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研究》雜志自2018年第8期起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開放科學計劃。通過在每篇文章上添加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為讀者提供增值服務(wù)。
每一篇被《腫瘤防治研究》雜志錄用的論文都會被納入OSID開放科學計劃,并將匹配一個專屬的OSID識別碼,此碼是一個具有交互功能的論文“身份證”。作者可通過OSID更加立體化地展示和傳播科研成果,更好地與同行交流,提升論文的影響力并有利于學術(shù)評價。讀者可以通過掃描OSID碼直接同作者交流,了解此研究更多的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
為此,我們會為每篇論文開通一個OSID開放科學計劃作者賬號,賬號的登錄名和初始密碼見郵件,登陸后,作者即刻擁有自己本篇論文的讀者圈,并可與讀者進行互動和交流。
OSID碼包含以下五個服務(wù):
1.作者1分鐘語音介紹論文
2.精彩學術(shù)問答
3.作者的學術(shù)圈
4.本課題開放的科學數(shù)據(jù)和內(nèi)容
5.關(guān)于本刊
論文被錄用后才會生成OSID碼,作者將收到來自says_support@vip.163.com的郵件,收到郵件后請按照提示操作。論文的語音介紹時長為30秒至1分鐘,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個方面:(1)本文的研究背景;(2)本研究的目的;(3)本研究的意義。也可簡單介紹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過程中的趣事,介紹內(nèi)容要有別于論文的摘要,它是作者對自己“心血”口頭而非書面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