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
(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226693)
幾年來,規(guī)模化養(yǎng)羊得到快速發(fā)展。在養(yǎng)羊生產各個階段中,羔羊屬于養(yǎng)殖敏感期,此時器官發(fā)育不全、免疫力較差、適應能力不強,極易受致病菌內侵而造成高致死率。為此,做好保育羊的飼喂管理對降低死淘率,提升養(yǎng)羊經濟效益意義顯著。
羔羊出生后,前胃只有真胃的57%,0~21日齡的羔羊瘤胃中黏膜乳頭軟而小,微生物區(qū)系尚未建立,反芻功能不健全,耐粗飼能力差,只能在真胃和小腸中消化食物。但真胃和小腸消化液中缺乏淀粉酶,對淀粉類物質的消化能力差,當食入過多淀粉后,易出現腹瀉[1]。此時羔羊所吃的母乳經食管直接進入真胃消化。羔羊21日齡后開始出現反芻活動,隨日齡和采食量的增長,消化酶分泌量逐漸增加,耐粗飼能力增強。如果對羔羊適度早期補飼高質量的青綠飼料,為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營造合理的營養(yǎng)條件,可迅速建立合理的微生物區(qū)系,增強飼料消化能力[2]。
規(guī)模養(yǎng)羊場羔羊保育工作的開展應著力自出生期、哺乳期、斷乳期等幾個方面。
剛剛出生的羔羊養(yǎng)護管理不到位極易造成高致死率。具體保育工作的安排應按5 個方面加以調整。
3.1.1 助產分娩
分娩時有難產、延產情況的不建議立即手術。但延時過長可能會造成高致死率。此類難產病例多見初產母羊。為此,可嘗試通過助產、胎位矯正、加強護理的方式順利產下羔羊。
3.1.2 臍帶消毒
出生羔羊中有出現膀胱炎、輸尿管炎而導致致死的病例,多數與早期消毒不嚴關系較大。由此誘發(fā)膀胱炎,致死率最高達20%。為此,嚴格臍帶消毒很重要,能大大降低膀胱炎致死情況。
3.1.3 母羊無乳
處于老弱病殘的母羊,臨產前后有無乳或少乳的可能。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建議生產前后用適量的豆類、油類精料飼喂,對促進排乳效果更好[3]?;蛘撸妹谌槌渥愕哪秆虼?、人工代乳等方式。但人工操作期間,應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適量添助消化、抗生素藥物等,促生長效果更好。
3.1.4 綜合管理
優(yōu)化養(yǎng)殖管理措施,營造良好的產仔環(huán)境。
注意接產棚舍的溫度控制,禁忌高低溫影響,注意棚內通風換氣。羔羊7日齡后定期牽遛放風。舍內溫度控制在10~25℃,便于晝夜溫差變化。
推廣舍飼養(yǎng)殖技術,母畜留飼結束后盡量縮短母畜外出放牧時間,留舍補飼避免羔羊長期饑餓。隨著日齡增加,母羊外出時間增加,應酌情舍內補飼。
羔羊出生后1 周補充清潔飲水,適量用鹽磚舔食。2 周后適量用細軟飼料補飼,以鍛煉羔羊的采食能力。
同時,加強保育管理,避免意外事故致死的可能。
3.1.5 不能忽視羔羊痢疾的防控
(1)圈舍及用具消毒在產羔前對圈舍、用具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和消毒,對產羔圍欄更新墊草,鋪撒草木灰。產羔期內定期消毒。對病羔設隔離圈單獨飼養(yǎng)。
(2)藥物預防及治療于羔羊出生日開始服用土霉素,每次0.02%~0.05g/kg,每天2 次,連用6d。羔羊下痢一般出生后2~4d 為多,7d 后明顯減少,如7d 發(fā)病治愈率也相應提高。但在第2年應更換預防藥物,防止產生耐藥菌株。對下痢羔羊可選用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治療,常用的有鏈霉素、磺胺甲唑、新霉素等。對下痢嚴重者應配合補糖、補液對癥治療。
(3)瀕死羔羊救治,對四肢癱軟、口鼻俱涼、呼吸微弱的低蛋白血、低血糖癥瀕死羔羊可采用25%葡萄糖、VC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
對四肢抽搐、頭背后仰、口吐白沫、心力衰竭、眼睫尚存反射的瀕死羔羊可加大氫化可的松10~20mg,安鈉咖1ml 有一定效果。
做好羔羊保育工作,保證順利渡過哺乳期,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3.2.1 初乳期
出生頭5d 為初乳期。初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有增強機體抗體水平的母源抗體。為確保羔羊茁壯成長,應做到早吃初乳、吃好初乳,多吃初乳,對羔羊增重、強體質、提高成活率意義顯著。初期吮乳盡量做到自然吮吸。5d 后改為人工哺乳。個別自始至終均需要人工哺乳的,一般安排在出生后20~30min 開始,每天用4 次,用量自0.6kg 開始逐漸增加,做到循序漸進,以滿足機體泌乳需要。
3.2.2 常乳期
