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晶
[摘? ? ? ? ? ?要]? 案例介紹一名因人際關系敏感引發(fā)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大一學生,從家庭關系及個人性格等資料分析成因,通過量表輔助評估心理問題,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糾正不合理認知,引導其改變認知策略,從而改善情緒問題,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 ? 鍵? ?詞]? 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8-0218-02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程某,女,布依族,在校預科已就讀一年,大一學生。開學至今近1個月食欲不振,覺得頭暈、頭疼,不愿與人接觸。
(二)個人成長史
來訪者父母都是農(nóng)村人,母親在其8歲時過世。父親初中文化,在家務農(nóng),來訪者14歲時父親再婚,女方帶一女兒同住,半年后兩人分開。來訪者15歲時父親再婚,女方帶著女兒入住至今。來訪者患有癲癇癥,預科期間癲癇發(fā)作過一次。從小與父親關系較好,與其他親戚關系一般,性格內(nèi)向,不擅與人交往,敏感多疑。高中至今有過兩次戀愛史,最后一段戀情在兩個月前分手。
預科入學時在課堂上癲癇病發(fā),近期出現(xiàn)頭暈、頭疼的情況,不想與父親說話,不愿接聽父親的電話,刻意回避與他人交流,特別喜歡洗手,內(nèi)心感到不安、煩躁,前來求助。
(三)精神狀態(tài)
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緊張不安,自知力完整,不能圍繞中心敘述事件本身,對人際關系想法較多,但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尋求幫助。
(四)身體狀態(tài)
癲癇病沒有固定發(fā)作時間間隔,近期頭暈、頭疼,食欲下降,無其他不適感。
(五)社會功能
來訪者能正常上課、作息,與班級及寢室學生關系一般,沒有較為親密的朋友,不主動參加集體活動。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一)主訴
近一個月出現(xiàn)身體不適,心情很低落,回避人際交往,特別擔心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導致癲癇病發(fā)作。
(二)個人陳述
從小我母親過世,就和爸爸相依為命,爸爸一直對我很好,隨著年齡長大,我希望爸爸再找一個妻子,這樣不會那么孤單。初二的時候爸爸再婚,但他們不合適,很多小事上他們會鬧得很不愉快,于是后媽帶著她女兒搬走了。初三的時候爸爸又再婚,這次兩人感情較好,我很期待小媽能像媽媽一樣對我,但她對我總是不親近。高中的時候爸爸會因為小媽的事情說我,我覺得慢慢地和爸爸不再像以前那樣與我無話不談。上大學以后我不愿意接爸爸的電話,不想和他說話。這段時間我不愿與人說話,躲著身邊的學生,現(xiàn)在的學生不知道我有癲癇病,兩個月前和男朋友因為性格合不來分手了,最近我心里很不舒服,總覺得我的病隨時都要發(fā)作。癲癇病發(fā)作后我就特別喜歡洗手,知道手明明是干凈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洗,后來很久沒有發(fā)病,慢慢好了,但只要發(fā)病后就會一天洗二十幾次,過段時間又會好一些。
三、觀察和他人反應
(一)咨詢師觀察
來訪者衣著整潔,搭配合理,體型嬌小,面色偏黃,有禮貌,無生理缺陷,來訪時表現(xiàn)得較為緊張,低頭,不與人對視。行為舉止正常,能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及學習、生活情況,自知力完整并主動尋求幫助,沒有出現(xiàn)妄想、幻覺等,有強烈的求助欲望。
(二)咨詢師了解到的情況
程某一直與父親關系親密,由于父親再婚,分散了父親部分精力,家里突然多了兩個人,無法協(xié)調(diào)多種關系。在家里與其他親戚來往較少,喜歡宅在家里,很少外出游玩,身邊也沒有知心好友,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擔心在課堂上發(fā)病被同學嘲笑。
(三)求助者輔導員反映的情況
程某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不與班上同學交流,與寢室同學的話也較少,不主動交朋友,長此以往同學也很少靠近他。性格較為孤僻,遇事退縮、逃避。平時遵守校規(guī)校紀,按時上課、作息,沒有不良嗜好。
