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劉璐佳 于海洋 戚瀟禹 宋奇霖 王有鵬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感染后咳嗽(PIC),指當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癥狀消失后,咳嗽仍然遷延不愈,多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兒童PIC的病程為4~8周,X線胸片檢查無異?;騼H顯示雙肺紋理增多。PIC又稱“感冒后咳嗽”,多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最為常見。兒童PIC屬于慢性非特異性咳嗽,2005年我國頒布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首次在國內(nèi)明確提出了PIC的診斷,對于本病的認識在逐漸增加。雖然本病有自限性,但是本病對于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影響。本病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兒童慢性咳嗽病因中診斷修正率最高者,但是卻沒有系統(tǒng)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案,尤其對于兒童的藥物及治療更加不完善。近年來,很多醫(yī)家都有治療PIC的個人經(jīng)驗,且通過臨床觀察都較有成效,兒童的疾病治療與用藥有別于成人,本文將對兒童PIC的研究進展進行系統(tǒng)整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西醫(yī)病因 PIC的病因尚未明確,其致病機理可能與呼吸道廣泛的炎癥及上皮細胞的損傷有關。目前認為是由于感染引起氣道炎癥伴或不伴短暫性氣道高反應性所致。既往一些研究表明,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病毒(特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其機制也可能是感染導致氣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和 (或)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的鱗狀化生和(或)持續(xù)的氣道炎癥伴有暫時的氣道高反應性。還有其他可能因素:研究表明,慢性咳嗽與支氣管神經(jīng)末梢的炎癥性高反應有關。在動物實驗中,給予外周神經(jīng)肽受體拮抗劑能降低咳嗽敏感性,并能夠有效地治療咳嗽,證實了神經(jīng)肽參與咳嗽反射,表明神經(jīng)肽物質與咳嗽的發(fā)病機制有關。Lim、Otsuka K等分別通過檢測患者證實神經(jīng)肽SP與咳嗽的發(fā)生機制有關,且神經(jīng)肽CGRP與PIC的發(fā)病有著密切的關系[1-2]。 Toffan A、Mistry S 通過實驗證實PIC的病因與氣道炎癥相關[3-4]。Staneková Z通過實驗證實PIC的病因與氣道高反應密切相關[5]。盡管目前研究的病因論述較多,但是仍舊沒有明確研究出來PIC的病因。臨床大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主要病因是氣道的高反應。
1.2 中醫(yī)病因 中醫(yī)沒有感染后咳嗽這個病名,本病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可以歸為中醫(yī)的“外感咳嗽”或者“久咳”等疾病?!吨T病源候論》論述了小兒咳嗽的病因“嗽者,由風寒傷于肺也……肺感微寒,即嗽也”。目前臨床上常見外感癥狀已消失,而尚無明顯臟腑虧虛之象,咳嗽頻發(fā),遇刺激尤劇之證,為邪氣留戀,肺氣上逆所致。不同學者對本病的病因認識不盡相同,張驃教授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是風痰交阻為其標,肺脾兩虛為其本[6]。翁澤林等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本病核心病位在肺,與脾、胃密切相關,特別指出PIC的病位在表多于脾胃;痰與風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隨病情發(fā)展,陽氣虛也是一個重要的病因[7]。晁恩祥教授結合治療哮喘的臨床經(jīng)驗,提出PIC的病因病機是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氣道攣急,并提出“風咳”理論[8]。張海丹將小兒PIC病因歸結為肺氣不利,痰濕內(nèi)生[9]。陳景穎也認為小兒可因外感“差后”調護失宜或復感外邪生濕生痰等而致久咳不瘥[10]??偨Y醫(yī)家的經(jīng)驗,得出兒童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因是“風”“痰”“濕”“燥”等,病位主要在“肺”“脾”“表”等。
2.1 西藥治療 西藥對于PIC的治療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在對病因的研究過程中,治療藥物也在變化中。2005年《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明確提出抗菌藥物治療無效,但可以短期應用抗組胺H1受體拮抗劑及中樞鎮(zhèn)咳藥來治療某些慢性遷延性咳嗽,對于頑固性重癥感冒后咳嗽的患者,可以短期吸入或者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2009年《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提出對于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和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感染后咳嗽,需要應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并指出可以短期應用鎮(zhèn)咳藥、抗組胺藥加用減充血劑等對部分咳嗽癥狀明顯的患者。
