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燕誼 編輯/秀婷 設計/龐婕
當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時,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敗感,但這不是選擇放棄的理由。
很多媽媽都深知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多么重要,菁菁媽媽也是如此。在給菁菁報興趣班時,她從來不會獨斷專行地幫孩子選,每次都會征求菁菁的意見,或者在菁菁提出要求后才給她報名。但一段時間下來,菁菁媽媽發(fā)現(xiàn),雖然自己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可孩子卻一次次地輕易放棄。
記得一年前,菁菁對舞蹈產(chǎn)生了興趣,經(jīng)常伴著音樂翩翩起舞,媽媽也覺得小女孩應該學學舞蹈,就問菁菁要不要報個舞蹈興趣班,菁菁一聽高興得不得了,連連點頭表示愿意。第二天媽媽就帶菁菁去少年宮報名了。開始的幾節(jié)課,菁菁都上得興高采烈,可是從第五節(jié)課開始,媽媽就發(fā)現(xiàn)菁菁的情緒不對了。再上課時菁菁死活不肯進教室,沒辦法媽媽只得帶著菁菁回家。后來媽媽問菁菁不想上舞蹈課的原因,菁菁說:“練功太辛苦了,練得腿好疼?!卑职致牭眯奶?,說:“腿疼就不要讓她跳了,別再把腿搞壞了。”菁菁媽媽認為爸爸說得也有道理,就沒再讓菁菁去上舞蹈課了。
過了幾天,菁菁提出要和好朋友依依一起學輪滑,爸爸媽媽都對菁菁的決定表示支持,趕快給她配齊了輪滑要用的裝備,還給菁菁報了個輪滑班??墒呛镁安婚L,幾節(jié)課下來,菁菁又不肯學了,說:“我怎么都學不會,還老摔跟頭,摔得痛死啦……”媽媽剛好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太早讓孩子學輪滑可能會對孩子的腳踝造成傷害,也就同意菁菁不上輪滑課了。
之后,菁菁又要求媽媽給她報美術班,沒學多久,也半途而廢了,原因是下了幼兒園再去上美術課,沒時間和小伙伴們在外面玩。后來,菁菁又學了圍棋、游泳,也都沒堅持下來,每次她都會找各種理由說明為什么不繼續(xù)學下去。一開始,媽媽堅決不答應,但最終拗不過菁菁的哭鬧,只好妥協(xié)。
最近,菁菁又開始磨媽媽,說不想再學鋼琴了,理由是彈鋼琴太無聊,自己又彈不好,失去了學鋼琴的信心。媽媽發(fā)現(xiàn)菁菁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性放棄的壞毛病,做什么都半途而廢,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一事無成。想到菁菁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媽媽非常擔心,照這樣下去,孩子還能好好學習嗎?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崇尚西式教育,認為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能干涉孩子。在我看來,無論是西式教育還是中式教育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短板,家長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至于該不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我認為不該一味地遵從,也不該一味地一手包辦。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在關鍵時候替孩子把好關。
三五歲的孩子是非常情緒化的,他們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權衡利弊,也不會全面地思考一件事情,他們只遵循自己的感受。因此,上文中菁菁的家長就應該幫助、引導菁菁做決定,而不是一味地聽從菁菁自己的意愿。這樣當孩子遭遇挫敗時,家長就不會輕易地允許孩子放棄。很多時候只要再堅持那么一點點,就會有很大的進步,但孩子自己意識不到這些,需要家長挺身而出。
就拿學鋼琴來說,我真的不認為一個孩子光憑自身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這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學齡前的兒童更不可能。沒有孩子天生就會迎難而上,也沒有孩子天生就會在痛苦和無聊中跋涉。孩子的天性是追尋快樂,他們無拘無束地生活,他們會很自然地回避困難和挫敗。然而,就像那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完美而光鮮的鋼琴演奏是用無數(shù)次枯燥乏味的練習換來的。最終有所成就的琴童們,無一不感謝父母一路風風雨雨地陪伴自己。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父母和他們一起面對;在他們遭遇挫敗時,父母鼓勵他們;在學琴的路上,無論風吹雨打,父母始終在身邊支持著他們。有些孩子雖然當時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隨著成長,他們會越發(fā)感謝父母——在他們即將放棄時,是父母讓他們堅持了下來。
首先,要和孩子一起慎重選擇,不要盲目跟風。事先要進行多方面地了解,看看要學的內(nèi)容和孩子的年齡是否相稱,想象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就菁菁來說,她想學舞蹈、想學輪滑、想學游泳……對學習的內(nèi)容,家長應事先做好功課,比如,確認孩子現(xiàn)在是否適合學,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什么問題。
之后,如果想讓孩子學某方面的才藝,或讓孩子對某項才藝產(chǎn)生興趣,就要盡可能多地帶孩子去觀摩、去感受。比如,如果打算讓孩子學習舞蹈或鋼琴,就應該多帶孩子去看看這方面的演出;打算讓孩子學美術,就多帶孩子去參觀畫展;打算讓孩子參加體育方面的興趣班,就多帶孩子看比賽……也可以帶孩子到培訓班的現(xiàn)場感受感受,并盡量讓老師給孩子安排試聽,讓孩子對即將學的東西有充分的了解。
家長還應該多和授課老師聊聊,判斷老師的教育觀念、教育目標和自己的是否一致,以免日后發(fā)生麻煩。
接下來,就是和孩子商量報名學習了。家長既要告訴孩子學習的好處和前景,也要告訴孩子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例如:學舞蹈就要練功,可能給身體帶來不適;學輪滑免不了摔跤,沒有人不摔跤就能學會;學美術就要占用玩耍的時間;學鋼琴就要反復練習同一首曲子,要耐得住無聊,等等。家長要讓孩子做好思想準備,并讓孩子清楚不論遇到什么困難,爸爸媽媽都會和他一起面對。
一旦學習開始,家長就應該設法幫助孩子堅持下來。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家長要冷靜地尋找原因,要多與老師溝通。對孩子,家長既不要責怪,更不能遷就,而是以鼓勵為主,幫孩子渡過難關。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敗,但這不是放棄的理由。
對學齡前兒童,學習任何一種才藝都應該以提高綜合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為目的,家長要清醒,不要和別人攀比,更不能想著學了某種才藝能出人頭地、在高考時獲得加分。
請保持無功利傾向、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學習,這種氛圍更有利于孩子持之以恒。
當然不是了,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即使在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們還是有可能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孩子不適合。
和開始學習時一樣,在放棄學習前也要花時間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放棄,不要讓孩子感覺這是一個草率的決定,而要讓孩子清楚我們已做了足夠多的努力,并非因為一時的挫敗選擇放棄。家長們大可不必認為之前的金錢和時間都白白浪費了,3~6歲的孩子本來就應該盡可能地接觸、感受新鮮事物。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家長也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所在。
心理學小貼士:自身蘊藏的力量
我們應該對孩子充滿信心,相信他們在必要的時候有足夠的能力接受挑戰(zhàn),相信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身蘊藏的力量。當孩子遇到困難產(chǎn)生挫敗時,他們可能會對父母抱怨:“這真是太難了,我覺得我永遠學不會……””我不要繼續(xù)學了……”這時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傾聽,因為大多時候,孩子只是在傾訴情緒,應讓他們充分排解情緒。此時的孩子可能只是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作為安撫。
家長相信孩子的潛力,孩子才會相信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