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摘 要: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中,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特殊的應用價值。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
關鍵詞:數學;生活;密切聯系;解決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植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門衍生物,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fā)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一 找實例,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我先提起請他們幫忙,學生們一聽老師請他們幫忙熱情頓時高漲,“老師你說,幫什么忙?只要我們能做到的絕對沒問題。”“老師的爸爸特別愛喝酒,我想送他兩瓶可又怕他喝醉,我該怎么選擇呢?”學生根據生活的經驗,紛紛說買度數低點的酒,那么,為什么買度數低的?酒的度數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學生被我反問住了,此時就產生一種新的數——百分數,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
二 學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羅巴切夫斯基曾說過: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多么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境,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如:學習小數時,學生到商店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并做記錄,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再如學習實際測量時,我?guī)е鴮W生拿著測量工具到操場上去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組織學生利用步測方法來計算操場面積。
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中,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特殊的應用價值。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后,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后,讓學生回家去幫助父母并計算房間地面面積,計算鋪地板磚的數量及購買錢數。這樣不但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
總之,我們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知識與實際聯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已有的知識,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情景和練習,使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寧九娣.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121-122.
[2]陸卓霞.讓“課本教學”走向“生活教學”[J].名師在線,2019(07):19-20.
[3]王偉.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150.
[4]王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芻議[J].內蒙古教育,2019(02):56-57.
[5]劉春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和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