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林(安徽省東至縣第二中學)
說起“杜康”,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名酒;說起“少康中興”,一部分人可能知道是講夏朝的歷史;說起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畜牧官,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人,夏朝一代國君姒少康。
在人們的印象中,炮犧氏始作八卦,結網罟以教漁獵;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教民農耕;黃帝淳化鳥獸,教人服牛乘馬。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才是第一個農牧官。但這些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中國歷史記載第一個實實在在的畜牧官是夏朝時期牧正姒少康。因其在復國和釀酒等方面成就都很大,掩蓋了其在畜牧業(yè)上的作用。
姒少康(約公元前2119年至公元前2058年),又名少康、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夏朝“少康中興”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曾任牧正(掌管畜牧官長);庖正(掌管飲食官長)。系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畜牧官;中國釀酒業(yè)的鼻祖之一。
姒少康伯祖夏后姒太康庸政怠政,不恤民事,經常外出游獵遲遲不歸,引起內部矛盾及民眾不滿,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后羿趁機篡奪政權,驅逐姒太康,令其不得返國。史稱“太康失國”或“后羿代夏”。后羿主政后,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傀儡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里,并廣羅黨羽。仲康死后立姒仲康之子姒相為帝,兩年后(約公元前2145年),后羿罷黜姒相并將姒相放逐到斟灌(山東曹縣),奪了夏朝的王位。后羿恃其善射,不修人事,沉湎于田獵,信用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寒浞瞞著后羿,收買人心。后來寒浞殺后羿於桃梧,烹之。浞遂代夏,自立為帝(約公元前2119年),并加緊對夏后氏勢力的追剿 。姒相為了躲避寒浞的追殺,逃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投靠斟尋氏以及斟灌氏。寒浞為防止夏后氏勢力復興,命其子澆(奡)率師“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相”,封澆于過(今山東掖縣北),封豷于戈(約今豫東)。當寒浞攻殺夏后姒相之時,其妻后緡東逃至母家有仍氏,生下遺腹子姒少康。
姒少康從小就很聰明,初懂人事后,其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過,叮囑他日后要報仇雪恥,復興夏后氏。從此,姒少康發(fā)憤圖強,立志要奪回天下。長大后,因表現(xiàn)出色,在有仍氏擔任牧正(掌管畜牧官長),平時一有機會就學習各種技能和帶兵作戰(zhàn)的本領,并且時時警覺,防止寒浞來殺害他。擔任牧正期間,他管理井井有條,飼養(yǎng)牛羊成群。史書記載他“典牛羊后殺澆以復夏”。不久,寒浞的兒子澆果然派一個叫作椒的人來搜捕他,姒少康被迫逃奔到有虞氏(虞國)(今河南商丘虞城東)。有虞氏首領虞思知道姒少康年輕有為,便讓他擔任庖正(掌管飲食官長),并把兩個女兒嫁給他,還劃給了他一塊方圓十里的領地綸邑(商丘虞城縣西三十五里)和兵士五百人。從此,姒少康有了根據地和軍隊。他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禹的功德,努力爭取民眾支持他復興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擔任庖正期間,他學習前人釀酒技術,發(fā)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古文獻中“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記述的就是他釀酒的故事。
姒少康自小歷經磨難,又勤奮好學,樹立了遠大志向。長大后,擔任過有仍氏牧正和有虞氏庖正,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在自己的綸邑領地上又勤于練兵打仗,積累了過硬的本領。加上在仇人澆的長期追殺中,磨煉了堅強意志,形成了機智善謀的性格。這些積累為復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復國的時機逐步成熟,少康開始謀劃復國大業(yè)。姒少康以自己的領地綸邑為根據地組織余下的夏族民眾,設官分職。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聯(lián)系,收撫斟灌氏、斟尋氏被伐滅時逃散的族人,組建、發(fā)展武裝辦量。然后“使汝(女)艾諜澆,使季抒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寒浞代夏,所擁有的土地、人民遠多于后姒相,所以少康復國的軍事斗爭,更多使用計謀,采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方法,經歷很多曲折,最后取得了勝利。夏由此復國(約公元前2079年),復國后少康勤于政事,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
姒少康一生奮斗不息,成就卓著。特別是在復國斗爭中,結束了夏朝四十載“無王”時期,開創(chuàng)了“少康中興”時代,后世對其評價很高。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畜牧官——牧正姒少康;第一個庖正;第一個培養(yǎng)和使用間諜的君主等。隨著后人研究的深入,他這些成就也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