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紅 (云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
少數(shù)民族預科教育在高中與???、本科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和銜接作用,屬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特殊層次。預科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來自不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
由于不同地區(qū)的教育水平高低不一、參差不齊,再加上不同民族母語的口音影響,導致預科學生學習上存在著特別明顯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在英語學習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水平參差不齊、語調(diào)五花八門,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懸殊相當大,課堂上隨時存在“優(yōu)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狀況。隨著學業(yè)難度的增加,水平參差不齊現(xiàn)象會越來越明顯,最終導致兩極分化。在短短一年的預科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必須找出預科英語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在預科階段,班級中存在著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高考英語成績130 多分的優(yōu)等生,也有高考英語成績僅有20~30 分的差生。有同學能夠完全輕松自如地自學教材上的英語課文,課堂上能對答如流,課后練習都能獨立完成。有同學的英語水平可能只是初中生水平,碰上要填寫單詞的地方,即使是最簡單的初中階段的單詞,甚至是小學階段的單詞,老師一個一個字母地拼讀,他都不能寫出來,更不要說高中階段所的單詞了。這樣就導致老師上課不好把握,教材上的內(nèi)容,如果一個個單詞、短語或者每一個句子都詳細講解,講得太精細,基礎較好的學生聽得不耐煩,味同嚼蠟,因為這些他們大部分都已經(jīng)懂了;講得太簡略,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如同聽天書,云里霧里,根本就沒辦法跟上老師的進度,越聽越想睡覺。這樣,老師上課有點無所適從,看到基礎較好的學生愛聽不聽的樣子就想加快點講,略講一些基礎知識,增加點深層次的知識,爭取喂飽他們;但是看到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一問三不知,滿臉迷茫,而且還昏昏欲睡的樣子。讓老師有點不知所措,久而久之,教師本人的興趣也逐漸削弱了。
雖然在開學伊始,科任教師都會花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對26 個字母、國際音標等最簡單的英語基礎知識進行復習,可是只要一上英語課,幾乎每節(jié)課都還是要進行單詞糾音工作。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讀音問題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總是存在在詞尾加音,對于以輔音結(jié)尾的單詞,總是讀的不是干脆利索,詞尾總要加音。這可能源于小學階段讀語文課文喜歡拖音,拉腔做調(diào)。其次,由于地方口音的緣故,再加上少數(shù)民族語言自身的一些讀音規(guī)則,導致很多音標讀不準確。再次,面對有些需要變音的單詞,根本分不清清輔音的變音規(guī)律。
語法知識非常薄弱,高中階段,大部分同學只注重做習題,很多題目可能就是背答案,根本就不去分析短語應用、語法規(guī)則、句子結(jié)構(gòu)。而且,有些語法知識單獨用起來可能還問題必答,只要涉及多種語法知識一起運用的時候,那就更加混亂了。尤其是句型結(jié)構(gòu)方面的語法,有些學生連漢語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這些最基本的成分都無法找出來,看到英語句子更是分不清了。每當講到賓語從句、定語從句,大部分同學都只是知道有這些句型,根本就分不清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又有何區(qū)別,更談不上去應用了,在造句、寫作文的時候,句子更是亂用。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1]分層教學則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學生個體的分層。根據(jù)學生高考城,再結(jié)合其口語水平,按成績的優(yōu)、中、差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中間層學生大約占六成左右,兩頭層學生各占兩成左右。第二,教學目標的分層,依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體特點,按照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出了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第三、教學內(nèi)容的分層,教學內(nèi)容應該難度和梯度方面做相應的調(diào)整和組合,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做到“分合”有序、動靜結(jié)合。第四、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師應遵循由易到難,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分差異、有層次地進行。第五、練習測試的分層,按學生層次進行課堂練習,布置作業(yè),培養(yǎng)其思維與解題的能力,最終分層設置測試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學,學有所得。第六、教學評價的分層,在堅持承認學生差異性的原則下,用多種形式的反饋,對各層次學生予以不同的評價,讓學生學會把自己的縱向成績進行比較。[2]
任何一門外語教學離不開語法教學,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外語教學的產(chǎn)生催生了語法教學的誕生。首先,關于教材,語法教材必須在具有可思性的同時,兼具趣味性,內(nèi)容生動活潑、趣味無窮、與時俱進、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語法教材,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興趣,調(diào)動其積極參與。其次,關于內(nèi)容,語法教學內(nèi)容切忌千篇一律,形式單一,教學重、難點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隨著學生水平層次、年齡、教學目的而改變,而且應該不斷更新、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再次,關于課堂,語法教學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輕松活躍、精講多練,讓學生盡可能多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重在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使課堂活動成為學生自習、思索、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總而言之,在語法教學中,使知識講授與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jié)合,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習效率。[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事物,只要你對它有興趣,你就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科目感興趣,才會主動地、有效地進行學習,少數(shù)民族預科英語學習也不例外。興趣的培養(yǎng)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尤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些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體的交際情景中才能獲得。教師就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和目標,讓學生去展示和達到。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組織一個小品、一個短劇、一個節(jié)目,然后上臺表演: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演唱英語歌曲、閱讀英語課文讀物、聽懂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英語短文;還可叫學生在課上做雙人練習、小組競賽、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這樣一些活動。這些活動一是可以是學生放松精神,改變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二又可滿足學生學習語言、創(chuàng)造語言、運用語言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4]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jié)構(gòu),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5]多媒體教學形式廣泛,大量生動有趣、自然實用的教學情景,都可以通過音頻、視頻、游戲、語音識別等手段虛擬出來,這樣的課堂各種活動栩栩如生,生動有趣,對學生有吸引力。它既可以及時融匯最新的英語教育理念以及最新的英語教學成果,保證了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念的及時更新,也可以實現(xiàn)聽力、語感、發(fā)音、閱讀、寫作、詞匯、語法等多層次綜合應用能力的學習和考核在一堂課上同時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大大降低了以往的授課者主觀因素影響,多媒體模式給英語教學、練習、考試都帶來豐富多彩的形式變化,從而使英語學習過程更容易在愉快中度過,達到大學預科英語教育的人性化目標。[6]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課后也要對少數(shù)民族預科學生進行英語熏陶,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聽英文歌曲,一堂四十五分鐘的英語課講下來,光講語法、詞匯等,絕對會枯燥無味,很多學生聽得會力不從心,從而導致學生們心生厭倦,此時,為了給學生減壓,也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最后的幾分鐘里,給學生欣賞幾首英文歌,這樣學生就會精神振奮。②看英文電影,學生看英文電影時,既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差異,又能真實有趣地了解當?shù)厝苏f話的俚語和習慣用語,還能感受到西方人的熱情開朗和積極樂觀??赐暧⑽碾娪昂螅寣W生寫一篇小短文,談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描述影片中某個片段等等,形式不限,然后再對他們的小短文進行評比,對優(yōu)秀的小短文適當給予獎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7]
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同時,通過各種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步縮小學生水平之間的差距,預科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各種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英語教學質(zhì)量也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