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萬載縣第二小學
語文課是規(guī)范學生語言,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語言認知和表達事物的重要課程,小學生因為剛剛從童稚進入規(guī)范學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很弱,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困難重重。而情境教學在課堂上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情境教學法作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明顯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課堂氛圍更活躍,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促進作用。我們學校是鄉(xiāng)村小學,教學條件艱苦,但語文教研組克服困難,立足學校實際,用“土方法”創(chuàng)新運用情境教學手法,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均得到明顯的提高?,F(xiàn)總結提煉我們的做法和一些感悟,與廣大鄉(xiāng)村小學語文教師交流。
以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作為學生情感上的切入點,并通過實際經(jīng)驗來探究課文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積累經(jīng)驗,運用經(jīng)驗,也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農(nóng)村的很多種植物可以運用到相關的課文教學當中,例如楊柳、松樹、蘆葦、荷花、仙人掌以及蒲公英等都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大自然的過程中學習。如在《爬山虎的腳》這一課中,雖然很多學生都見過爬山虎,但并未仔細觀察和思考過。對于課文細節(jié)描寫的地方,如“莖葉長葉柄的反面”究竟是指什么位置?“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長的像蝸牛的觸角呢”等等,這些問題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我是通過帶著學生去現(xiàn)場,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講一講所觀察到的,所體會到的,讓他們在生活中體會樂趣。這樣不僅突破了教學重難點,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時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景,可以使學生對一篇課文有期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應該明白,如果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學習,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充實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一個較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需要運用實物、錄音、錄像演示等手段來講述有趣的故事。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鄉(xiāng)村小學,顯得更為重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注重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自主性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小孩子天性愛玩,太過于沉悶的教學氛圍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而情境式教學就顯得猶為重要。
如課文《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創(chuàng)設了小動物們的談話情境,讓學生了解大象想讓耳朵豎起來的原因。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這句話的意思。這篇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學生易于理解。結合生活實踐,由談話導入“有沒有同學去過動物園”“在那里你都見過哪些動物”?結合課文,播放大象視頻,帶學生進一步了解大象,在圖畫面前能讓學生會感受得更真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課文。這樣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塑造出音樂形象。音樂語言與文字語言一樣,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彩色的夢》這篇課文充滿“童心”,這是一首美麗生動、充滿神奇想象的詩歌,富有生活色彩?!拔摇庇盟鼈兙幙椓艘淮蟀巡噬膲?,夢里有大塊的草坪、太多的野花、大片藍色的天空……多么美的夢境,多么奇妙的想象,切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能力,會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播放美妙的音樂伴隨學生朗讀,將學生引入到意境中去,讓他們更好地體會作者所寫的美,將這篇課文朗讀得更富有韻律,也更美。但要注意,選取的音樂與教材語言須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體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上要和諧、協(xié)調。
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適宜的情境教學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出色的情境,對教師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為真正激活語文課堂而不斷努力。
幾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離開了教學情境,也就難以開展教學,對于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師來說,小孩子天性愛玩,如果離開了情境教學,就會變成教師講、學生聽,使課堂太過于沉悶,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為鄉(xiāng)村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條件相對落后,要讓學生真正走入課堂,走入文本,只有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活用教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