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紅波,蘇開熙
摘 要:本文是經(jīng)過總結以及大數(shù)據(jù)分析之后,以海上落水人員救助為切入點,詳細地介紹了相關的救援技術特點以及其對應所存在的風險、困難,同時還深入地探討了我國新型的海上救助裝備及其一些設計構思,本文介紹的主旨就是拓寬我國現(xiàn)有的救助手段,從而提升我國現(xiàn)有的海上救助能力,希望這些論述可以為海上遇險人員的救援提供一定的技術理論支持。
關鍵詞:遇險人員;救助技術;設計構思;理論支持
中圖分類號:U698.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19)12-0029-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港口的吞吐量已經(jīng)占據(jù)世界海上貨物的三分之一,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國的救撈體制能否滿足當今的海上發(fā)展需求,我國專業(yè)的救撈隊伍建設是否可以在海上發(fā)揮應有的巨大作用,僅是幾次海外撤僑,索馬里護航這樣的歷練還是遠遠不夠的。海上人命救援技術在我國的相關公約法規(guī)中有著詳細的闡述,同時這些技術在專業(yè)救撈中也發(fā)揮了難以比擬的作用。但是隨著當今社會的變革,新型裝備與技術層出不窮,這也為我國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海上人命救助技術提供了一定的科技保障。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簡要地介紹海上落水人員救援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技術風險和困難,從而借此拓展我國的海上救助手段,提升我國公民的海上安全。
1落水人員救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人員一旦海上落水,都會緊張焦慮,加之海浪拍打就會使落水人員意識模糊甚至是休克溺亡。當落水人員體溫降到35攝氏度時,持續(xù)的寒冷會使他們的意識模糊消失,加之人在水中失溫更快,身體熱量的散失速度也是空氣中的數(shù)倍,其死亡的風險就會很高。所以縮短待救時間是他們生存的關鍵點,而且有效的救助救護也是挽回他們生命的必要手段。搜尋、營救、救護是我們海上救援的基本過程,本文就此進行詳細的闡釋。
1.1海上搜尋
海上快速尋找到目標是成功救助的保障。愈早發(fā)現(xiàn)目標,落水人員的生存概率就越高。我們在進行海上搜尋救護時,所使用的救助船舶以及直升機多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開展,并且搜尋基點的確定尤為重要。在驗算失事點以及搜尋基點時,要充分考慮到海風、洋流、潮汐的作用,借用當今的大數(shù)據(jù)處理來盡力提升自己搜救推算的準確率,并且確定最佳的搜尋方式。當然因為海上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相關的落水人員被搜救的成功率還是相對較低的,但現(xiàn)今我國的北斗定位,電子激發(fā)手電等技術的進步,使搜救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1.2落水人員營救
當我們在海上發(fā)現(xiàn)落水人員時,必要的救助手段就是保人性命,這是重要前提。當我們將落水人員救助到船舶或者飛機時,要盡量減少次生傷害。大船可用救生撈網(wǎng)、救助艇救援,直升機可由專人鎖降救援。
1.3船上救護
當我們將落水人員營救上船后,初始的診斷以及急救就是為他們續(xù)命的關鍵措施,像供氧、人工呼吸、心肺復蘇,復溫、傷口的處理等都是保命的關鍵措施,當然必要的遠程醫(yī)療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迅速、高效是我們海上救援的目標。
2船舶營救落水人員的方式
2.1救助艇營救落水人員
當我們發(fā)現(xiàn)落水人員后,為了盡量減少二次傷害,多會選擇釋放救助艇來進行營救,這也是海上最常見的營救方式。方便快捷、可進入淺水區(qū)域營救。但是,救助艇受氣象海況影響明顯,其作業(yè)時也存在一定的危險。
首先,救助艇收放危險程度較高。當風浪較大時,救助船舶搖晃幅度就會很大,救助艇收放時就會隨母船搖擺,人員極易被甩出艇外落水。同時吊艇的鋼絲如難以承受救援時的總質量,尤其是艇體與艇架或船體碰撞時,所具有的額外彈力存在繃斷鋼絲的風險,艇毀人亡將不無可能。
其次,救助艇水面救援風險較高。在一定風浪下,救助艇自身很難有效地進行穩(wěn)固作業(yè),在靠近落水人員時,為避免擠壓落水人員就不得使用很多隨身的工具,像纜繩、救生環(huán)、槳、艇篙等都存在二次傷害的風險,所以要謹慎使用。同時救助艇如受力過于的偏,還會有側翻的風險。加之救助艇較小,抗風浪能力很差,所以一旦操縱失誤,自身側翻也是可能的。由此可見,救助艇作業(yè)多是在氣象海況平和時進行的。
2.2救助船救助落水人員
在大風浪情況下,人命救助多是通過救助船自身來完成的,其首先會靠近落水人員,然后通過船舶上的救生設備把人拉上船。我國目前的救助船都是船側低壓區(qū)救援。這是因為螺旋槳對落水人員的威脅極大,所以不得不防,在船舷邊救撈時,我們要嚴防對落水人員造成二次傷害。當需要營救的落水人員很多時,救生攀爬網(wǎng)、救生圈串被使用的可能性最大,救助船救助多是海上出現(xiàn)大風浪的情況,這時救助艇都是無法使用的,但因為船體笨拙,加之風浪搖擺和落水人員的掌控性較差,所以極易出現(xiàn)二次傷害事故,因此救援作業(yè)一定要慎之又慎。