四、評估
(一)心理測驗結(jié)果
1.SCL-90:軀體化3,強迫癥狀4,人際關系敏感4.1,抑郁4.38,焦慮4.8,敵對2.67,恐怖3.14,精神病性2.31,偏執(zhí)3.5,其他3.85,總分323,陽性項目數(shù)77。
2.焦慮自評量表:73.75分,認定為重度焦慮。
3.抑郁自評量表:67.5分,認定為中重度抑郁。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了解到的相關資料,來訪者有癲癇病史,無家族精神病史和其他遺傳疾病;據(jù)郭念鋒教授提出的病非病三原則,來訪者主客觀世界統(tǒng)一,心理活動內(nèi)在協(xié)調(diào)一致,人格相對穩(wěn)定,排除精神異常;據(jù)許又新教授提出的評估標準,程某軀體化表現(xiàn)為頭暈、頭疼,食欲下降,癥狀持續(xù)一個月,未對自身造成傷害,未給身邊的親人或同學帶來傷害,未對社會功能造成重大影響,未泛化,由于癲癇病發(fā)后出現(xiàn)反復洗手行為,后期會好轉(zhuǎn),排除強迫癥,又因為擔心癲癇病再次發(fā)作被同學知道,這一現(xiàn)實刺激導致其焦慮,排除焦慮癥,暫時評估為一般心理問題。
(三)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來訪者童年喪母,與父親感情深厚,父親再婚家庭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本來性格內(nèi)向,敏感多疑,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又要與小媽及妹妹相處,難以適應重組家庭的關系。父親在教導程某時,讓其感受到對小媽和妹妹的維護,逐漸不愿意與父親交流。
2.心理因素(不合理認知)
(1)父親不能指出來訪者做錯的事,否則就是對其不好,維護小媽和妹妹。
(2)看不得父親與小媽和妹妹親近,否則就是對來訪者不親。
(3)來訪者有癲癇病,肯定會被同學瞧不起,不能讓大家知道,不能和同學關系太好,否則他們就會知道,會被議論和笑話。
五、心理咨詢過程
(一)咨訪關系建立
第一階段(1次)
1.咨詢目的:建立咨訪關系,取得信任;收集資料,整合有效信息;量表測試,進行心理評估。
2.咨詢方法:測驗法、會談法。
3.咨詢過程:
(1)來訪者填寫咨詢表。
(2)咨詢師介紹咨詢注意事項、保密原則。
(3)會談中引導來訪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建立信任及良好的咨訪關系。
(4)根據(jù)來訪者敘述的情況選擇SCL-90、SAS、SDS量表進行測量。
(5)根據(jù)量表結(jié)果及會談信息確定來訪者問題。
(6)與來訪者協(xié)商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確定下次咨詢時間。
(7)布置作業(yè):每天記錄自己洗手的時間及次數(shù);堅持每天和父親發(fā)一條信息。
(二)心理輔導
第二階段(2次):與上一階段間隔一周后進行此階段咨詢,讓來訪者有觀察、審視自我的時間,咨詢師可根據(jù)記錄的情況進一步了解來訪者近一周身體及情緒狀態(tài)。這一階段咨詢可根據(jù)來訪者與父親的關系改善程度及自我接納程度確定咨詢次數(shù)。
1.咨詢目的:梳理家庭關系,正確認識父女關系及家庭關系。
2.咨詢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3.咨詢過程:
(1)梳理父女關系
在這個過程的會談中,根據(jù)堅持向父親發(fā)信息的內(nèi)心體驗,引導來訪者回憶與父親相處的點滴趣事,進一步理解父女關系,來訪者內(nèi)心希望父親得到幸福。
(2)梳理家庭關系
家庭關系由原來的一家三口變?yōu)楦概畠扇?,母親的離世對其內(nèi)心及成長有一定影響,來訪者接受父親再婚,也要接受家庭關系的重組,學會與小媽和妹妹相處。
(3)合理認知
父女關系不會隨著父親婚姻關系改變而改變,家里有小媽和妹妹前后,父親對其態(tài)度及教育方式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來訪者內(nèi)心發(fā)生變化,遇事學會換位思考:“如果發(fā)生這件事,站在爸爸(小媽或者妹妹)的立場,我會怎么做?”
(4)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一周記錄的洗手情況,沒有明顯改善,繼續(xù)記錄洗手的時間和次數(shù),并思考:和諧的家庭氛圍能靠一個人協(xié)調(diào)嗎?每個人在家庭關系中應該怎么做?
