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生果”》主要回憶了“我”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闡明了讀書的特有感受以及讀書對“我”生活的影響。那在文中,作者是如何寫明讀書對自己成長的影響的呢?
1.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
《我的“長生果”》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事情雜,頭緒多,但無不圍繞一個中心,即抒發(fā)讀書的重要與愉悅,闡明寫作和閱讀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本文詳細記述了“我”分別寫《秋天來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兩次作文的情況以及從中悟出的道理,揭示出閱讀與寫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自然過渡,巧妙照應。
先看過渡,第五自然段是過渡段。從“看得津津有味”到“不過癮”,去閱讀“真正的連環(huán)畫”,這是兒時閱讀生活的變化。前后兩個階段的內(nèi)容,借助這個過渡段,自然地連接起來。
再看照應。如,又如第三自然段中的“眼羨”,第四自然段中的“津津有味”,第七自然段中的“醉心”等,前后連成一氣。又如,第十一自然段中提到“記書中優(yōu)美的詞語”,第十二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詞句”之說。作者注重過渡和照應,從而使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感增強了。
3.行云流水式的敘述及富含哲理的議論。
文章開篇點題后,即以時間順序,緊扣“長生果”(書籍)來進行敘述:“最早的讀物”,“后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連環(huán)畫”,“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塊‘綠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等等。于娓娓的記敘中,又穿插了一些議論抒情的語句,如稱買煙為“美差”,令人眼羨;別人刮“香煙人”,自己“賣力地吶喊助威”,只為“飽覽”畫片等,無不滲透著作者的真情。又如一些議論句,就自己經(jīng)歷中的真實感受抒發(fā)自己的真實體驗,給人以深思和啟迪。這樣,這篇散文以抒情性的敘述感染人、打動人,同時又以富有哲理的議論來啟迪人。
4.烘云托月法的運用。
烘云托月,顧名思義就是假借其他事物的描寫來襯托要表現(xiàn)的主體事物,使之更加鮮明、突出。運用此法時,要有心中的“月”,要找準烘托的“云”,使之能恰當?shù)仄鸬接骋r的作用?!段业摹伴L生果”》中提到的“我從一個冷清的黃昏開始寫,以月亮的美麗皎潔和周圍人的嬉笑,來反襯一個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獨和寂寞”就是烘云托月法的恰當運用。
正是因為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讓讀者感受到了“長生果”對作者走上寫作之路的深遠影響,情感表達真實可感。
(配合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的“長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