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霞, 高 平, 李 棟, 郝旺林, 何 真
(1.呂梁學院生命科學系,山西呂梁 033000; 2.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銀杏(Ginkgobiloba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別稱白果、公孫樹、鴨腳樹、蒲扇[1-3],素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稱,為中國獨存的珍稀名貴樹種[4-6]。銀杏及其愈傷組織中含有黃酮、雙黃酮等黃酮類化合物[7],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獨特療效[8-9],因此銀杏葉提取物及其制劑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3]。自然條件下,銀杏葉中黃酮含量也較高[10]。但銀杏栽培需要大量面積,生長周期長,且易受多種外界條件影響[11-12]。近年我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誘導的銀杏愈傷組織中也含有黃酮類物質(zhì),目前有利用銀杏愈傷組織的細胞懸浮培養(yǎng)來生產(chǎn)黃酮類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13-15]。從愈傷組織中提取黃酮類物質(zhì),能有效縮短生產(chǎn)周期,滿足工業(yè)化生產(chǎn)需要[1],對黃酮類物質(zhì)生產(chǎn)量提高和加工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銀杏葉片、葉柄、樹皮等外植體均采自呂梁學院校園內(nèi)銀杏樹。
采用L9(34)正交設計表選擇最適合外植體的消毒配比,外植體(A)選擇葉片、葉柄、樹皮。將10%次氯酸鈉消毒時間(B)設計為3個梯度3、6、9 min,將75%乙醇消毒時間(C)設計為3個梯度分別為40、50、60 s(表1)。
表1 外植體和消毒時間的正交設計因素和水平
采用L9(34)正交設計表選擇誘導銀杏愈傷組織最適宜激素種類和濃度配比,KT水平設置為0、0.2、0.4 mg/L,6-BA水平設置為0.5、1.0、1.5 mg/L,2,4-D水平設置為0、0.5、1.0 mg/L(表2)。
表2 誘導愈傷組織的正交設計因素和水平
采用L9(34)正交設計表選擇愈傷組織增殖最適宜激素濃度配比,KT水平設置為1.0、1.5、2.0 mg/L,6-BA水平設置為0.5、1.0、1.5 mg/L,2,4-D水平設置為0.0、1.0、2.0 mg/L,NAA水平設置為0.5、1.0、1.5 mg/L(表3)。
表3 愈傷組織增殖的正交設計因素和水平
應用十字交叉法隨機取樣愈傷組織,放置在60 ℃電熱鼓風干燥箱中烘干至恒質(zhì)量;把烘干的愈傷組織置于研磨器中研磨成粉末,在冷凍箱中冷凍保存?zhèn)溆谩?/p>
用醇提法[16]提取愈傷組織中的雙黃酮;以蕓香苷為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17-18],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19-20]測量雙黃酮的含量。
存活率=存活的外植體數(shù)/接種的外植體數(shù)×100%;
愈傷組織誘導率=誘導產(chǎn)生愈傷組織的個體數(shù)/存活個體數(shù)×100%;
愈傷組織增殖倍數(shù)=(培養(yǎng)30 d后裝有愈傷組織培養(yǎng)皿質(zhì)量-取出愈傷組織培養(yǎng)皿質(zhì)量)/(接種愈傷組織后培養(yǎng)皿質(zhì)量-接種前裝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質(zhì)量)。
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處理。
蕓香苷標準曲線方程為:y=0.062 4x+13.943 6;雙黃酮得率依據(jù)梁文惠等的方法[18]計算。
