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超年 (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謝河鎮(zhèn)謝河小學)
學會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即小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引下按照作文的要求,用書面語來反映某種事物或事理、表達某種情感,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一般情況下,寫作大致分為三個步驟:收集資料,構(gòu)思提綱,完成表述。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三步中最難的就是收集資料,也就是寫作素材。沒有寫作素材,對小學生來說,作文將是一件特別頭疼的事,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寫作水平難以提高,還會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說教會學生如何有效積累寫作素材,是解決小學生寫作難的關(guān)鍵??墒侨绾尾拍苡行Хe累寫作素材呢?
寫作需要字、詞、句的積累,所以對小學生來說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在為寫作做積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結(jié)構(gòu),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二年級學生看圖說話,要求說清楚誰在哪里?干了什么?就已經(jīng)達到要求,對語文素養(yǎng)好點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把新學過的詞語運用到說話中,如果能用進去兩個詞語,教師就應該表揚,鼓勵更多的學生嘗試詞語的活學活用,這樣不僅積累了詞語,而且還豐富了作文的語句,有效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樣寫作素材的積累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們持之以恒。而寫日記無疑是最佳積累素材的方法。通過寫日記,學生不僅可以把每天學校里組織的活動、趣事寫下來,還可以通過觀察上下學的路上、家里發(fā)生的一些變化或現(xiàn)象來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堅持、學會了觀察、學會了留意身邊事物的變化,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讓自己的文章內(nèi)容如生活一樣豐富多彩。
寫作素材的積累離不開多閱讀,課內(nèi)文章熟讀,課外名著反復讀將是我們寫作的“活水源頭”。同時“不動筆墨不讀書”,可見在讀書時需要勤動手,做好閱讀筆記,將是我們寫作的最佳素材。那么筆記應該記什么呢?常見的有摘錄法,即把文章中你覺得或公認的好詞、好句等摘錄下來,但是摘錄只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隨時寫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哪怕只有一句話也要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可能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但是注意引導,學生還是可以簡單的進行練習,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斷提高,也就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亦是如此。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身邊的一些人和事、一些現(xiàn)象、人物的經(jīng)典對話,神態(tài)動作等;自然界的花開花落;社會上的一些奇聞異事,國內(nèi)外的一些新聞,都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寫作素材。并且這些寫作素材是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是最容易觀察和感受到的,也是最能寫出真情實感。當然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時政,我們的作文也會是一篇內(nèi)容貼近生活、標新立異的文章。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每個學生寫作的基礎,想要學生做到“薄發(fā)”,那就必須先“厚積”。引導小學生從積累詞語開始,認真閱讀,敢于抒寫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措施。教師只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人,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學生的作文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當然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他們打開創(chuàng)造思維的鑰匙,學生的作文也就變得構(gòu)思巧妙、言之有物、言辭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