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兵
(紅崗區(qū)衛(wèi)生管理站,黑龍江大慶 163511)
小花矮牽牛(Calibrachoa),又名迷你矮牽牛、非洲矮牽牛、舞春花、百萬小鈴,是由小花矮牽牛屬(Calibrachoa)植物與矮牽牛屬(Petunia)植物雜交而成的屬間雜交品種。為茄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花矮牽牛是一種引人注目的、生長健壯的花卉,由于外形像迷你的矮牽牛,因此被稱為小花矮牽牛。但它和矮牽牛沒有任何關系。小花矮牽牛的特點是株型緊湊,單花花期長,開花數(shù)量多且分布密集。正因為花朵數(shù)量繁多、姿態(tài)優(yōu)美,花友們才習慣昵稱它為“百萬小鈴”。小花矮牽牛是國外近十幾年才培育出來的,中國目前沒有自己培育的品種,市面上現(xiàn)有的幾個品種也都是近2~3年從國外引進的。就目前所知的,中國引進的品種有維生的“Sweet Bells”,大漢園景的“Calimor”,北植創(chuàng)業(yè)的“Celebration”,菲舍亞洲的“Callie”。小花矮牽牛花型優(yōu)美,姿態(tài)可人,匍匐生長,可以將地面密實覆蓋,在花期,植株上密密麻麻有數(shù)百朵小花盛開,具有極佳的景觀效果,具有很高的商業(yè)價值。目前大城市花卉市場中頻頻看見它亮麗的身影。
小花矮牽牛,植株自然高度10~15cm。依據(jù)品種不同,分為匍匐生長型和垂吊生長型。花型與矮牽牛相似,花萼5裂,花冠漏斗型,雌蕊1枚,雄蕊5枚,莖細小,葉輪狀十字互生,葉長約2cm倒披針形,全株都有細毛。目前育出的花色已相當豐富,有紫、桃、粉、白、黃、紅、橙等,顏色眾多?;ㄉ珴u變,花瓣厚且上挺、花莖半木質化,耐雨淋。枝條可生長相當長,枝條伸長后可自然下垂,成為吊盆植物。
1.2.1 溫度。小花矮牽牛的適合生長溫度為15~30℃,冬季能耐受較長一段時間不低于-5℃的低溫,夏季能耐受35℃以上的高溫,因此,比較適合國內大部分地區(qū)的種植觀賞。冬季低溫時,以半休眠狀態(tài)停止生長過冬。待到春季天氣回暖,側芽即開始萌發(fā),當氣溫達到15℃以上時,花芽形成快且集中,次第開放后,相當美麗。
1.2.2 光照。小花矮牽牛是長日照植物,在長日照的條件下,株型緊湊開花良好,在日照不足的情況下,開花少,花色變淺。在短日照的季節(jié)里,為了促使植物開花,可以將夜間溫度控制在14~16℃,并且用加光的方式使光照時間保持在12~13h,人工創(chuàng)造長日照條件,也可以采用光照打破黑夜補光的方式。
1.2.3 肥料。小花矮牽牛為喜肥植物,開始施肥時可用200mg/L的液體全素肥料(如21-5-30)持續(xù)灌溉,要經常檢測基質的EC值,經常澆清水以防止鹽分積累。當植物進入發(fā)育階段,將肥料濃度提高到300mg/L或施用緩效肥。由于小花矮牽牛對鐵的利用率很低,所以要經常追加螯合鐵以防止葉片缺綠,尤其是基質pH值接近6.0時。注意肥料中大量的氨態(tài)氮會導致植物徒長。
1.2.4 基質、pH值。喜歡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基質。保持基質pH值在5.8以下或接近該值,因為較高的pH值會導致植株出現(xiàn)缺鐵癥,進而增加根系病害的可能性。
小花矮牽牛在約200年前就由南美引種到英國園林中,但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1988年日本的三得利種子公司成功雜交出小花矮牽?!偃f小鈴’這個品種,經由美國花卉組織ProvenWinners和Jackson&Perkins推向美國市場,使它廣泛被眾多園林綠化者和家庭園藝工作者所選用。隨著小花矮牽牛品種的不斷改良,現(xiàn)在培育出的小花矮牽牛具有花期更長、株形更緊湊、花朵直徑更大、花色更艷麗、花形更優(yōu)美、植株的抗病性逐漸提高等優(yōu)點。
主要利用其匍匐、下垂的特性,可以用于吊盆、陽臺花箱等,用于花壇種植時也非常壯觀。在全光照條件下開花最好,也能忍受部分遮蔭。在室外種植時,花期從5月份開始,可持續(xù)到霜凍。
選擇合適的品種是成功種植小花矮牽牛最基本的一步。目前小花矮牽牛品種繁多,許多世界知名的花卉園藝公司培育出了自己的小花矮牽牛品種,如日本Suntory公司的‘MillionBells’系列、美國 Goldsmith(高美)公司的‘Callie’系列、ProvenWinners公司的‘Superbells’系列、Ball Horticultural公司的‘Cabaret’系列,德國SelectaKlemm公司的‘MiniFamous’系列、Dummen公司的‘Aloha’系列等,種植者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栽培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來進行種植。一般來講,單一的花盆適合種植株形緊湊的品種,如‘MiniFamous’,10~16cm的花盆更適合種植株形小巧的品種,如‘Superbells’。
