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 徐斌
韓磊唱過一首歌《游子吟》,其中幾句記憶猶新,“一聲珍重離家走……長路漫漫難回首……夢里常在畫中游……畫中美景不勝收”。回首我4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如歌中唱出的那種情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的老家在福建省仙游縣一個名叫金建的村落,這個村落面向興化平原,背靠戴云山脈,離仙游城關僅10公里,是個并不偏僻的地方。我的父母20世紀50年代末支援山區(qū)來到了泉州市德化縣工作。我們居住的地方離老家約100多公里的路程。
我們舉家在外,老家只有奶奶同叔叔一家子守著故土。身在他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年逢春節(jié),父母總要攜兒帶女回老家給奶奶祝壽拜年圖個團圓。
筆者回家時的老路
20世紀70年代,父母工作的地方至老家的路網稀、公路等級低、客運班次少,交通不便??蛙嚱洺3d,駝著滿滿一車人盤旋在又彎又陡又窄的山路上,砂土路面一遇雨天經??涌油萃荩逼鋵嵉摹皳P灰路”“水泥路”,車子顛簸得歷害,只能喘著粗氣像蝸牛似地緩緩移動,車內又擠又悶,坐著既不舒服又不安全。好不容易折騰到永春縣城關,如果買不到車票或趕不上下午永春到仙游的班車,在永春住一宿是常有的事。第二天又要重復昨天的故事,蝸牛似爬行,而且路途更為驚險,特別是過了永春湖洋,有個名叫白鴿嶺的地方,得連續(xù)上坡將近10公里到坡頂,然后再連續(xù)下坡將近10公里,這20公里路要過好幾個回頭彎,有的路段路基只有5米至6米寬,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淵,遇到交會車,車輪壓著路沿走,著實讓人膽戰(zhàn)心驚。100多公里路輾輾轉轉要走兩天,途中還要倒兩次汽車、一次人力車,一路艱辛勞累,其中滋味現(xiàn)在想來仍心有余悸。
轉眼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瀝青路面由沿海向山區(qū)鋪設,人員往來、物資流通日益頻繁,相應的客運班次也增多了。路雖然還是那條路,但已從沙土路面變成了瀝青路面,路面等級提高了,行車的速度隨之提高。我們回老家可以早發(fā)夕至,只不過其間還要在仙游城關轉車一次。
199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公路“先行工程”建設的重大決策,泉州市迎來了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先后組織開展“公路年”“交通年”“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泉州市區(qū)通往各縣(市、區(qū))的國省干線拓寬改造為二級及以上公路,路面鋪設為水泥路面。1997年全市各行政村實現(xiàn)村村通公路。同年,福建省公路路網規(guī)劃中的干線公路——省道306線二級公路全線通車。
這條路從我的老家村落穿越而過,跨越莆田、泉州、三明三個地市,10多米寬的水泥路象一條銀色的線,串起了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漳平、大田、永安、三明等周邊縣市,成為這些縣市往來,以及永安、大田、漳平等地通往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的黃金通道。沿著這條大通道,我們回老家可以直達,只要兩個小時就到了。
進入21世紀,隨著各級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門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加大,許多繁忙的縣鄉(xiāng)道拓寬改造為二級及以上公路——2005年,泉州全市通行政村公路路面全部實現(xiàn)水泥、瀝青化。
其中,省道306線進行了路面、安全設施、排水系統(tǒng)的全面整修,路兩側也同時進行綠化美化,依靠原有的地形地貌見縫插綠,使路與自然融為一體。有的路段還設置一些企鵝、海鷗、磨菇、保鈴球造型,使造景與借景相統(tǒng)一。
行走在這條路上,路面更為平坦順暢、安保工程更為完善、路容路貌也更為美觀。
時過境遷,10年前我到了泉州工作,不變的是回家的路程,發(fā)生巨變的是公路交通網絡不斷加密,回家選擇的路線更加多樣化,但不管選擇哪種路、哪條路,回家的時間都只要1個小時左右。
2009年泉三高速公路通車,2010年沈海高速公路由雙向四車道拓寬至雙向八車道,2012年金安、晉石高速公路通車,2013年年底莆永高速公路通車,2014年年底福詔高速公路通車……隨著這些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泉州市實現(xiàn)“縣縣通高速”,全面進入高速公路時代,也引爆了泉州時空的嬗變。
此時的德化不再是交通閉塞的山區(qū)縣,攜手安溪、永春兩個縣沖破重山阻礙,與沿??h(市、區(qū))一同進入泉州“一小時經濟圈”。白鴿嶺那個連鳥兒都很難飛過去的地方,如今隨著莆永高速公路白鴿嶺隧道的貫通,將原先近1小時的路程縮短至10多分鐘。
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普通公路由“量”的擴張轉向“量、質”齊驅并進,公路等級不斷提高,高級路面不斷增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及服務區(qū)、停車區(qū)、公路公共廁所等防護、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省道306線永春段生態(tài)公路
國道355線永春岵山服務區(qū)
行走在國道324線泉州城東路段,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花草,像一條巨型花毯飄落在公路中間帶,一叢叢造型迥異的灌木穿插其中;路兩旁的馬尾松、木麻黃等喬木林郁郁蔥蔥,微風吹拂,樹影婆娑,迎候八方賓客。如果有興致到德化游玩,沿著國道355線經永春前行到德化水口,一路的鄉(xiāng)村景色秀美,沿線的永春岵山服務區(qū),德化雙交林、石柱停車區(qū)就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其中,配套建設的公共廁所也格外醒目。這些只是公路部門打造國省干線“美麗交通生態(tài)公路”“公路驛站”和實施公路“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
目前,泉州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7萬公里,比改革開放初期增加1萬多公里。其中,國道由1條增至5條;二級及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由零增至2825公里;高速公路在1997年實現(xiàn)零的突破后,已增至652公里。
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與其他交通方式支撐泉州經濟總量連續(xù)19年領跑福建全省,“載”著創(chuàng)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五個泉州”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