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偉 唐昌華 沈偉軍 廖春良 韋鳳舞楊光照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融水苗族自治縣桂豐種子經(jīng)營部,廣西 融水545300;2浙江勿忘農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3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融水545300)
再生稻是指在前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上的休眠芽,在適宜的養(yǎng)料、水分、溫度等條件下,使其休眠芽萌發(fā)再生蘗,并經(jīng)過較好的肥水管理后,正常生長,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生長時間短,投入人工和資金少,產(chǎn)出的大米品質更優(yōu),經(jīng)濟效益好。廣西融水縣的氣候條件適宜再生稻生長,再生稻為當?shù)剞r民增產(chǎn)增收增效提供了重要途徑。本文總結了中浙優(yōu)10號作再生稻種植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以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中浙優(yōu)10號作再生稻栽培,頭季稻于4月1日播種,4月26日移栽,8月6日收割,全生育期127 d;再生季9月25日始穗,11月5日收割,生育期92 d。
2017年融水鎮(zhèn)東華村達洞屯用中浙優(yōu)10號作再生稻示范種植1.4 hm2,頭季平均產(chǎn)量9 667.5 kg/hm2,再生季高產(chǎn)田塊產(chǎn)量6 120.0 kg/hm2;2018年示范種植7.2 hm2,8月7日由柳州市農業(yè)局、融水縣農業(yè)局組織專家現(xiàn)場驗收,頭季平均產(chǎn)量8 997.0 kg/hm2,11月2日對再生季現(xiàn)場驗收,平均產(chǎn)量6 825.0 kg/hm2。
融水屬于典型高寒山區(qū),再生稻在生長季節(jié)上又從高溫轉入低溫,灌漿期長,晝夜溫差大,出產(chǎn)的大米整精米率高,堊白粒少,堊白度小,直鏈淀粉含量、膠稠度適中,煮飯香氣彌漫,口感好,蛋白質含量高,特別是賴氨酸含量高。
2.1.1 嚴格選擇種植區(qū)域
再生稻兩季生長周期220 d左右,需選擇排灌方便、水源條件好、土質肥力中等、光照充足、海拔在500 m以下、無干旱的連片田塊進行種植。
2.1.2 適當早播,確保頭季和再生季最佳抽穗揚花期
根據(jù)融水縣當?shù)貧v史氣候資料記載,7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26℃~27℃,9月中下旬氣溫在23℃~24℃,有利于水稻抽穗揚花。根據(jù)中浙優(yōu)10號的生育特性,頭季稻安排在3月25日至4月1日播種最佳,早播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有利于延長頭季稻的營養(yǎng)生長期,既能達到頭季高產(chǎn),又能保證頭季按時(8月中旬)收割,給再生季出苗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促進再生季豐產(chǎn)。
2.1.3 培育多蘗壯秧
水稻高產(chǎn)看苗期,秧好半年禾,禾好多半谷。一是秧田低肥,每hm2施45%復合肥300 kg,于耙田前全田撒施。在毛廂面上施壯秧劑1包(0.2 kg),秧盤與大田比為1∶30。二是稀播,每hm2使用秧盤450個、播種11.25 kg。三是實行半旱化育秧,播種至“扶針”以露為主,現(xiàn)青后淺水廂面,以后保持廂溝有水,廂面濕潤。四是施好“斷奶肥”和“送嫁肥”,做到帶藥下田,施肥用藥時秧田保持3 cm水層防止肥料燒苗。壯秧標準:葉色青綠,根系發(fā)達,白根多、有彈性,播后返青快,低位分蘗多。
2.1.4 打好健壯豐產(chǎn)苗架
一是插足基本苗,每叢播2粒,每hm2播足105~120 萬苗,插植規(guī)格(16.5~30.0)cm×(20.0~26.5)cm,每hm2插足18.75~19.53萬叢。二是施足底肥,每hm2施45%復合肥450 kg。三是早施追肥,插后5~7 d,每hm2施尿素112.5 kg、氯化鉀90.0 kg,促早生快發(fā)。
2.1.5 科學管水
頭季稻做到深水活蔸,淺水分蘗,采用干濕交替灌溉,夠苗曬田,當總苗數(shù)達預期穗數(shù)的80%時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曬到風吹禾葉響,禾尖刺巴掌,稻苗略見黃時復水,并保持田間濕潤至幼穗分化。幼穗分化Ⅱ期灌淺水施穗肥,每hm2施氯化鉀105 kg,施肥后自然落干,干濕交替至破口期,抽穗揚花期保持一定水層,生長后期做到有水不見水、無水又不缺水,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以葉增重,并防治好病蟲害。在頭季收割前6~9 d灌淺水,每hm2施尿素90 kg、氯化鉀60 kg、“立發(fā)蔸”3.9 kg,為促進收割后再生芽整齊快速萌發(fā),需保證青稈活稈收割,注意施肥時田面有水,并在水稻葉片露水干后施用,避免灼傷功能葉。
2.1.6 適時收割,注意留樁高度
頭季稻85%~90%谷粒成熟時適時收割,可促進再生季抽穗整齊一致、穗大粒多、成熟一致。根據(jù)東華村達洞屯的地理條件,其海拔高度在130 m左右,留樁高度對比試驗結果顯示,頭季收割留樁14 cm為適宜留樁高度。留樁14 cm田塊9月25日始穗,主莖葉片數(shù)6葉,產(chǎn)量6 750 kg/hm2。收割時稻田要求較干,應割平、割齊,不能將稻樁壓入泥土,防止稻樁受損傷。
2.2.1 科學施肥,搞好田間管理
中浙優(yōu)10號頭季稻收后曬田2 d再灌淺水,在5 d內重施1次再生肥,每hm2施尿素112.5 kg、氯化鉀90.0 kg、45%復合肥150.0 kg,促使再生苗多,促大穗,健壯生長。為使長出3片葉的小分蘗苗變成有效穗,并保證再生稻抽穗整齊,成熟一致,提高結實率和增加千粒重,在再生稻抽穗35%~40%時,每hm2用花喜樂0.09 kg加磷酸二氫鉀3.0 kg,對水45 kg噴霧。
再生稻出齊苗后,采用干濕交替的管水方式,再生稻抽穗揚花期田間保留一定水層外,如遇低溫天氣,則需灌深水保溫。
2.2.2 防治好病蟲害
再生稻生育期比較短,加上又是老禾蔸長出葉片苗,抗病抗蟲的能力強,病蟲發(fā)生較輕,當再生稻進入破口始穗期,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選用對口農藥防治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