目前小花矮牽牛尚無種子販售,所以均以扦插方式繁殖。小花矮牽牛的扦插相對比較容易,扦插成活率也較高,科學合理的扦插、管理,成活率能達到95%以上。扦插適宜溫度為10~25℃,生根期大約為15~25d,因此通常選擇春秋兩季為主要扦插繁殖期。冬天氣溫低于5℃時,扦插也容易成活,但扦插期較長,往往要60d以上。夏季氣溫較高,扦插成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扦插前,先準備好苗床。扦插的基質可以選取泥炭土等疏松、保水性良好的土壤。首先把消毒后的土壤澆透水,扦插時,以取枝條頂部健壯的生長芽為宜,扦插的插穗長度約為3~4cm。用鋒利的刀片取下枝條,去掉下部葉片后,讓枝條自然晾干一下,然后插入準備好的苗床中。扦插后需放置在陰涼處,在氣候干燥地區(qū)可采用覆蓋薄膜的方法對苗床進行保濕。約2周后待枝條有明顯萌發(fā)時可去掉薄膜,逐步移至光線散射處給予適當光照,適當?shù)墓庹湛梢源龠M植物葉片的光合作用,對生根有利。繁殖階段水分不宜過大。由于小花矮牽牛的插條小而纖弱,在灌溉時,過量水分會對幼苗造成傷害,易造成插條生根困難、植物的生長點泛黃等問題。在穴盤苗階段的第10~14d之間,由于植株的根系尚未形成,因此一定要避免過度灌溉。在繁殖階段,尤其是最初的2周內,要求有溫暖的栽培環(huán)境。介質溫度需保持在21℃。此后將溫度逐漸降低,但不能太劇烈,否則易導致插條生根推遲、植株分枝減少、栽培時間延長。
發(fā)根后的小苗可定植于62cm吊盆中,每盆定植3株,如要種較小的盆器則種1株即可。定植建議用口徑10~15cm的花盆,盆底鋪薄薄一層發(fā)酵雞糞,用泥炭土栽培,土里摻20%左右的珍珠巖,可以摻點緩釋肥。苗期可以追施14-0-14和20-10-20的水溶性肥,稀釋1500倍以上,枝條有5~8cm長的時候摘心,成花后可以追施20-20-20水肥,花期交替使用20-20-20和10-30-20開花肥,花謝后修剪枝條,很快就能再開一輪。
3.4.1 水肥管理。生長期定期給予適當?shù)姆仕?。為了使小花矮牽牛良好地生長和促進分枝,可以向它施用N∶P∶K為2∶1∶1.5,濃度為150~200mg/L的液態(tài)肥料。如果有必要,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建議采用噴施和浸濕相結合的方式。氣溫降低后停止供應肥料,預備休眠過冬。注意忌澇,應選用通透性較好的介質,見干才澆水,積水會使根系爛掉;要避免過干或過濕,否則易對根系造成損壞。
3.4.2 溫度管理。在根系長滿容器以前將基質溫度維持在20~23℃之間,空氣溫度維持在白天20~24℃、夜間10~16℃。溫度過高時會導致植株分枝性變差、花朵數(shù)目減少。
3.4.3 光照。小花矮牽牛喜光耐熱,雖然在半日照情況下也能存活,但是日照不足開花量就會明顯減少。在室外生長最佳,有條件的可以放在室外。多年生植物,秋季霜凍開始前應放回室內過冬,春天霜凍結束后再挪出去。
3.4.4 基質、肥料、pH值和EC值。選擇排水良好的泥炭作為栽培基質,可以保證植株擁有健康的根系。大多數(shù)小花矮牽牛品種適宜的pH值范圍在5.6~6.2之間,種植者應據(jù)此來選擇合適的水質和肥料。將基質的EC值保持在2.0以下,EC值過低容易導致植株葉片變成淺綠色或者黃色,EC值過高導致植株容易受根部病害的威脅。
3.4.5 植株調整。在小花矮牽牛的生長中,摘心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等苗的高度生長到6~8cm就可以進行第1次摘心。由于扦插苗生長的季節(jié)不同,第1次摘心有可能在幼苗期,也有可能在成苗期。在以后的管理上,則根據(jù)植物的生長來進行第2次、第3次摘心處理。通常來說,夏天氣溫高,植物生長快,節(jié)間較長,摘心要勤,摘心后枝條留下葉片要少,通常每枝條摘后留4~6片葉為宜;春、秋天植物生長相對緩慢,節(jié)間較短,摘心后枝條留葉6~8片,但不超過10片。待春季氣溫回暖后老株可以重修剪,新芽很快萌發(fā),補充肥水等待再次開花。
3.4.6 蟲害監(jiān)測防治。小花矮牽牛的幼葉和肉質的莖對蚜蟲非常敏感。應確保每周檢查蟲害情況,發(fā)現(xiàn)蟲害應及時防治。小花矮牽牛在蟲害方面較容易發(fā)生紅蜘蛛與蚜蟲。蚜蟲的防治措施∶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敵殺死60倍液噴施。紅蜘蛛的防治措施∶應用殺螨特、螨死凈、克螨特、阿維菌素、四螨嗪、炔螨特等均可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