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霜
摘要:根據(jù)種母鵝在繁殖周期內不同的生理階段,可將整個繁殖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產蛋前期、產蛋期和休產期,每一階段的特點不同,因此對飼養(yǎng)管理方法和營養(yǎng)的需求也不同,要想飼養(yǎng)好種鵝,獲得高產蛋量,提高種蛋的質量和受精率,提高雛鵝的質量和成活率,需要根據(jù)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飼養(yǎng)管理,現(xiàn)分別介紹產蛋前期、產蛋期和休產期種鵝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關鍵詞:種鵝;產蛋前期;產蛋期;休產期;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35.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11-0025-02
鵝場飼養(yǎng)種鵝的目的是提高產蛋量、種蛋的質量和種蛋的受精率,從而生產出更多優(yōu)質健壯的雛鵝,因此對于種鵝的要求較高。需要加強種鵝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根據(jù)種母鵝在繁殖周期內不同的生理階段和特點,可將其分為產蛋前期、產蛋期和休產期三個階段,每一階段的種母鵝對飼養(yǎng)管理的要求和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飼養(yǎng)管理,才能提高種母鵝的繁殖性能,提高產蛋量和種蛋的受精率。
1 產蛋前期
當種鵝進入產蛋前期時各項器官已經基本發(fā)育完全,生殖器官發(fā)育良好,母鵝表現(xiàn)為性情溫馴,腹部飽滿、松軟有彈性,食欲旺盛,采食量提高,并且行動緩慢,有求偶的表現(xiàn),當種鵝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時說明其已經接近產蛋期,此時要注意飼養(yǎng)管理。
1.1 合理飼喂
種鵝產蛋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因此在產蛋前期就要做好營養(yǎng)的儲備工作,所以產蛋前期要加強飼喂。如果是以放牧為主的飼養(yǎng)方式,則需要改變飼養(yǎng)方式,變?yōu)樯犸曫B(yǎng)殖,并逐漸的增加飼喂量,所飼喂的飼料要求營養(yǎng)豐富,各營養(yǎng)物質配比均衡,并且要保證全價性,為種鵝產蛋積累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另外,還要注意飼料的品質,要提供優(yōu)質的飼料。
1.2 合理光照
光照可以刺激種鵝的腦垂體前葉,促進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促使卵巢的發(fā)育,同時還可以使恥骨開張,泄殖腔擴大。另外,合理的光照還可以促進種公鵝性腺激素的分泌,使種公鵝達到性成熟,因此,要科學的管理光照,光照時間的長短、光照強度的強弱對種鵝的繁殖力影響很大。光照可以分為自然光和人工光照,人工光照的使用克服了日照的季節(jié)性,可以為種鵝創(chuàng)造適宜的光照時間,從而達到提高產蛋量和種蛋受精率的目的。光照原則是臨近產蛋時需要延長光照時間,這樣可以刺激母鵝適時開產,如果光照時間不夠,則會推遲母鵝的開產時間。
1.3 公母比例合適
為了提高種蛋的受精率,還需要考慮到種鵝群內公母的比例,由于鵝的品種不同,公鵝的配種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鵝群公母的配比也不同。一般來說,體型偏小的公鵝品種配種能力要比體型偏大的公鵝配種能力差一些。所以一般小型鵝公母配比一般為1∶6~7,中型鵝一般為1∶4~5,大型鵝一般為1∶3。另外,種鵝的配種一般在水中進行,所以要給鵝提供適宜的水源,這是提高種蛋受精率的關鍵。
1.4 飼養(yǎng)管理得當
在產蛋前期的管理方面要注意增加日糧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補飼量不能增加的過快,否則會造成種鵝提前開產,影響今后的產蛋量和受精能力,另外,還需要在產蛋前1個月左右進行1次全面的驅蟲工作,母鵝還需要接種小鵝瘟疫苗。
2 產蛋期
2.1 合理供料
種鵝進入產蛋期后,蛋的形成對營養(yǎng)的需求量較大,因此,要加強飼喂,尤其要注意蛋殼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鈣、磷等礦物質,所以要注意日糧中礦物質的量,并且要隨著種鵝產蛋量的增加,
逐漸的增加鈣的含量,但是也不可過量,否則會影響到飼料的適口性,對種鵝的產蛋也不利。另外,還要注意其他營養(yǎng)物質要充足、全面且配比合理。
2.2 提供適宜環(huán)境
種鵝進入產蛋期后其生理和心理上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此階段的免疫力下降,對外界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也極為敏感,因此,要加強環(huán)境的管理,給種鵝提供舒適的產蛋環(huán)境。首先要注意控制好鵝舍的溫度,一般適宜產蛋的溫度為8~25℃,相對濕度在65%左右。還要加強光照的管理工作,開產前2周的光照時間為12 h,在開產后延長至13 h,以后則每周延長0.5 h,直到穩(wěn)定到15 h,在產蛋后期保持在16 h,一直到停產。
2.3 加強管理
種蛋進入產蛋期后最好以舍飼為主,這樣便于種鵝的管理,還可以防止種鵝將蛋產在別處。但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采取放牧的飼養(yǎng)方式,但是放牧的地點要注意,距離不宜太遠,以防止鵝群過度消耗體能影響產蛋。一般初產鵝不識產蛋窩,因此,要注意觀察種鵝的動態(tài),一旦有產蛋跡象,就要將其捉回產蛋窩,防止產窩外蛋,做好調教工作,養(yǎng)成良好的產蛋習慣。要注意種蛋的收存工作,一般母鵝在上午8點產蛋,因此,要掌握種鵝的這一生產特性安排好合適的撿蛋時間,并做好標記和保存工作。做好母鵝產蛋期的各項記錄工作,包括開產日齡、蛋重、產蛋量、受精率、孵化率等記錄。
3 休產期
種鵝在產蛋結束后即進入休產期,此時的飼養(yǎng)目的是促進母鵝換羽,降低飼料營養(yǎng)水平,為其順利的進入下一個產蛋期做好準備。此階段要防止種鵝過肥或者過瘦。
3.1 強制換羽
在自然條件下母鵝換羽需要的時間較長,并且換羽有早有晚,產蛋也有先后,為了縮短換羽的時間,使換羽后的開產日齡整齊,一般采用強制換羽的方式,另外,在種鵝的休產期拔羽還可以增加經濟收入。一般公鵝要比母鵝早拔羽,以保證種公鵝在配種前完成換羽,使其在繁殖季節(jié)有充沛的精力配種。強制換羽并不是適合所有的種鵝,對體弱多病、營養(yǎng)不良的種鵝不適宜,否則會影響到種鵝的健康,另外,5年以上的鵝也不適宜強制換羽。
3.2 換羽后的飼養(yǎng)管理
鵝在拔絨后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食欲下降、精神不佳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一般在2~3天后會自然消失,屬于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也要注意,在拔毛后的3~5天不可以讓鵝下水,或者受到雨淋和曝曬,防止發(fā)生感染和感冒。要保證鵝舍溫暖、干燥、通風良好,還需要做好觀察工作,如果鵝出現(xiàn)病態(tài),則要及時的診治。在營養(yǎng)方面則要注意給其提供充足優(yōu)質的青綠飼料,做好補飼工作,但是也不可飼喂過量,防止種鵝過肥,要注意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供應,以促進羽毛的生長。另外,還要及時的淘汰鵝群中老、弱、病、殘鵝,低產鵝和停產鵝及時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