出生后6~60d 稱之為常乳期。常乳期的羔羊生長發(fā)育快,營養(yǎng)需求量大,喂奶量不足會影響其長勢。有研究資料顯示,常乳期羔羊每增重1kg 需要吮吸母乳6~8kg。整個常乳期至少用奶80kg。在此,喂奶是該期羔羊高營養(yǎng)補給的主要途徑。但單純喂奶也不能滿足其生長發(fā)育需求,需要酌情訓練吃料。
人工喂養(yǎng)哺乳時,最應教會羔羊用哺乳期,做好教奶工作。初期可先餓羔羊半天,頭天下午遠離母羊,第二天上午教奶。教奶時,一手抱羊,一手拿哺乳器,慢慢誘導其吮乳??刂朴媚塘?,10日齡后增加喂量,25~50日齡喂奶量最大。50日齡后逐漸減少用量。
訓練羔羊采食,自10日齡開展,將嫩草、干草等捆吊起來,誘使羔羊自由采食。20日齡后將濕料經開水燙過放進食槽,羔羊啃咬幾次開始吃料。50日齡后減奶加料,慢慢過渡到喂料階段。
3.2.3 奶料過渡期
出生后61~90d 進入奶料過渡期。此期奶、料并重,注意用料的營養(yǎng),適量增喂蛋白質。一般情況下,日糧中可消化養(yǎng)分控制在74%適宜。后期喂奶減少,應以優(yōu)質的精料為主。
斷奶對羔羊是強烈的應激刺激,斷奶好壞直接影響后期育成率。斷奶時間過早,羔羊機體不足以抵抗外部刺激,而加重病害感染,影響成活率。斷奶時間過晚母羊體況恢復不好,對后期繁殖率影響較大。為此,斷奶時間要準確,方法要到位。
3.3.1 斷奶方法
斷奶時間應根據母羊產奶量、羔羊發(fā)育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最佳斷奶期在羔羊40~50日齡。飼喂管理水平較高的養(yǎng)殖場可選在30~40日齡斷奶。
可用斷奶方法有一次性斷奶、漸進式斷奶兩種。一次性斷奶適用于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場,同情發(fā)育、同期繁育,待羔羊30~40日齡,羔羊母羊分開即可。漸進式斷奶適用于分散式養(yǎng)殖,待羔羊40~50日齡,將母仔白天分開,晚上合群,逐漸延長羊羔見母羊的時限。如2d 一見,3d 一見,直到最后完全隔開。
兩種斷奶方法的應用,前提都要保證羔羊能自由采食,能很好適應過渡環(huán)境。為降低斷奶應激綜合征的影響,早期應提前做好加料準備,促進羔羊消化器官的良性發(fā)育。如出生后10d 加炒香料、胡蘿卜絲等,誘使羔羊吃食。30d 內的羔羊加適量精料。30~50d 內的羔羊加大喂料量。喂料秉承多次少量的原則,同時滿足羔羊充足的用水量。
3.3.2 日常保育管理
注意早期嚴格馴化,降低斷奶不適癥。斷奶離開母體后,為緩解不適癥狀,務必要加強日常管理,嚴格調教、飼喂、防疫等措施,確保羔羊平穩(wěn)渡過斷奶期。同時,訓練羔羊定時喂料飲水、定點排泄糞便,固定場所活動、作息,形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嚴格接種防疫,規(guī)范接種流程,增強抗病體質。
注意場地環(huán)境衛(wèi)生,早期選址地勢干燥、良好通風處,保證光照充足、飲用水源清潔,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場地高防疫質量。合理控制養(yǎng)殖密度,配套2~3 倍運動場,保證羊群運動強度。嚴格場地消毒,定期清潔圈舍,營造好的防病環(huán)境。規(guī)范防疫程序,重點病害像是口蹄疫,提前規(guī)范接種防疫。準備進入育肥前期,做到全面驅蟲1 次,控制寄生蟲病害的發(fā)生。
斷奶期優(yōu)化日糧配制,斷奶后日糧是羔羊營養(yǎng)補充的重要渠道。斷奶后的羔羊,尤其早期用的飼料務必適合腸胃消化特點,易于消化吸收。一般粗料精料比要控制在3:1 為宜。期間,一定要加足粗纖維,起到羔羊開胃健脾的目的。在此,推進飼喂的日齡配方:玉米、麥麩為主,適量加豆粕、苜蓿粉、青干草和酵母粉,酌情配用微量食鹽、花椒粉、碳酸鈣、扁豆粉,調配成代乳料用于羔羊飼喂,營養(yǎng)補充效果更好些。
斷奶后羔羊進入育肥期,應有一段時間的預先飼喂期。如前3d 只喂干草?;蛘咔?~5d 只喂干草,適量用全價飼料,補充足量的維生素或微量元素。
羔羊自出生到斷奶是一生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此時各器官發(fā)育不完善,體質偏弱,適應能力差。尤其是斷奶應激刺激下極易造成羔羊保育期的各種不適感。
在此,重視羔羊保育期管理,務必細化到出生、哺乳、斷奶幾個敏感期。
剛出生的羔羊注意臍帶消毒,做好代乳促乳,營造好的產仔環(huán)境,以降低高致死率。對進入哺乳期的羔羊,早期做到“早吃初乳、吃好初乳,多吃初乳”。關鍵做到奶料過渡期。奶、料并重,注意用料的營養(yǎng)全價,隨著喂奶量的減少,以優(yōu)質精料逐漸占據主導。對進入斷奶期的羔羊,應做到提早斷奶,最佳斷奶期在羔羊40~50日齡。飼喂管理水平較高的養(yǎng)殖場可選在30~40日齡斷奶。同時,注意早期嚴格馴化,注意場地環(huán)境衛(wèi)生,斷奶期優(yōu)化日糧配置,以順利渡過斷奶期進入育成期。