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紡織品圖案表達的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備較高設計水平的紡織產品圖案設計師,在教學中,要集中針對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圖案畫面表現能力,以及圖案設計內容在市場的適應性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得學生具備較高圖案設計水平的同時,能夠立足消費者的審美和市場發(fā)展趨勢,設計出能夠引起公眾消費欲望的紡織品圖案設計作品。
關鍵詞:紡織品圖案教學;創(chuàng)意思維;畫面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 005-5312 (2019) 30-0203-02
一、引言
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當前人們的審美觀念發(fā)生巨大轉變,對于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升,特別體現在人們對生活日用品功能要求的轉變,既要具備實用性,又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性。而現代紡織品的圖案設計,也已新的面貌向公眾展示著其無限的魅力,紡織品的圖案設計已經不僅僅是對單純一種服裝面料或者是家用紡品的設計,更加注重整體的配套裝飾設計,特別強調在其裝飾性表現中視覺語言與手法的運用體現,力求從生理于心理上一并激起人們對紡織品圖案審美的追求。而紡織品圖案表達的教育教學,更需要適應當前紡織品行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也是紡織品圖案教學一直以來都需要重視的研究課題。
二、重視基礎圖案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
一直以來,基礎圖案教學都是藝術設計教學中較為重視的環(huán)節(jié),最基礎的圖案造型訓練對于學生后期進行設計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紡織品行業(yè)對于圖案設計的要求是需要符合消費者審美以及市場需求,能夠為紡織行業(y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其題材有著較為明顯的特征,不管是印染還是紋織的設計圖案,植物系主體是永恒不過時的,特別是花卉植物主體的圖案設計,一直是紡織品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題材。這些主導型的題材圖案是圖案設計專業(yè)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的,在教學中也應該要以此為重點,讓學生在基礎圖案訓練上多下功夫。因紡織產品獨特的題材要求,也決定了其獨特的技術要求,圖案的具體設計有著與其他題材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干筆畫法、撇絲畫法等,都是紡織品圖案繪制獨特的表現手法,能夠使得花卉植被展現出其極為生動的自然美感,特別是繪制中形成的立體與層次感,能夠給人視覺上的審美享受,而這對于設計者的基礎造型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花卉的結構造型、明暗關系等的掌握,必須要有較為扎實的造型寫生基礎。
三、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的提升
要使紡織品圖案設計作品具有能夠吸引公眾視線的新意,設計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意構思能力,包括對圖案題材的篩選提煉,圖案風格的設計創(chuàng)意,圖案造型構成形式美的推敲等。進行圖案設計的第一步就是構思,并且構思貫聯整個設計的創(chuàng)作過程,因此在紡織品圖案技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升,使得圖案作品具備審美性與創(chuàng)意性。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經常固定的受某種事物的刺激,或者是運用一種固定的習慣來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慣性思維。而面對不多變化的紡織產品市場發(fā)展形式,以及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審美,紡織品圖案藝術的表現形式,要求設計者能夠做出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思維反應,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的訓練,來使得學生擺脫單一的慣性思維方式。
首先,進行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訓練的第一步是觀察。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可以用來進行設計的客觀物象進行深入仔細的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發(fā)現可以運用的“圖案”,特別是生活中的植物、動物以及各種自然界中的物象,能夠拓展學生認知視野的同時,也學會從自然界中汲取設計素材。其次,在進行創(chuàng)意思維訓練過程中要進行想象和聯想的思維訓練,這在進行視覺藝術的創(chuàng)意思維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更影響到設計作品的成功與否。教學中可以從主題分類、風格分類、創(chuàng)作手法、形式美感、色彩以及內涵表達等方面,引導學生不拘泥于以往固有的經驗和形式,大膽展開想象。聯想則是根據具體物象形象進行直接或者相關的聯想,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聯想創(chuàng)作的練習題,將幾個看起來毫無關系的事物,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開展想象和聯想,將他們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廣泛聯想能力,并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想能力。
四、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圖案作品表現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紡織品圖案表達包括對造型能力、色彩搭配以及形式構成等方面學習,尤其是造型能力和技法的學習提升階段必須要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在日后進行紡織品圖案設計的多樣化題材與風格要求中,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而表現技法的自由運用也能夠使得圖案設計的藝術構思,得以最大限度的呈現。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有很多學生對于常見題材的造型與畫法等基礎技能的訓練不太重視,更多的是將精力用在對抽象圖案的設計創(chuàng)作,雖然特殊肌理的表現技法,能夠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但是學生在技法和難度上難以掌握,導致最終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造型和技法能力上都有很大問題,這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一個誤區(qū),因此,教學中加強學生技法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五、教學要重視學生立足市場需求進行創(chuàng)作的訓練
常見的紡織品圖案有服裝面料圖案和家居紡織品圖案。服作者簡介:焦曼,河南工程學院,產品設計(紡織品藝術設計),講師。裝面料圖案的設計,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當下市場流行的花色派路,還要堅持紙樣設計與制作工藝相結合,教學中強調圖案創(chuàng)意、工藝制作以及商品的一體化指導,從設計創(chuàng)意到生產再到消費市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整體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教學過程中以擬定課題的形式,針對一個主題,昂學生在前期現進行市場的調研,對市場行情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預測當前的紡織產品在現實消費市場中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參與紡織品圖案設計活動的積極性,又能使得學生在調研過程中更好的把握紡織品圖案設計的時效性,避免在設計中出現孤立的狀態(tài),難以符合公眾的審美趣味。在設計的題材內容的選擇上,要以主流題材樣式為主,并兼顧多樣化的大眾審美,體現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教學要注重有效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例如訂單式教學,即將學校的教學課程內容與任務的設置與企業(yè)相聯系,在紡織品圖案教學中,可以通過學校專業(yè)教師與企業(yè)職業(yè)設計師合作授課,采取‘‘因需施教”的教學模式,這樣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較來說,避免紡織品圖案人才培養(yǎng)以及教學內容設置的盲目性,也利于提升社會現有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紡織品圖案教學要加強對紡織裝飾性圖案的設計訓練,特別是凸顯裝飾藝術表現手法的家居紡織產品的配套設計。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轉變,在居住環(huán)境對所使用的紡織品開始更多的傾向其裝飾特色的表現,特別是酒店、賓館以及家庭室內裝飾中的各種紡織產品以及相關配套產品的圖案設計。各種新的理念與材料層出不窮的態(tài)勢,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應變能力,例如家居紡織品圖案的設計,需要讓學生對整體室內空間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整體裝修的風格特色,是進行紡織品圖案設計重要額參考因素,教學中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增強學生立體設計思維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從平面設計拓展到整體的空間設計,不斷進入新的學習階段,才能夠適應各種社會市場的紡織產品圖案設計需求。
參考文獻:
[1]陳華,對紡織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的思考[J].美術大觀,2009 (09).
[2]鐘瑋,紡織品圖案設計課程教學的探討[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1 (01).
[3]張勇,倪中秀.與國家職業(yè)標準相銜接推動紡織品設計專業(yè)的課程改革[J].紡織服裝教育,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