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英德市第二中學 劉立新
學校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建特色文化品牌是關鍵。高中學??梢酝ㄟ^主題文化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突出學校辦學的鮮明個性?!安┧嚒蔽幕鳛槲倚V黝}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安┧嚒背鲎钥鬃拥摹墩撜Z·弟子行》:“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背珜Р┧嚱逃枷胧加诠?046 年的周王朝,周王朝官學要求學生需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博通“六藝”的教育思想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推崇,影響深遠,是支撐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支柱?!安┧嚒蔽幕侵笇W校以“博藝”為價值引領,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構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生活。
基于學校辦學實際的思考。我校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于農(nóng)村,文化基礎較差。如果一刀切地讓學生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學生可能因為聽不懂、不感興趣等,對高考失去信心,進而會缺乏學習動力。因此,學校認為開發(fā)學生的藝術潛能,走藝術特色辦學之路,符合學校辦學實際。用“博藝”文化的價值取向引領辦學方向,既符合學校辦學實際,又利于形成高中辦學特色。
基于課程改革理念的思考?;A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對師生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和潛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把人的智能分為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nèi)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趯W生的多元智能,開設多元化課程,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長,使每個生命都能異彩綻放。學校辦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基于學生的智能開設相應的課程,滿足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優(yōu)勢智能,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提高辦學的質(zhì)量,因此,走以“博藝”文化為主的藝術特色辦學之路是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
基于現(xiàn)代教育觀、學生觀的思考。學校要尊重每個生命的個性,教師要善于積極引導,把每個學生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逐漸成為完善的人。高中階段既為大學輸送合格的學生,也為社會輸送德才兼?zhèn)涞膭趧诱?。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中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非常重要。對于文化基礎不太扎實,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不占優(yōu)勢的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優(yōu)勢,基于學生優(yōu)勢智能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對待這樣的學生要有潛在的審美期待,懷著對學生生命的賞識,對學生持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的信念,以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去感受每個學生豐富的內(nèi)涵。因此,走以“博藝”文化為主的藝術特長辦學之路也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和學生觀。
專家引領,特色定位。校長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設計者和引領者。校長要成為學校辦學思想的引領者,成為師生員工的精神領袖,就要用特定的價值觀引領師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校長既要研究學校的辦學歷史,又要立足目前辦學實際,對學校文化進行挖掘和提升。但是,學校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引領與指導。為此,學校專門聘請專家,與學校領導、教師進行座談,充分了解學校的辦學歷史、生源特點、學校定位、領導者風格、辦學條件、對教育期待等因素,為學校制定了“博藝”文化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內(nèi)容包括:學校辦學優(yōu)勢與存在的問題;“博藝”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用“博藝”文化構建的辦學理念體系與解讀;“博藝”文化校本課程結構要素與教材編寫要求;“博藝”文化建設的總目標、分年度目標與面臨的任務;“博藝”文化建設的六大策略等等,進一步明確了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與路徑及實施策略。
入心踐行,引導師生行為方式。辦學理念是學校的“文化經(jīng)”,只有讓教師、學生認真學習,深刻理解,才能指導其行為方式。
首先,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學習落實。一是組織以落實辦學理念學習為目的的演講大賽,讓師生員工學習、理解、認同、內(nèi)化、踐行辦學理念。二是把全體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辦學理念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上來,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各項工作蓬勃開展。三是進一步掀起在辦學理念引領下“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的新高潮,為建設“博藝”文化特色品牌學校,實現(xiàn)教育夢想而努力奮斗。
其次,編寫“博藝”文化校本教材。我們首先把“博藝”文化分解為六個要素:文明有禮、博學修慧、誠信做人、崇真尚美、自強不息、藝術精湛,每個學期圍繞著“博藝”文化的一個維度,再把這個維度分解為若干個子要素,每個要素又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再進行分解,對“博藝”文化作了具體的詮釋和演繹。其次,學校通過實施“博藝”文化教育,讓學生感知“博藝”文化,理解“博藝”文化,傳承“博藝”文化,發(fā)展“博藝”文化。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團隊編寫了高中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六本《博藝文化》校本教材,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如學生文明禮儀訓練、“博藝”文化校本劇表演、“博藝”文化主題月活動、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等,把“博藝”文化內(nèi)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取向和師生的行為方式。
第三,開展“博藝”文化活動,彰顯辦學特色。學校辦學特色不是有幾個特色項目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博藝”文化引領下形成的整體辦學特色。學校基于“博藝”文化的六個要素,構建了“博藝”文化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博藝”文化的價值取向。學校根據(jù)不同月份的文化主題,組織學生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三月是誠信節(jié),四月是修慧節(jié),五月是自強節(jié),六月是尚美節(jié),九月是禮儀節(jié),十月是詩詞節(jié),十一月是契約節(jié),十二月是藝術節(jié)。學生們以講故事、演講朗讀、表演體驗等形式加深對文化主題的理解。
特色文化建設是校長的使命與責任,要通過強有力的領導力與組織力,使其成為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特色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同時,又是一種實踐文化,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持續(xù)堅持,才能不斷推動學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