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鄰家吹笙
[唐]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由多根簧管組成,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宛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
詩人郎士元把聽覺、視覺、感覺融合起來,有力地表現(xiàn)出笙樂的美妙。首句是說笙曲似從天降,極言其超凡入神,當然這是詩人的想象,實際上這樂曲是從隔壁鄰家傳來的。曲動人心,詩人想窺探個究竟,然而“重門深鎖無尋處”,令人產生深深的悵惘和更強烈的憧憬。由此激發(fā)了詩人絢麗的幻想——“疑有碧桃千樹花”,這句其實也象征著笙曲的明媚、熱烈、歡快。
夜 箏
[唐]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其音色優(yōu)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因此深受大眾的喜愛。
詩句一開始就寫到一名女子在夜間彈箏,也許是想起了傷心的往事,女子垂首低眉,臉上有一絲愁容。忽然弦聲凝絕、柔指輕頓,可能是愁悶的心緒讓她無法再彈,也可能是她想給聽者留下余味,而這片刻的寧靜仿佛訴說出了千萬重的深情。
詩人沒有正面描寫彈箏女高超的彈箏技巧和悠揚的樂曲聲,不過能夠讓演奏者自我沉迷,且引出聽者萬種深情的樂曲,應該是玄妙絕倫的。
聽蜀僧浚彈琴
[唐] 李 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是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有幾千年的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
詩歌從演奏之人寫起,蜀僧抱著綠綺古琴,從峨眉山而來,好像專為我而彈。接下來詩人由聽琴的感受來寫演奏者技藝高超。琴聲響起,始如萬壑松濤澎湃,磅礴激越,繼而如山泉叮咚,清新悅耳。詩人聽得心醉神馳,忘記了時間,心中的愁苦如被流水沖刷,剩下一片清澈、明凈。琴聲裊裊,余音不絕,與遠處的鐘聲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