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茹
黃蓉是金庸刻畫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也是讀者最鐘愛的女角之一。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欽佩聰慧過人、富于謀略的人,而黃蓉之獲青睞無數(shù),還在于她的聰明才智大都用在了正途,尤以在《神雕俠侶》中輔佐郭靖守護襄陽為功。為何黃蓉的形象分外閃亮?即便在《神雕俠侶》中,其豐滿也不輸小龍女。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下來的仁義形象,多偏于剛直,愈是寧折不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愈是被廣為稱頌。以至于在不少人心中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勢:欲行仁義之德,則必要受苦吃痛甚至流血犧牲,或者拋棄比生命還珍貴之物——至親至愛之人、至親至愛之情。這便給后人的積極踐德帶來了心理障礙。黃蓉的出現(xiàn)猶如一道穿云之光,提供了踐德的另一范例:踐德不必以自己或親人身軀遭創(chuàng),感情陷入悲苦,甚至付出生命為代價。也可以運用智慧,令他美我美。
固然,行大仁大義免不了有所犧牲。但一力蠻干,卻也往往于事無益,徒勞無功。而黃蓉每遇抉擇,第一念頭必是最大限度保護自己、親友之利益,再圖計較。盡量不把自己逼入心理絕境。不僅自己如此,如遇親友欲以蠻干行仁義之事,她也要一力阻之。比如,郭芙斬了楊過一臂,郭靖欲斬女兒一臂以還之,黃蓉先以言辭令郭靖不防,隨即以蘭花拂穴手點了丈夫穴道,助女兒逃出。再有,楊過以為小龍女跳絕情谷而死,愈投崖以殉,黃蓉瞬間編了南海神尼的謊言讓楊過留有16年生念,再做打算。郭襄被人擄去,郭靖忙于軍務(wù)不肯投精力去找,黃蓉便欲親去,不惜與丈夫動怒。在她心中,襄陽(千萬同胞身家性命)故然重要,女兒也重要,但凡有可能,就要試一試。即便決意以己之身為賭碼回報楊過、小龍女之恩,領(lǐng)受裘千尺三射核釘,也尋機在胸前暗藏了斷劍為遮擋。
黃蓉之行為模式給我們的踐德教育莫大啟發(fā):不妨少些愚忠,少些悲苦,多些智慧,多些陽光。談及踐德,第一位的不應是個體犧牲,而首先是人愉我愉。固然,不是每個人都是黃蓉——有足夠的智謀,能在瞬息之間就想出萬全之策。但假如養(yǎng)成人我兩全的意識,即便不能萬全,也比一味犧牲酬志要好。尤其是對中小學生來說,并沒有多少生死抉擇——像《流浪地球》中所演的,全人類命運系于一兩人之身。生命彌足珍貴,保全生命為第一要務(wù)。
在解決問題方面,黃蓉也是光輝榜樣。她審時度勢極為分明,又揣得透人之性情。比如,楊過搶郭襄而去,郭芙氣憤至極,黃蓉卻知楊過不過是報復郭芙屢施以辱,絕不至傷郭襄性命。
當然,黃蓉在大局面前也稱得上大仁大義。比如郭靖受傷,而敵方勁敵來襲,郭靖本能地要把有孕在身的黃蓉隱在身后。此時黃蓉道:“靖哥哥,是你我的情愛要緊,還是襄陽城要緊?是你的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真女中大丈夫也。
仁義不得有違,此為價值觀,而踐仁行義則是方法論。沒道理一遇仁義便需“賠”上這般那般。若世間多些黃蓉,可謂你、我、他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