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勇
驚聞金庸先生駕鶴西去,朋友圈刷起了“俠客夢”,回憶起了那些年追過的金庸劇,看過的武俠小說。
但在我們同輩中掀起追憶浪潮的大事件,孩子們知道嗎?
就像前鳳凰臺著名主持人梁冬曾談起過,他給兒子講《天龍八部》,自己越品越有味,兒子卻已酣然入夢。
他們的“大本營”QQ空間,網(wǎng)絡文學和青春文學熱度最高。共處同一張網(wǎng)絡,但我們這一輩人和孩子們卻在為不同的書、不同的作者或悲或喜,也許這就是“閱讀代溝”。
“閱讀代溝”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各個時代的潮流、社會環(huán)境、文本語言等各有不同,其間的諸位作者撰寫的作品都無可避免地烙上了時代印記,而讀者對特定話題的關(guān)注、對敘述語言的偏愛、對閱讀的需求也隨著時代的奔涌前進而變化著。
就像寶、黛共讀的《西廂記》,以雜劇形式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愿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正契合寶、黛在當時所處環(huán)境下的心境。在學生時代偷看金庸武俠小說,讓我們在封閉憋悶的環(huán)境中,領(lǐng)略到了仗劍走江湖的快意。
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網(wǎng)絡文學、青春文學勢必走進孩子的閱讀視野中。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是一本最初在起點中文網(wǎng)上連載的小說,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其百度貼吧里目前有10152萬條資源共享,383萬人在討論這部小說。身處網(wǎng)絡世界的孩子能不為之動心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每個時代都有弄潮兒創(chuàng)作出值得咀嚼的精神食糧。時代大步前行,閱讀代溝就會一直存在,父母與孩子在閱讀上的分歧也就無法避免。
這就需要家長直面閱讀分歧的問題,但觀察身邊諸多父母,他們在為孩子推薦書籍時仍然習慣“專制”。父母只推薦對提高學習成績有用的書,或是認為有趣的經(jīng)典好書,孩子們失去了挑揀書籍的選擇權(quán)。我們把孩子看做一塊石頭,要用書籍雕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沒有把孩子當“人”看。盧梭說過,兒童是人,兒童是發(fā)展中的人,兒童就是兒童。家長應當把孩子看作與我們?nèi)烁衿降鹊娜耍傩┛刂?,多些交流。正如胡適先生告訴他的兒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人,不做順從的孝子。
閱讀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一個人的成長是父母無法替代的,那么就給孩子多留一點閱讀空間,讓他們學會自我成長;給孩子多一點閱讀自主權(quán),以開放的心胸看待他們的閱讀選擇。就像著名作家、文學雜志《收獲》編輯葉開曾指出的:“如果說四大名著是經(jīng)典的話,那《哈利波特》也是經(jīng)典啊,它是流行中的經(jīng)典?!?/p>
金庸先生離去,孩子們還在肆意地快樂。我們不必驚訝,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和追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喜樂與哀愁。
名師點評:“閱讀代溝”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文章的作者倡導有意義且有效的閱讀是建立在興趣和愛好之上的,閱讀不要帶有功利性,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讓讀書只是讀書,日積月累,必然厚積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