由表4可知,葉片作為外植體成活率明顯高于葉柄和樹皮。10% NaClO消毒時間6 min成活率明顯高于3 min和 9 min,說明10% NaClO消毒時間過長和過短都不利于外植體的成活。75%乙醇消毒時間為40 s成活率高于50 s和 60 s,說明乙醇消毒時間不宜過長。又經(jīng)極差分析可知,外植體、10% NaClO、75%乙醇的成活率極差分別為13.36、26.75、9.30百分點,因此,影響外植體成活的主次關系為:10% NaClO>外植體>75%乙醇。由此可得到最優(yōu)水平組合為A1B2C1,即外植體為葉片、10% NaClO消毒時間為6 min,75%乙醇消毒時間為40 s。
表4 不同消毒時間外植體成活率L9(34)正交試驗結(jié)果
將上述最優(yōu)消毒條件組合進行一次驗證試驗,得到外植體成活率為84.21%,高于表4中所有9組試驗的成活率,故確定最優(yōu)試驗組合為A1B2C1。
由表5可知,0.2 mg/L的KT誘導率均高于不加KT和0.4 mg/L KT,說明KT濃度過低和過高都不利于誘導愈傷組織。1.0 mg/L 6-BA誘導率高于0.5 mg/L 6-BA和 1.5 mg/L 6-BA,說明適宜的6-BA濃度有利于誘導愈傷組織。1.0 mg/L 2,4-D誘導率高于0.5 mg/L,說明要誘導愈傷組織2,4-D濃度不能過低。經(jīng)極差分析可知,KT、6-BA、2,4-D的誘導率極差為11.11、8.89、15.55百分點,因此,影響愈傷組織誘導的主次關系為:2,4-D>KT>6-BA。由此可得到最優(yōu)水平組合為D2E2F3,即0.4 mg/L KT、1.0 mg/L 6-BA、1.0 mg/L 2,4-D。
表5 不同激素濃度對愈傷誘導率L9(34)正交試驗結(jié)果
設計的9組試驗中5號試驗與理論最優(yōu)組合吻合,故不用再做對比試驗,最優(yōu)組合為5號試驗,即D2E2F3。
由表6可知,1.5 mg/L KT的增殖倍數(shù)均高于1.0 mg/L KT和2.0 mg/L KT,說明KT濃度過低和過高都不利于愈傷組織增殖。1.0 mg/L 6-BA增殖倍數(shù)高于0.5 mg/L 6-BA和1.5 mg/L 6-BA,說明適宜的6-BA濃度有利于愈傷組織增殖。2.0 mg/L 2,4-D增殖倍數(shù)高于不加和加1.0 mg/L 2,4-D,說明愈傷組織增殖的2,4-D濃度不能過低。1.5 mg/L NAA增殖倍數(shù)高于0.5 mg/L和1.5 mg/L NAA,說明愈傷組織增殖NAA濃度也不能過低。經(jīng)極差分析可知,KT、6-BA、2,4-D、NAA的增殖倍數(shù)極差為1.08、0.18、0.28、0.17,因此,影響愈傷組織誘導的主次關系為:KT>2,4-D>6-BA>NAA。由此可得到最優(yōu)水平組合為G2H2I3J3,即:1.5 mg/L KT、1.0 mg/L 6-BA、2.0 mg/L 2,4-D、1.5 mg/L NAA。驗證試驗結(jié)果表明:該組合條件下的愈傷組織增殖倍數(shù)為2.92,高于設計的9組試驗的增殖倍數(shù),可以確定該組合為最優(yōu)條件。
試驗結(jié)果表明,愈傷組織中雙黃酮在波長260 nm處有最大吸收峰,與雙黃酮標準樣品的吸收峰波長在60 min出峰,峰形尖銳而且沒有雜峰。樣品在相應的時間段內(nèi)也出峰,與標準樣品出峰時間基本吻合。由標準曲線、峰面積,對標樣濃度計算相關系數(shù)為0.9962,相關性好。參照蕓香苷標準曲線算得的雙黃酮得率為15.62 mg/g。
表6 不同激素對愈傷組織增殖L9(34)正交試驗結(jié)果
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對成活的外植體沒有進行脫毒檢測,再后期的繼代增殖中容易爆發(fā)大范圍的感染。對于外植體消毒試驗應該對試驗過程產(chǎn)生的各種微生物進行分離純化,鑒定微生物的種類和分析微生物產(chǎn)生的原因。
在正交試驗中2,4-D的濃度沒有篩選出最佳濃度,在后期的試驗中應對其設置多個濃度梯度進行單因素試驗,篩選出2,4-D的濃度對誘導愈傷組織的最佳濃度,這樣試驗才更具完整性和精確性。
愈傷組織雙黃酮的得率比自然條件下葉片的得率高,但與鄧祥宜等的得率[21]有差別。可能與愈傷組織的生長增殖的速率和繼代次數(shù)有關,也可能與雙黃酮的提取條件有關。在后續(xù)的試驗中應進一步研究不同時期的愈傷組織和增殖代數(shù)對雙黃酮含量的影響和提取條件的優(yōu)化。
用銀杏愈傷組織提取雙黃酮的提取率比較高[21],而且比用銀杏葉提取雙黃酮提取率要高得多[22]。這樣可以打破季節(jié)的束縛,也可以提高雙黃酮的獲得量,可以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