在2013年《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11]中指出PIC通常具有自限性,癥狀嚴重者可考慮使用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或吸入糖皮質激素等治療。Wang等通過臨床觀察證實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PIC的治療效果等同安慰劑[12]。2015年《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13]中再次說明PIC多能自行緩解,對部分咳嗽癥狀明顯的患者建議短期應用鎮(zhèn)咳藥、抗組胺藥加減充血劑等,復方甲氧那明治療PIC有效,但是對于以往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提出治療PIC無效,不建議使用,同時提出ICS治療PIC的效果不確切,所以不建議使用。2018年《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14]中指出有近75%的PIC患者初期出現(xiàn)氣道高反應,臨床上對于咳嗽癥狀嚴重或頑固性咳嗽建議采取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長期ICS治療有助于氣道上皮細胞功能恢復[15-16]。本專家共識提出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可以治療PIC。可顯著改善咳嗽癥狀,減少急性復發(fā),改善肺功能和氣道高反應性。
通過文獻可以看出來,就目前對于PIC的治療,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治療方案。無論是專家共識還是治療指南都是提出建議性藥物,由于兒童的用藥比較特殊,家長需求比較高,所以臨床上還是存在過度用藥的情況,臨床醫(yī)家多是靠經(jīng)驗用藥,即使有指南不建議使用孟魯斯特納治療PIC,但是臨床許多學者卻通過觀察認為其治療本病是非常有效的[17-18]。
2.2 中藥治療 1)分型論治。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十一五”專科協(xié)作組曾頒布《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診療方案》,將PIC分為風邪犯肺證、風寒戀肺證、風熱郁肺證、風燥傷肺證4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還頒布《小兒慢性咳嗽病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將慢性咳嗽分為痰濕蘊肺、痰熱蘊肺、肝火犯肺、外寒內(nèi)飲、肺脾氣虛、陰虛肺熱6種證型。吳峰妹通過臨床統(tǒng)計分析將PIC分為4個證型分別論治:風寒襲肺證、風熱犯肺證、風燥傷肺證、氣陰兩虛證[19]。關秋紅等把PIC分12個證型論治:風寒束表、風熱尚盛、溫燥傷肺、涼燥傷肺、肺脾氣虛、肺陰不足、脾腎陽虛、風寒外束,肺熱內(nèi)郁、風邪束表,痰熱內(nèi)蘊、風寒束表,內(nèi)有痰飲、陰虛痰戀,外風引動內(nèi)風,樞機不利,肝脾失調[20]。朱夢婷通過臨床統(tǒng)計分析將PIC分為肺熱陰虛證、風熱犯肺證、肺脾氣虛證、痰濕困脾證、肺氣虛證[21]。張驃教授注重分期論治,虛實為綱,用藥輕平,善調氣機,臨床上將本病分為急性發(fā)作期和慢性緩解期[6]。劉彬根據(jù)臨床觀察將PIC分為痰熱咳嗽、痰濕咳嗽、風邪戀肺、陰虛燥咳和肺虛久咳5型[22]。2)專方論治。龔潔整理其導師尹蔚萍臨床經(jīng)驗,認為本病屬于中醫(yī)學之“燥咳”范疇,對治療兒童PIC風燥傷肺證,采用荊桑止咳合劑與清燥潤肺合劑進行對比治療,臨床觀察結果得出荊桑止咳合劑總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清燥潤肺合劑[23]。陳志鑫通過臨床觀察得出麻杏止嗽湯比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治療小兒PIC的效果好,并且具有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24]。齊瑞等通過臨床觀察桑杏湯加味治療本病的前后癥狀對比,得出此方治療本病有效[25]。
2.3 其他治療方法 1)拔罐治療。袁軍、陳暢等人都分別通過臨床觀察拔罐法治療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通過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都得出來拔罐對于治療PIC有效,并能更好恢復肺的正常功能,使氣道通暢[26-28]。治療PIC的拔罐常用腧穴有肺底、定喘、肺腧等。拔罐簡單方便,無毒副作用。2)內(nèi)服膏方治療。何素潔對PIC患兒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組給予健脾益氣、宣肺化疾膏方對照組給予健脾益肺口服液和杏枯合劑,觀察結果表明治療組的效果遠高于對照組,并具有增強患兒體質的功能[29]。3)刮痧治療。吳愛香等通過比較應用刮痧拔罐治療前后的癥狀,得出本法能夠有效改善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及咯痰癥狀,并且實驗室檢查也同樣提示本法可以改善PIC患兒的機體功能[30]。
2.4 中西結合治療 張彥卿通過臨床觀察94例PIC的患兒,得出柴胡枳桔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組的效果要由于兩種藥物單獨治療[31]。張繼珍等通過臨床觀察得出結論:小兒肺咳顆粒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治療PIC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獨使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32]。馬文建等通過臨床觀察得出同樣的結論,并通過實驗室檢查患兒血清中的 CGRP、Cys LTs、TNF-α 和 IL-8治療前后的改變,認為中西結合治療優(yōu)于單純服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的治療[33]。賈銣等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玉屏風散加味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優(yōu)于單獨口服孟魯司特鈉[34]。
小兒PIC的西醫(yī)病因尚未明確,所以在臨床用藥上面沒有準確有效的藥物;中醫(yī)的病因又都是專家學者的一家之言,沒有規(guī)范的證型分類及對應的藥物[35]。同時,由于小兒藥物的藥量及劑型與成人不同,對成人PIC有效的藥物,不能單純減量給小兒服用,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小兒PIC的中成藥物。本病的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越來越受到專家、臨床醫(yī)生及家長的重視,對于本病病因的探究越來越深,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明確病因,并研制針對性藥物;中醫(yī)專家學者也會更全面的為PIC進行分型并給出合理有效的方藥。對于小兒PIC的治療會越來越系統(tǒng)化,并減少對患兒的過度用藥,減輕患兒及其家庭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