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縣前林小學 陳再霞
在農(nóng)村小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作文課上,學生提筆就抓耳撓腮,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一些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文任務,或是胡編亂造,沒有具體內(nèi)容;或是從作文選上抄來應付……因此,作為一名農(nóng)村教師,我們應該發(fā)揮、利用一切有價值的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是現(xiàn)實生活,而教材范文又是對生活的高度提煉,是生活、現(xiàn)實、人生的濃縮,是學習的典范。教師可以從教材著手,挖掘一些鮮活的內(nèi)容,使學生能一觸即發(fā),一點即通,有話可說,寫作自如。所以我經(jīng)常從學生的閱讀中尋找作文訓練的內(nèi)容和時機,讓學生練習改寫、續(xù)寫、擴寫、仿寫等。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黃河象》這篇課文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推想黃河象的形成過程還有可能是什么樣的,讓學生學著考古學家一樣,把過程描述出來,學生們個個躍躍躍欲試,寫出來的作文豐富多彩。又如《我喜歡》一文語言清新優(yōu)美,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一個學生這樣寫到:“我喜歡看星星,深藍的夜幕是星星嬉戲打鬧的舞臺,你追我趕,時隱時現(xiàn)。我尤其喜歡北極星,它是永遠的指路明燈,給海上航行的人們指明方向,讓他們在黑夜中與浪濤搏擊過后,繼續(xù)奮勇向前。”瞧,寫得不比張曉風遜色吧?
通過以課文范例進行讀寫結合訓練,不但鞏固了閱讀教學效果,而且增加了學生的習作量、習作時間和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古往今來,許多文學家從大自然中汲取素材寫下多少壯麗詩篇,從李白、蘇軾到老舍、余光中。農(nóng)村學生雖然知識面比城鎮(zhèn)學生窄,但是滿眼的山川田野,自然風光,皆為農(nóng)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作文素材。作為地處農(nóng)村的我校,這里田野廣闊,充滿野趣;落日晚霞,青山綠水,風中的樹,霧中的山,壯觀的日出,迷人的月夜等等,教師應把這些素材開發(fā)出來,就為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也就有了著落。例如,秋天到了,我讓學生利用周末到家鄉(xiāng)各個地方走走,尋找秋天的足跡。一個同學在《秋天》中這樣寫到:“一場綿綿秋雨過后,風里帶著幾分清新的泥土味,讓人覺得格外舒暢??矗切┦焱噶说牡竟?,像害羞的小姑娘,低著頭,好像是在感謝大地養(yǎng)育之恩;玉米像捋著胡須的老頭,露出一排排整齊的金牙……”瞧,學生把農(nóng)村特有的景物寫得多么生動活潑!還有《門前的小路》、《美!家鄉(xiāng)的小河》、《家鄉(xiāng)的田野》等作文都很具有農(nóng)村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作文胡編亂造,缺乏真情實感,又枯燥、干癟,便是腦海中寫作素材的缺乏,缺少生活。我告訴學生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平時留心觀察,認真思考,便會發(fā)現(xiàn),身邊存在的作文題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廣大農(nóng)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學生的家里都有很大的改觀。尤其是惠安,作為全國的百強縣之一,變化更是顯著。農(nóng)村的石雕廠,鄉(xiāng)鎮(zhèn)的加工廠、包袋廠蓬勃發(fā)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家鄉(xiāng)在變化,祖國在前進,從而使學生既獲取寫作素材,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xiāng),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nóng)村建設得更繁榮的理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作文是學生生活經(jīng)歷、生活積淀的再現(xiàn)?!稗r(nóng)活”是我們農(nóng)村特有的教育資源,作文教學可以利用農(nóng)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學生農(nóng)忙時節(jié)幫助家長割麥插秧、打谷曬場?;貋砗?,我讓學生寫一篇有關勞動的作文。一位同學在《插秧》中這樣寫到:“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挽起褲腿,踩進水里。軟綿綿的泥巴一下子就把我的膝蓋埋住了。我拿起綠油油的秧苗,分成一根一根地插進泥里。插了一會兒,我覺得腰酸背痛的,就直起身子,想欣賞一下我的杰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秧苗插的歪歪斜斜,十分難看。再看看我自己,滿身都是泥,連臉上都沾滿了。媽媽瞧瞧我,又看看我插的秧,笑彎了腰。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描寫得多詳細!如果沒有這份深刻的體驗,哪有這么“飽滿”的語言!
在農(nóng)村,鄉(xiāng)風民俗式節(jié)日應接不暇: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拜祭先祖的清明節(jié)、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jié)……你看一個學生寫的《小姑出嫁》的作文中有這么一段話多有意思:我小姑——美麗的新娘,頭上扎著鮮艷的頭花,臉上化著濃妝,穿著大紅旗袍,和新郎手牽著手,慢慢地走進了迎親的轎車里。汽車啟動了,小姑臉上卻掛滿了淚珠。我疑惑不解地問:“姑姑為什么哭呀?”舅舅悄悄地告訴我:“芳芳,小姑看到了你,想到不能天天跟你在一起玩了,一傷心忍不住就哭了?!编蓿颐靼琢?,原來小姑的哭是因為舍不得我。可我又看見奶奶在偷偷地笑。吃過飯后,我纏住奶奶告訴我到底怎么回事,奶奶說:“這是我們這兒的風俗習慣,出嫁的姑娘都要哭,奶奶那時候哭得還要厲害呢!”我恍然大悟:小姑的哭是假哭!……
農(nóng)村孩子的鄉(xiāng)村生活天地廣闊,“天高任鳥飛”。他們夏天可以到小河里捉小魚、摸螃蟹,可以到田野里捉各種各樣的昆蟲,在田野里追逐嬉戲,哪怕是弄得滿身是泥;冬天和小伙伴一起在暖和的太陽光下玩捉迷藏,真是樂趣無窮。老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感受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把豐富多彩的事物記下來,讓學生知道作文材料就是平時從這些有趣的生活中尋找,而且這些事情都是學生們喜歡做的事,寫起來也容易得多。
總之,我們身在農(nóng)村,身邊存在著一些被我們平時所忽略的種種隱性優(yōu)勢,只要我們善于發(fā)掘,勤于開拓。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