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艷,張 英,黃遠淑,劉小麗,羅珊珊
(貴州省遵義市中醫(yī)院,貴州 遵義563200)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統(tǒng)嚴重損害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慢性傳染病。2011年11月30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400萬人攜帶HIV。自1985年AIDS傳入我國以來,在我國的流行經歷了傳入期(1985—1988年)、擴散期(1989—1993年)和增長期(1994年至今)3個階段,我國目前雖然仍是低流行國家,但局部地區(qū)和人群已進入高流行狀態(tài),性傳播感染比例超過90%,男性同性傳播上升速度尤其明顯,老年男性和青年學生感染AIDS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國報告現存活AIDS感染者及患者(HIV/AIDS)病例718270例[1]。貴州省自1993年發(fā)現首例AIDS以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報告現存活HIV/AIDS病例26688例,死亡9053例,疫情列全國第8位;遵義市截至2016年12月31日,報告現存活HIV/AIDS病例3289例,死亡824例,存活人數位居貴州省第2 位[2]。AIDS 目前不可治愈,病死率極高,隨著疫情發(fā)生率的不斷上升和疫情特點的變化,AIDS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嚴重危害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國內關于中藥對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較多,但藥膳對AIDS患者作用方面的研究較少,雖有部分經驗記載,但均未進行科學實驗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其研究現狀,為AIDS患者采用中醫(yī)藥膳治療及護理拓展新思路。
近年來,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方案用于治療HIV/AIDS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得以實現。但HAART 類藥物可導致免疫重建綜合征和HIV 變異、耐藥與體內線粒體DNA(mtDNA)突變,療效差異較大,且患者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和臨床療效[3-4]。研究表明,服用中藥可使患者CD4T 淋巴細胞保持穩(wěn)定或延緩下降速度,有效減輕HAART 藥物不良反應,有較好的輔助作用。但由于缺乏統(tǒng)一中醫(yī)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AIDS的療效評價標準及政府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管理機制,所以中藥治療AIDS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不強,研究發(fā)展緩慢。且受“是藥三分毒”傳統(tǒng)觀念、治療費用等因素影響,中藥在AIDS患者治療中接受度不高,覆蓋面較窄[5-8]。
食物療法又稱食治、食療,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特性調節(jié)機體功能,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一種治療方法。中醫(yī)食療學是在食療本草學基礎上充實、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其與藥物療法、針灸、推拿、氣功等學科都是中醫(yī)學的組成部分。食物療法的作用和藥物療法基本原理一致,主要表現在扶正與祛邪兩個方面?!秱浼鼻Ы鹨健な持巍分杏小笆衬莒钚岸才K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高濂在《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中提出“飲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飲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力強”。藥膳是從食療中分化出來的特殊形式的食療方式,其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科學調劑,將中藥與日常食物搭配,運用傳統(tǒng)烹調技術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治療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藥膳強調“膳”字,即以食物為主,配以少量藥物,既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心理,又能使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相輔相成,共同達到保健強身、治病延年的目的,對慢性疾病的調理治療尤為適宜[9]。
AIDS是一種嚴重的慢性傳染病,正氣的強弱在AIDS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IDS發(fā)病的內因是“正氣漸虛”,外因為“重感于邪”。正氣盛,則發(fā)病晚或病情較輕;正氣虛,則發(fā)病早且病情較重。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同性行為者、靜脈吸毒者等[10-11],上述人群生活起居失常、夜生活頻繁,睡眠不足易耗陽氣,房勞過度傷腎耗陽,吸毒者常處于興奮狀態(tài),陽氣耗損嚴重。目前國際上針對AIDS患者常采用抗病毒療法,若尚未進入該期患者過早使用抗病毒療法,臨床數據顯示存在生命質量下降、藥物相關毒性反應、耐藥性增加等問題。藥膳對慢性疾病的治療有較大作用,如果在AIDS感染者免疫力輕度至中度階段輔以藥膳,對HIV/AIDS 免疫功能重建有重要作用[12-15]。《圣濟總錄》記載補虛正氣粥為藥食同補的代表方,具有補正氣、療虛損、抗衰老的作用,應用于內傷勞倦、年老體弱、久病身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脾虛久泄、食欲不振等病證[16-18]。其中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以補虛為主,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抗菌作用[19]。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粳米味甘,性平,《千金方·食治》中說“粳米能養(yǎng)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中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yǎng)五臟、壯氣力的功效。
近年來,有學者對AIDS 的中醫(yī)藥治療關注度較高,但對藥膳在AIDS治療中的作用鮮有研究,建議在HAART 療法、中藥療法對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基礎上,研究藥膳對HIV/AIDS免疫重建的影響,以期達到提升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減少醫(yī)療資源浪費等作用,為AIDS治療及護理探索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