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成 顏世猛 黃雪 覃曉峰
【摘要】 目的 探討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手指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 74例顯微外科治療的手指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7例。對照組采用指固有島狀皮瓣修復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總主動活動度(TAM)優(yōu)良率、傷指感覺恢復評分、血液循環(huán)優(yōu)良率。結果 觀察組TAM優(yōu)良率為94.59%,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3個月,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均高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液循環(huán)恢復優(yōu)良率為97.30%, 高于對照組的83.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手指缺損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有效提高傷指功能及感覺恢復水平,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手指缺損;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38
手指缺損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皮膚軟組織缺損類型, 皮瓣修復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 通過保留殘留指長度, 重建和恢復手指外觀、感覺和功能。臨床可供選擇的皮瓣修復種類較多, 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是一種理想的修復方法, 皮瓣切取方便、不犧牲主要動脈、對供區(qū)損傷小, 通過皮瓣切取后剔除部分脂肪組織, 結扎靜脈間細小交通支, 能夠改善皮瓣的靜脈回流, 促進皮瓣成活, 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手指缺損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顯微外科治療的74例手指缺損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指缺損診斷標準, 均為手指皮膚缺損, 無骨質顯露, 皮膚缺損面積在1.0 cm×2.0 cm~2.5 cm×2.0 cm;其中, 沖壓傷36例、電鋸傷22例、切削傷16例;受傷手指:示指29例、中指41例、環(huán)指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7例。觀察組男22例, 女15例;年齡26~65歲, 平均年齡(37.9±9.2)歲。對照組男21例, 女16例;年齡24~64歲, 平均年齡(37.1±9.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采用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術治療, 常規(guī)臂叢阻滯麻醉, 皮膚缺損區(qū)消毒清創(chuàng), 若伴有肌腱斷裂或指端骨折, 給予復位固定, 選擇受區(qū)動脈、靜脈、神經。選擇同側前臂H型靜脈區(qū), 并標出2條皮瓣近端順行靜脈, 選擇口徑較小的為動脈化靜脈, 另外的為吻合靜脈。在顯微鏡下結扎靜脈及動脈化靜脈之間交通支, 大的H型交通支結扎為近動脈化靜脈3/10處。將皮瓣與受區(qū)動靜脈、神經分別吻合。必要時進行橋接修復;供區(qū)皮瓣直接縫合, 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2]。
1. 2. 2 對照組 采用指固有島狀皮瓣修復術治療, 臂叢阻滯麻醉, 常規(guī)清創(chuàng), 取手指中節(jié)的背側皮瓣, 皮瓣面積需大于缺損面積, 皮瓣側緣小于手指側中線位, 軸心線平行于傷指的縱軸, 遠側邊緣為三角形, 在皮瓣轉位后可降低蒂部的壓力;切取皮瓣時解剖指固有神經的脊側支, 從皮緣向近端游離5~6 mm后切斷, 使皮瓣內包含指固有神經背側支, 解剖真皮與伸肌腱周膜的淺面, 形成筋膜蒂, 在缺損區(qū)創(chuàng)緣至軸點間做一切口, 通過游離的供皮瓣蒂, 查看皮瓣血運情況, 良好則進行轉位, 連接指固有神經的背面和創(chuàng)指固有神經的斷端, 縫合皮瓣, 紗布包扎并固定[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TAM手部肌腱修復后功能活動標準判定術后3個月的手指功能。優(yōu):傷指的活動范圍恢復正常;良:傷指的活動范圍超過健側的75%;中:傷指的活動范圍超過健側的50%;差:傷指的活動范圍小于健側的50%[4]。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②采用英國醫(yī)學會研究會評定標準評估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傷指感覺功能恢復情況, 總分20分, 評分越高則感覺功能越好。③采用傷指血液循環(huán)恢復判定標準評定傷指血液循環(huán)恢復情況。優(yōu):皮膚色澤、溫度均恢復正常;良:色澤稍差、溫度略低, 略有怕冷, 無需特殊保護;中:膚色蒼白或發(fā)紺、溫度發(fā)涼、怕冷、需要保護;差:膚色灰暗或發(fā)紺, 極度怕冷, 冷天不敢外露, 需要保護[5]。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TAM優(yōu)良率比較 觀察組TAM優(yōu)良率為94.59%,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傷指感覺恢復評分比較術前,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3個月,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均高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血液循環(huán)恢復優(yōu)良率比較 觀察組血液循環(huán)恢復優(yōu)良率為97.30%, 高于對照組的83.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手指缺損可供選擇的修復方式較多, 如直接縫合、鄰指皮瓣、島狀皮瓣、V-Y推進皮瓣等, 各具優(yōu)缺點, 療效尚不能令人滿意。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是近年來臨床應用較多的一種手指缺損修復方法, 其優(yōu)勢較為明顯:①術式操作簡單, 皮瓣的選取不會損傷主干動脈, 能在修復組織缺損的同時修復動脈缺損;②皮瓣不易出現血管危象, 且發(fā)生皮瓣壞死的幾率較低;③取前臂皮瓣, 其內包含皮神經、掌長肌腱, 對于合并神經、肌腱缺損也能修復, 且皮瓣供區(qū)可直接縫合, 無需植皮;④不倒置靜脈血管逆瓣膜吻合, 以免增加供血阻力及減少血流量, 而是盡可能多的吻合回流靜脈, 以增加回流血量[6]。但值得注意的是, 此皮瓣切取面積有限, 最大不超過2.5 cm×2.5 cm, 若超過這一面積,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而且此皮瓣修復對顯微技術操作水平要求較高, 操作難度較鄰指皮瓣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TAM優(yōu)良率為94.59%,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3個月, 兩組患者的感覺恢復評分均高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液循環(huán)恢復優(yōu)良率為97.30%, 高于對照組的83.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動脈化靜脈微形皮瓣修復手指缺損的臨床效果確切, 外形、功能及感覺修復效果好,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靖, 陳情忠, 李雙,等.改良動脈化靜脈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9, 33(4):1-4.
[2] 郭征東, 陳金, 鮑晶晶,等.微型動脈化靜脈皮瓣修復45例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療效研究分析.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8, 23(6):1128-1131.
[3] 葉智江, 林賢杰, 項大業(yè),等.腕部動脈化靜脈分流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5, 38(5):474-476.
[4] 耿成龍, 林志雄, 王萬珍,等.前臂遠段掌側動脈化靜脈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21例臨床觀察.山東醫(yī)藥, 2016, 56(12):108-109.
[5] 李瑞華, 王海濱, 高燕新,等.動脈化靜脈皮瓣修復手指復合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13, 19(2):125-127.
[6] 江起庭, 馮明生, 江志偉,等.改良動脈化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1, 25(4):295-297.
[收稿日期: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