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鳳
(衡水學院,河北衡水 053000)
引言:中西方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比如說在日常交流的過程當中,中國文化更加講究含蓄,而西方文化則比較講究直接。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滲透在方方面面當中,尤其是在中國的茶文化里面,它經(jīng)常會用隱喻的方法來比喻一些事物。這種樸素的思維方式,也常常會給中英詞匯之間的翻譯、學習等等造成很大的困難。而大學英語對于詞匯的學習,大多數(shù)是在記憶、運用等方面。而了解到漢英之間詞匯的隱喻關系,則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門課程。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茶文化,在其視角下理解中西方隱喻詞匯之間的相關性,并且運用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當中。為學生們對兩者之間詞匯的翻譯、運用、理解等等架起橋梁,并以此推廣到許多類似的隱喻詞匯當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第一,隱喻。
隱喻是在文學作品當中相當常見的一種比喻方式,它對于普通的比喻來講,顯得更加隱晦。通常是將某種事物來比喻成另一種事物,比如說在一些詩句當中就經(jīng)常運用。如“仙山靈雨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這首詩句,表面上是在描寫茶葉的美感,以及人們在飲茶時的愜意。實際上,它卻是是通過隱喻的手法,將女子比作茶葉,來形容女子的美麗。在這個詩句當中,茶葉則是隱喻的主體,而女子則是隱喻的喻體。由此可以看出隱喻的兩個特點。第一,就是隱喻的主體比普通的比喻更加的有深度,它所包含的東西不一定只有實質的物品,還可以是一些感官的體驗,比如像上面詩句當中茶葉的香、清等也包含在其中。第二個特點,就是隱喻的喻體作為被比喻的那一方,它與主體之間通常有某種更加深層次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并不是指外表,而是某種特質。
此外,隱喻的連接詞與普通比喻也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比喻所運用的連接詞,大多都是“好像、貌似、仿佛”等等。而隱喻中的比喻詞則是“是、就是”等等之類的。比如在一個古文當中,將唐朝的茶葉研磨過程比喻成雕琢精美的唐三彩。所使用的比喻連接詞,就是“仿佛”。如果改成“是”,則更加形象生動,也用了隱喻的手法。
第二,茶文化視角下的隱喻。
由于中華文化含蓄的特色,因此在一些古籍當中,所使用的隱喻更加的常見。茶學中有些歷史書籍當中有很多隱喻,然而長時間的研究過程當中,很容易將書當中的一些隱喻當成存在的歷史事件,許多事情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考察。比如在一本古書上說:“夾以青竹”。如果光從表面意思來看,主要是說用青竹來夾茶葉。然而,如果以隱喻的手法來理解,那么就可以表示茶葉手夾像青竹一樣漂亮。這種不同的理解,在英語詞匯上的翻譯有很大的區(qū)別。如果是前一種意思,那么只能用“use”表示,如果是后者,那么則可以用“is”表示。
詞匯在大學英語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然而學生們在學習詞匯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難以理解,難以記憶,或者是難以運用。這些問題都十分的常見,需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疏導。而在英語教學當中使用隱喻理論分析,就相當?shù)挠杏昧?。對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隱喻,主要是通過主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分類。
第一,復指關系。這種關系指的是在一個長的句子當中,詞匯會重復的出現(xiàn)多次,而用于表達一種事物的關系。而要想判別這種關系,則需要通過對于句子的整體把握,并且在語境中去進行判斷。這種比喻十分的常見,但是學生在使用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差錯。因為他們無法在語境中找出意思相同,但是卻形態(tài)不同的詞匯。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則需要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將詞匯進行分門別類的教學,這樣才可以使理解更加通順。
第二,并列關系。并列關系指的是,在句子當中出現(xiàn)相同或者是意思相近的物理性質,這樣將它們歸結為并列的關系。并列關系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的困難,不過它與復指關系的分析方法是一樣的,那就是需要結合語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對存在并列關系語句進行簡化,來教給學生們,使隱喻的手法更加明顯。
第三,注釋關系。這種關系在隱喻當中最為常見,而且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一般解釋的是,喻體就是主體的注釋或者是解釋。并且在這種關系當中,喻體一般都會出現(xiàn)在主體的后面,中間也沒有其他詞匯來進行聯(lián)系,讓人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所以這種學習方法比較適合英語詞匯學習當中隱喻學習的入門方法,可以通過觀看報紙等信息,來進行學習和教學。
第一,創(chuàng)立茶語言商務英語應用課程。
茶語言在使用并翻譯的過程當中,自成體系,對于茶文化是相當依賴的。隨著茶文化的普及,茶語言運用在商務當中越來越多。在大學當中創(chuàng)立茶語言商務英語應用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們對于茶語言的應用,而且還能讓學生們對國際事務當中的商務英語能力得到提高。首先需要開創(chuàng)課程,并且在課堂當中大量加入商務英語的詞匯隱喻教學。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建立英語思維,來理解外國的信息。此外,在一些信息當中的隱喻詞匯,要與茶語言課程相互結合。
第二,提升茶文化當中詞匯的翻譯準確度。
茶文化當中所擁有的許多詞匯都是其特有的詞匯,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麻煩的情況,這樣就使得誤區(qū)出現(xiàn),讓學生們更加難以學習。因此想要使茶文化當中的詞匯翻譯準確度提高,那么首先需要對傳統(tǒng)的茶文化詞匯進行白話文的翻譯,讓學生們可以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其次,需要對這些詞匯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讓學生們找出詞匯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最后,對于同一個詞匯可以給出不同的英語翻譯,目的就是為了結合不同的語境來進行使用。
第三,交流實踐教學。
對于語言的學習,最終是運用到實踐的交流當中。而茶文化在國際范圍內流通的情況下,又增添了其娛樂性和交際性。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外國友人交流,進行實踐教學,相當?shù)挠斜匾W??梢栽谡n程當中創(chuàng)立茶文化課程,并且讓老師給予仔細的指導,在學校中使本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實踐教學。這樣在交流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傳播茶文化,而且也可以提升學生們的英語詞匯隱喻能力。
結束語: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當中,隱喻教學是相當困難的一種。不過若是基于茶文化視角,來進行隱喻教學,那么會相當?shù)姆奖?。茶文化已?jīng)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對于其中詞匯的翻譯和理解相當?shù)闹匾?。學生通過對于茶語言的學習,可以促進英語詞匯當中的隱喻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商務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