2.3救生撈網(wǎng)救助落水人員
救生撈網(wǎng)張開面積大、結構牢固,可兩舷安裝使用,即可撐吊又可以攀爬,還能當撈網(wǎng)使用,因此是常見的救生器材。船舶當接近落水人員時,可將落水人員漂入網(wǎng)中,吊援上船。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大型救助船均配置有各種的救生撈網(wǎng)。
然而救生撈網(wǎng)救助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大風浪中吊桿提起的救生撈網(wǎng)若不能靈活操縱,網(wǎng)具就會撞擊落水人員,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并且如果網(wǎng)面布設位置不當,船舶的螺旋槳也會存在吸入救生網(wǎng)以及其救護的落水人員的危險。并且大風浪時吊桿控制不當,救生撈網(wǎng)翻滾磕碰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現(xiàn)實中的救生撈網(wǎng)使用較少,多是采用救助艇救援。
3探索新裝備和新技術的運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救援設備以及技術層出不窮,這些都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救生方式的不足,在救助中可以發(fā)揮重大的作用,從而滿足新時代發(fā)展海上救助的急切需求。
3.1 MOB-AIS
海上落水人員的搜尋是我們救助的重點,但搜尋制約因素較多,精度也很難滿足我們的現(xiàn)實需求,救助船上的近距離搜尋設備在寬廣的大海上僅有有限的作用。而配有無線電示位標的落水人員,其獲救幾率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像造價更加低廉,接收更廣的MOB-A1S就是我國國產(chǎn)救生定位的典型代表,并且隨著我國北斗導航系統(tǒng)的發(fā)展,該類設備的普及度將會更高,目前,我國的大部分救助船舶已經(jīng)為自己的船員逐步配置了MOB-A1S設備,可以降低自身的安全威脅,并在搜尋落水人員時進行施救。
3.2無人機
無人機搜救機動靈活、覆蓋范圍廣。同時還可以傳輸高清視頻圖像給救助母船,在島礁、淺水區(qū)作用巨大,搜尋效果也遠超一般的救助單位,同時像我國的大疆無人機其在這方面的研究改進較多,已經(jīng)可以基本上滿足我們的搜救需求。并且無人機還可以輔助采集船只受損情況等諸多救援項目。但其抗風能力較差,多在海況良好的時候配合搜救艇應用。
3.3遙控救生圈
遙控救生圈如圖1所示,該救生裝備可以在施救人員不入水的前提下,把救生圈自動的遞送到落水人員手上并將落水人員牽引到救援人員附近。該設備的設計構想是在淺水區(qū)、堤壩區(qū)、島礁碎石區(qū)等有限的距離內(nèi)輔助救援。目前還須進一步研發(fā)。
3.4救生撈桿
在救助時,大部分的風險來自于救助船只,而救生撈桿則可以很好地解決該類問題。在一定的安全距離內(nèi)利用撈桿對相關人員進行救助,我們使用的救生撈桿多是超輕碳纖維材質,其最大的伸展長度可達20 米,十分適合水中救援。
3.5無人救助艇
小型無人救助艇研發(fā)的主要目的是代替人工救援艇,其設計保留了較大的續(xù)航力和航速冗余,主要的設計目的是填補救助的空白區(qū)域,可拖帶救援物資,大風浪中也可使用,其開發(fā)潛力較大。
3.6激光示位筆
激光示位筆七十就是通過激光照射救援設備已達到標記自身位置的目的,觀念較新穎,其主要作用是彌補救生衣上自亮燈、自發(fā)煙霧的局限。其激光的穿透效果較好,可以滿足海上求救的基本要求,實踐證明其在海上救援中發(fā)揮的作用較好。
4結束語
落水人員的營救是海上人命救助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操作不慎,對遇險人員會造成二次傷害甚至救助失敗,傳統(tǒng)的救助方法存在的風險需在作業(yè)中進行規(guī)避和克服,操作過程中要慎之又慎。而科技的發(fā)展助推了救助技術的發(fā)展和救助能力的提升,我們要加快探索新技術在海上救助中的運用,從技術裝備中拓寬救助方法,提升救助能力,從而減少對落水人員和救助作業(yè)人員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楊雪,康紅霞,張延銘.基于PSR與AT的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信息需求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9(04):140-145.
[2]吳曉林,蘭培真.海上救助船舶模糊相似優(yōu)選方法[J].中國航海,2018(01):74-77+116.
[3]謝立成,周元波,陳鵬飛.渤海灣客滾船救助方法探析[J].世界海運,2015(09):19-24.
[4]史春林,李秀英.中日加強海上搜救合作研究[J].日本研究,2015(02):23-29.
[5]史春林,李秀英.中韓加強海上搜救合作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5(04):97-10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