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蕾
【摘要】 目的 探究抗核抗體(ANA)、抗核抗體譜(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意義。方法 選擇40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4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 對比兩組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各檢測指標陽性檢出率。結果 觀察組ANA陽性檢出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NAs檢測中, 觀察組抗nRNP/Sm抗體、抗Sm抗體、抗Ro-52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抗ds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Rib-P抗體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7.50%、22.50%、57.50%、55.00%、12.50%、22.50%、17.50%、32.50%, 均高于對照組的0、0、2.50%、0、0、0、2.5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抗Scl-70抗體、抗CENP-B抗體、抗組蛋白(Histone)抗體、抗PM-Scl抗體、抗PCNA抗體、抗AMA-m2抗體陽性檢出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免疫球蛋白G(IgG)、C3、C4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7.50%、55.00%、62.5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陽性檢出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均具有較高的診斷意義, 值得推薦。
【關鍵詞】 抗核抗體;抗核抗體譜;補體;免疫球蛋白;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檢測;診斷意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46
由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早期活動性損傷可以逆轉, 一旦患者病情轉為慢性損害, 即無法逆轉, 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因此對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而言, 提高早期診斷率, 盡早對患者進行治療十分必要[1, 2]。但是由于該疾病臨床表現(xiàn)十分復雜, 很多患者早期臨床表現(xiàn)并不典型, 因此容易發(fā)生漏診、誤診等情況。相關研究證實ANA、ANAs、補體以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標在該疾病診斷中均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3]為此在本文中, 對本院收治的40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開展研究, 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0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4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學會中關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準, 所有受檢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45.8±6.4)歲。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34~68歲, 平均年齡(45.7±6.5)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接受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
1. 2. 1 使用儀器 采用德國歐蒙公司生產(chǎn)的配套試劑與相關儀器進行ANA、ANAs檢測, 使用貝克曼庫爾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盒進行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
1. 2. 2 檢測方法 抽取80例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標本, 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離心處理, 展開檢測。其中, ANA檢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 ANAs檢測采用免疫印跡法, 補體和免疫球蛋白則采用速率散射法進行檢測[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各檢測指標陽性檢出率。其中ANAs檢測指標包括:抗nRNP/Sm抗體、抗Sm抗體、抗Ro-52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抗Scl-70抗體、抗CENP-B抗體、抗ds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Histone抗體、抗Rib-P抗體、抗PM-Scl抗體、抗PCNA抗體、抗AMA-m2抗體。補體檢測指標包括:C3、C4。免疫球蛋白檢測指標包括:IgG、IgA、IgM。將各項指標檢測結果高于或低于檢測正常值時, 則視為檢測陽性[4]。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ANA、ANAs各檢測指標陽性檢出率對比 觀察組ANA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NAs檢測中, 觀察組抗nRNP/Sm抗體、抗Sm抗體、抗Ro-52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抗ds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Rib-P抗體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抗Scl-70抗體、抗CENP-B抗體、抗Histone抗體、抗PM-Scl抗體、抗PCNA抗體、抗AMA-m2抗體陽性檢出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免疫球蛋白、補體各檢測指標陽性檢出率對比 觀察組IgG、C3、C4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IgA、IgM陽性檢出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屬于慢性進行性疾病, 患者機體會產(chǎn)生大量自身抗體以及免疫復合物, 會對患者的多個器官、系統(tǒng)產(chǎn)生傷害, 并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
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中, ANAs屬于常規(guī)檢測項目之一, 這是由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存在大量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 而補體則隨著消耗呈現(xiàn)下降趨勢, 與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6]。
抗dsDNA抗體與抗Sm抗體均屬于臨床上明確指出的免疫性指標, 但是部分研究表明該指標雖然具有良好的陽性檢出率, 而且特異性較高, 但是缺乏靈敏度[7, 8]。在本次研究中, 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采用ANA、ANAs、補體、免疫球蛋白檢測后, 發(fā)現(xiàn)患者的補體C3、C4、抗Ro-52抗體、抗SSA抗體陽性檢出率均高于50%, 但是部分研究顯示上述指標特異性較差, 在其他免疫系統(tǒng)性疾病中同樣具有陽性率, 而且在健康體檢人群中, 出現(xiàn)1例陽性率, 可以導致誤診發(fā)生。此外, 抗Rib-P抗體、抗nRNP/Sm抗體以及抗核小體抗體中陽性檢出率高于健康人群, 而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可以作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檢測指標[9, 10]。
總之, 對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而言, 受到其自身病情影響, 采用單一的檢測指標并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故而應將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 從而提高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疾病診斷率, 并降低誤診、漏診率, 對患者治療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煒煊, 朱嫦琳. 血清補體及免疫球蛋白檢測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中的應用. 現(xiàn)代醫(yī)院, 2017, 17(3):441-443.
[2] 楊志鵬, 劉紅, 王昌敏. 血清指標的實驗室檢查在狼瘡腎炎診療中的應用進展. 中國綜合臨床, 2017, 33(1):83-87.
[3] 唐代明.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免疫檢查分析.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 37(12):1708-1709.
[4] 周曄, 冷俊, 施利琴, 等. 自身抗體聯(lián)合體液免疫檢測在SLE中的應用價值.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5, 22(6):503-505.
[5] 李牧, 王芳, 唐之儉, 等. 抗核抗體譜檢測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價值研究.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8, 39(20):2545-2547.
[6] 陳藝心, 張志成, 潘鋒. 抗核抗體譜、補體和免疫球蛋白檢測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意義.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8, 15(8):1061-1063.
[7] 華紅, 胡海波, 李靜. 抗核抗體與抗核抗體譜聯(lián)合檢測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11):149-150.
[8] 張興宗, 林云, 鄒映東, 等. 自身抗體和補體檢測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中的應用. 醫(yī)藥前沿, 2016, 6(26):224-225.
[9] 王許娜, 尹光輝, 田浩, 等. 自身抗體和補體C3、C4聯(lián)合檢測在SLE診斷中的意義.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4(19):2807-2808.
[10] 張興宗, 林云, 鄒映東.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自身抗體與補體檢測結果分析.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23):3354-3356.
[收稿日期: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