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郭英軍
嬰兒濕疹是兒童皮膚科就診中的常見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筆者對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皮膚科就診的嬰兒濕疹患者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聯(lián)合地奈德乳膏治療并觀察臨床療效、復發(fā)率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1.1 臨床資料 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收治嬰兒濕疹200例,其中面部皮損109例,軀干49例,四肢24例,全身泛發(fā)18例,皮疹主要表現(xiàn)為紅斑、丘疹伴鱗屑及少許結痂,均無滲出。200例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1個月至1歲,平均(6.13±4.12)個月;病程5 d至6個月,平均(2.87±1.52)個月。對照組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1個月至1歲,平均(5.76±4.52)個月;病程5 d至6個月,平均(3.16±1.47)個月。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嬰兒濕疹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嬰兒濕疹的診斷標準,皮損表現(xiàn)無滲出;(2)年齡≤12個月;(3)能按要求用藥并能按時復診者;(4)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對多磺酸粘多糖過敏者;(2)1周內使用過其他外用藥或全身應用抗組胺藥及糖皮質激素者;(3)皮疹合并有細菌和真菌感染等其他疾病者。
1.5 治療方法 使用時均根據(jù)濕疹范圍的大小在患處涂抹藥膏,涂抹盡可能均勻。治療期間禁止外用及系統(tǒng)應用抗組胺藥及糖皮質激素。觀察組予地奈德乳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均勻外搽于皮損處,1 h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Daiichi Sankyo Pharma Europe GmbH 德國)外用,每日2次,待皮疹痊愈后改單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對照組單獨外用地奈德乳膏,每日2次,待皮疹痊愈后改為每晚1次。兩組療程均為2周。
1.6 觀察指標 于治療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別記錄皮疹情況及不良反應。
1.7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shù)(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評分法[3],對所有患兒治療前后體征(紅斑、丘疹、鱗屑和皮損面積)進行EASI積分統(tǒng)計,以總積分值減少的百分數(shù)作為療效指數(shù)來判定療效,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1)痊愈:療效指數(shù)≥90%;(2)顯效:療效指數(shù)60%~89%;(3)好轉:療效指數(shù)20%~59%;(4)無效:療效指數(shù)<19%[4]。
1.8 復發(fā)判定標準 4周后隨訪,痊愈和顯效患兒的療效指數(shù)<60%即為復發(fā)[4]。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EASI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EASI積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t=-2.114,P<0.05。
表1結果表明,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兩組EASI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觀察組EASI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4.190,P<0.05。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4周后復發(fā)率為16.0%(16/100),顯著低于對照組48.0%(48/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529,P<0.05)。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嬰兒濕疹病因復雜[5],患兒常因瘙癢難耐而哭鬧不安,甚至影響食欲、睡眠和身體發(fā)育[6]。外用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濕疹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但長期使用可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及繼發(fā)感染等,且易加重皮膚屏障受損[7],且停藥后易反復[8]。
地奈德乳膏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及減少滲出的作用,它還可以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初次免疫應答,從而抑制免疫性炎癥的進程。林佑煥[9]對116例濕疹皮炎類皮膚病患者進行0.05%地奈德乳膏治療的觀察得出結論,0.05%地奈德乳膏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具有治療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復發(fā)率低等應用優(yōu)勢,可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地奈德乳膏治療兒童濕疹、異位性皮炎見效快、無刺激、無過敏反應、使用方便、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輕[10]。盡管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起效迅速,但停藥后易反復。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今天,治療的同時,藥物的不良反應受到更多的重視[11]。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軟膏含0.3%多磺酸基粘多糖,所含活性成分是相對分子質量為5 000~15 000的臟器類低分子肝素,滲透、吸收性好,能迅速透過皮膚進入皮下組織和真皮層,通過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抗血栓形成,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此外,它還可以通過抑制組織中蛋白酶和透明質酸酶的活性以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而發(fā)揮抗炎、消腫作用;而且還能增強細胞間質的黏性、滲透性和保水能力,具有極強的保濕作用,并且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因此,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常用于治療紅斑、腫脹以及干燥性皮膚病[12]。有研究表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治療濕疹、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皮脂腺缺乏癥等皮膚病上臨床療效顯著[7]。糖皮質激素和保濕劑聯(lián)合外用可增強糖皮質激素的療效[13-14]。
本研究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4周后隨訪,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用藥早期,地奈德乳膏易通過受損的皮膚屏障,吸收相對較多,能較快改善患者的瘙癢等不適癥狀。在治療后期隨著皮膚屏障功能修復吸收相對減少,符合治療后期藥物逐漸減量的過程。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與地奈德乳膏的聯(lián)合應用能減少其使用量,從而減少其副作用的發(fā)生,與單獨應用地奈德乳膏比較療效好,復發(fā)率低,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