第三階段(3次):此階段與第二階段間隔一周進行,鼓勵來訪者多思考,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后,可引導來訪者反思不合理認知。此階段咨詢次數(shù)可根據(jù)來訪者家庭關系處理方式的變化來安排。
1.咨詢目的:找出不合理認知,引導其意識到矛盾焦點,構(gòu)建合理認知,引導來訪者處理人際關系。
2.咨詢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3.咨詢過程:
(1)不合理認知導致不良情緒
通過來訪者上節(jié)課作業(yè)情況得知,來訪者想讓小媽陪伴父親,但自己回家時希望家人多關心、陪伴自己,不要忽略自己,但從不說出自己的想法,心中的不滿也不表達,他人不能準確得知,造成溝通不暢。
(2)梳理家中每個人的職責,構(gòu)建合理認知
如果每個人都有愛,家里才會充滿愛,渴望得到愛和關心的同時要學會付出愛和關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也渴望得到關心和愛,體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要照顧別人的情緒體驗,學會關心他人。
(3)合理的語言和行為
合理認知建構(gòu)后,要表現(xiàn)在語言和行為上,通過家庭中發(fā)生過的具體事件,輔導來訪者分析遇到內(nèi)心沖突和家庭矛盾時如何解決。
(4)布置作業(yè)
洗手次數(shù)有所減少,繼續(xù)記錄洗手時間和次數(shù);試與父親多溝通,學會關心和問候家人。
第四階段(3次):此階段與第三階段間隔一周進行,借鑒家庭關系改善的經(jīng)驗來處理學校的人際關系,此階段咨詢次數(shù)可根據(jù)來訪者與同學相處遇到的具體問題及內(nèi)心情緒體驗來確定。
1.咨詢目的:通過對家庭關系的處理,引導來訪者構(gòu)建合理的人際關系認知,引導來訪者處理與同學的關系。
2.咨詢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3.咨詢過程:
(1)反饋作業(yè),及時鼓勵進步
通過記錄洗手的次數(shù)和時間來訪者發(fā)現(xiàn)已不再糾結(jié)洗手的次數(shù),與父親電話溝通幾次,體會到關心和感動,與父親關系明顯改善。
(2)面對疾病,構(gòu)建合理認知
回憶癲癇病發(fā)作的時間及在課堂上發(fā)作后自己的變化和同學的態(tài)度,來訪者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都有各自的學習和生活,除了自己沒有人反復糾結(jié)此事,意識到教師和同學的關心,沒有歧視。
(3)借鑒成功經(jīng)驗,處理同學關系
人與人之間相處是有共性的,無論是同學相處還是家人相處都需要互相幫助和關心,首先自己要敢于表達想法,接受他人,再不斷完善表達和相處的方法。
(4)作業(yè)布置
按照成功處理家庭關系的方法,與教師、同學主動問好,學會融入寢室和班集體。
(三)鞏固與結(jié)束
第五階段(1次):此階段與第四階段間隔兩周,鞏固建立的合理認知并內(nèi)化,再次進行心理評估,確定后期回訪時間。
1.咨詢目的:改善人際關系,適應學校集體生活,評估心理問題。
2.咨詢方法:會談法、測量法。
3.咨詢過程:
(1)回訪家庭關系、人際關系
來訪者與家庭和班級同學關系逐步得到改善,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學習。
(2)心理評估
選擇SCL-90量表進行測量,軀體化1,強迫癥狀2.2,人際關系敏感2.31,抑郁2.38,焦慮1.6,敵對3.32,恐怖1.28,精神病性1.83,偏執(zhí)1.39,其他1,總分163,陽性項目數(shù)40。
六、咨詢效果評估
(一)來訪者自我評估
與父親關系得到明顯改善,愿意與父親溝通?,F(xiàn)在回家能融入家庭氛圍中,偶爾也和小媽一起做飯。在班上還是不愿與同學交流,能主動與寢室同學溝通,雖然話少,但能感覺到大家的善意,與同學能和平相處,已不再出現(xiàn)反復洗手的行為。
(二)咨詢師評估
來訪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值明顯改善,能融入家庭生活及學校生活,遇到具體事件時可以調(diào)整自己認知使其合理化,學會一些處理人際關系的小技巧,認知和行為得到改善。
(三)求助者輔導員評估
課堂中能回答教師的提問,參與到課堂中,作業(yè)按時、認真完成,精神狀態(tài)比之前好,能主動與教師、寢室同學交流。
參考文獻:
[1]許又新.心理治療基礎[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