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及 華 張海新 李運朝 李洪濤
(1 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2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柴胡,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是傘形科柴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以干燥根入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歷代本草書籍中均有收載,也是 《中國藥典》收錄的草本藥材。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解瘧等功效。主要成分是柴胡、甾醇、揮發(fā)油、脂肪酸和多糖等。用于感冒發(fā)燒、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
柴胡為多年生草本,株高50~85 cm,主根較粗,呈圓錐形,質(zhì)堅硬,長6~20 cm,直徑0.6~1.5 cm,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頂部有細毛或堅硬的殘莖。不易折斷,斷面木質(zhì)纖維性,黃白色。莖直立,叢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彎曲。葉互生,基生葉倒披針形,基部漸窄成長柄;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無柄;葉長5~12cm,寬0.5~1.5 cm,先端漸尖呈短芒狀,全緣,有平行脈5~9條,背面具粉霜。復傘形花序腋生兼頂生,傘梗4~10,總苞片1~2,常脫落;小總苞片5~7,有3條脈紋。花小,鮮黃色;萼齒不明顯;花瓣5,先端向內(nèi)折;雄蕊5,子房橢圓形,花柱2,花柱基黃棕色。雙懸果寬橢圓形,扁平,長2.5~3 mm,每個分果有5條明顯的主棱。
野生柴胡多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山區(qū)、丘陵的荒坡、草叢和林中隙地,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和華中各地。人工栽培柴胡主要分布于東北及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其中甘肅、山西和陜西是柴胡的三大種植產(chǎn)區(qū)。
柴胡喜溫暖且濕潤的氣候條件,耐寒、耐旱。以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或夾沙土,pH值6~7,平均相對濕度65%~75%的條件下種植為佳。在年平均溫度11℃~20℃均可種植,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最低溫度為10℃,最適溫度20℃~25℃,最高溫度32℃;植株最適生長溫度18℃~22℃,大于30℃或低于-30℃生長發(fā)育受影響。
柴胡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鎮(zhèn)靜、抗病原體等作用。柴胡每年的用量基本穩(wěn)定,隨著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家種柴胡的價格是目前柴胡行情的指向標。柴胡種植成本低,產(chǎn)量高、價格穩(wěn)定,同時受到國家扶貧中藥材政策的大力支持,導致柴胡人工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近兩年的柴胡籽銷售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其市場價格在2014年以后穩(wěn)中上漲,目前價格在130~140元/kg,通過分析,柴胡藥用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預計后市價格將保持堅挺或者趨于平穩(wěn)。
6.1 投入。柴胡種植成本包括種苗費用、土地租金、肥料及農(nóng)藥、人工費用等。種子費用70元/kg,每畝播種量3.0 kg;人工肥料成本600元/畝;機械采收200元/畝,土地租金800元/畝。合計資金投入1 810元。
6.2 產(chǎn)出。柴胡播種后一般一年半或兩年采收,秋季或早春采挖。柴胡根畝產(chǎn)150kg,按市場價格65元/kg,每畝收入9 750元;柴胡莖葉畝產(chǎn)300 kg,可用作提取原料、茶葉或飼料添加劑等,按市場價格3元/kg,每畝收入900元。合計每畝總共收入10 650元。
6.3 利潤。10 650元-1 810元=8 840元,按照周期2年計算每年每畝利潤4 420元。如果土地屬于家庭承包方式不計入成本,則每年每畝純獲利4 8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