德”是本課的生字,寫時要注意右邊“心”上一橫不能忘記。)(2)齊讀課題。(3)解釋詩題。①同學們,你們知道建德江在哪里?可以借助書上的注釋來理解。(新安江流經(jīng)浙江省建德市的一段江水。)②“宿”是什么意思?(住宿)③由這個“宿”字,你們還想到以前我們學過的詩,也含有這個字的,它們意思一樣嗎?(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和李白的《夜宿山寺》,它們意思一樣,都是住宿的意思。)④詩題意思:作者投宿在建德江畔。這樣同學們就知道題目的停頓:宿/建德江。(4)再讀古詩。
二、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1.那么這首詩寫了什么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出示這首詩)
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這首詩,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誰來讀。
2.還有誰來試一試?
3.這首詩中,哪些字音讀的時候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一下。(1)“泊”,它是一個多音字,還有一個音,湖泊。在這里是讀bó,(2)“渚”是翹舌,野曠的“曠”是后鼻音。
4.難讀的字,你們都會讀了。那我們自由地讀詩,注意:將這些字讀正確。
5.同學們,古詩不光要讀正確、流利,還要讀出節(jié)奏。誰來試一試?
6.(出示:劃節(jié)奏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讀,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
7.通過咱們的課前預習,你們已經(jīng)了解了哪些字詞的意思?誰先來告訴我。
8.匯報交流,先說詩中詞語的解釋,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移舟:劃動或者移動小船。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泊:停船靠岸。這個泊,我們學過的許多古詩題目,也用到這個字,你們記得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泊”、張繼的《楓橋夜泊》的“泊”都是停船靠岸的意思)(另外“泊”是個多音字,另一個音讀湖泊,指湖)“移舟泊煙渚”的意思是,詩人移動小船,停靠在煙霧籠罩的小洲邊。(2)日暮:天色已晚,黃昏時分。愁新:即新愁,新的憂愁?!叭漳嚎统钚隆币馑际翘焐淹?,我投宿在此,產(chǎn)生了新的愁思。(3)野曠:野,野外,原野。曠,空曠。(點擊:為什么天低樹呢?老師重點講解)天低樹:天空比樹還要低?!耙皶缣斓蜆洹保涸笆挚諘?,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好像比樹木還要低。(4)(點擊:為什么月近人呢?老師重點講解)月近人:近,親近。月亮與人相近相親?!敖逶陆恕保┥砜此?,江水清澈,水中的明月和“我”相親相近?!敖逶陆恕保旱褂吃谒械脑铝梁孟窈腿讼嘤H相近。
9.同學們,對詩句的大意理解了,我們就再來讀一讀。
三、品讀詩句,描繪畫面
同學們,這首詩又為我們描繪怎樣的景呢?自己先讀讀詩,再選擇其中一處令你感受最深的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梢韵茸x一讀,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纯茨銈兏惺苌畹木笆遣皇且粯??如果好了,可以用眼神告訴我。如果舉手示意,那就更棒。
1.匯報交流。那下面我們就交流,老師有個要求,要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說。誰先來說?
預設一(第三句):(1)原野空曠,遠遠地望去,感覺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還要低。(2)原野是如何的空曠?(什么都沒有,沒有一個人,沒有動物,沒有一點聲音等)(3)你們說得真好,那能把剛才看到的畫面,讀出來嗎?(出示詩)(4)追問:有沒有同學,你的畫面和他不一樣。(5)孩子們,你們是不是和他一樣,都看到了那樣的畫面?來,把我們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原野是那么萬籟俱寂,來讀第三句,讀出你的理解。
過渡句:同學們,我們接著再來交流畫面,你還看到了?
預設二(第四句):(1)江水是那么清澈見底,我俯身觀看,倒映在水中的月影離我是那么近,好像想和我親近。(2)還有誰補充嗎?(3)這里的月亮真不錯,還會親近人。帶著你們的感受再來讀第四句。(4)同學們,有沒有誰能連起來把這兩句詩的畫面,給大家具體描繪。(5)你在詩中走,我們宛如在畫中游。同學們,我們連起來,把三、四句讀一讀。
預設三(第一句):(1)傍晚,趕了一天路的我,有些勞累,想找個地方停下來休息休息,可江上煙霧迷蒙,找了好久,才在江中的一小塊陸地上停了下來。(2)是啊,詩人把小船停在江中的小塊陸地上,讓詩人有了觀賞景物的地方了。女生讀。
預設四(第二句):(1)天漸漸暗了下來,周圍變得很安靜,我獨自一人在這里,感覺特別的孤獨、寂寥,越來越愁。(2)這黃昏時的景色勾起了我新的愁緒。還有誰補充嗎?(3)你真會讀詩,不僅說出了你看到的,還把你感受到的表達出來。那就請你把這樣的感受帶進詩中,讀第二句詩。
2.過渡:因為你們有了想象,你們的語言就有了畫面。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齊讀整首詩。
四、知人論世,感悟詩境
1.同學們,讀著讀著,你認為詩中哪個字眼最觸動你的心?(愁)(1)我們知道“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這文字的背后又藏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孟浩然一直在鹿門一帶隱居,希望走以隱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詩人告別隱居生活,躊躇滿志地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想實現(xiàn)為國效力的政治抱負,結(jié)果科舉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東歸,開始了漫游吳越的生活。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端藿ǖ陆樊攲懹谧髡呗螀窃綍r。①我們先請同學來讀一下。②讀了這段話,你們想想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失意、失落、憂傷、哀愁)(2)當作者投宿后,為什么又“客愁新”,產(chǎn)生新的憂愁呢?預設一:可能是“客”的原因:詩人身在旅途,遠離家鄉(xiāng),自然有一種鄉(xiāng)愁。這讓我想到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彪m不是佳節(jié),但晚上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時刻,而自己孤單一人,思念親人,產(chǎn)生愁思。(3)讀出孟浩然的愁苦來。(突出“客愁新”)
預設二:可能“獨”的原因:暮色降臨,一般是歸家的時刻,而詩人只能泊煙渚。自己沒有朋友陪伴,感到孤獨。
預設三:野曠營造了荒野空闊的感覺,使詩人感到鄉(xiāng)關萬里,歸程遙遠。
小結(jié):科舉不第、前途無望的舊愁,再加上傍晚投宿、孤單寂寞的新愁,讓孟浩然愁緒在心中不斷累積,無法排解。
2.詩人遠在異地,舉目無親,滿懷的愁思又該向誰訴說呢?你從哪里讀出?(月亮,三、四兩行)(1)如果你是詩人,你會向月亮訴說什么呢?(2)詩人雖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緒卻早已隨月飛遠,他的心飛到了——(家鄉(xiāng))詩人想到了往日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樣的情景呢?(出示課件,想象描述)(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預設一:在寒冷的夜晚,詩人和朋友坐在一起喝酒。
預設二: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詩人和朋友出去郊游。
預設三:在一個金桂飄香的日子里,詩人和家人相聚桂花樹下,嘗一嘗桂花糕等。
3.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來寄托情感是很常見的,月亮已成古人抒發(fā)情感的憑借。讓我們來讀讀下面的詩句。(出示如下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 杜甫《月夜憶舍弟》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五、復習古詩、想象畫面
1.指名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齊讀。
2.這首詩非常有意思,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你能描繪一下其中一幅畫面嗎?
六、詩作對比,品味不同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有什么異同?
七、布置作業(yè)
(1)書寫詩詞(習字冊上完成一首)。
(2)背誦給父母聽,并向他們詳細地講解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